如意宝藏论38(第十品).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八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讲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

这个《如意宝藏论》,整个显宗、密宗的法全部都包含在里面。所以作为一个希求解脱者来讲非常有必要学习、通达。

大的科判前面也讲过,应该舍弃的轮回的自性,还有应该接受的涅槃的自性,分两个大的方面。

应舍的轮回从第一品到第七品之间已经讲完了。整个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或者说整个世界的成住坏空,这几个方面都已经讲完了。

现在正在讲应取的涅槃的自性。讲道和果,涅槃的道,涅槃的果。涅槃的道分为真实道和行道。我们在第八品的前面有个重要的科判,大家应该记住。

真实的道分三个方面,闻、思、修。闻分三个方面,应闻的对境、如何听闻、听闻的意义。

当时我也说了,第八品前面有一个科判,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要修持涅槃法,修持涅槃法的话,通过什么知道?那么一定要行道。行道的话,闻思修行。先讲闻,要闻的话,前面讲到的几品。

应闻的对境,讲了第八品和第九品。第八品当中讲了依止善知识,第九品里面讲了应该舍弃的恶知识,这两个。

现在讲如何听闻,应该第十品和第十一品当中。从第十二品开始讲所闻的意义。

大家一定要知道前面的框架、科判,知道无垢光尊者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框架形式下开始讲的,同时把麦彭仁波切科判的架构一定要掌握好。

第十品 讲者上师

庚二(如何听闻之方式)分二:上师传讲方式;弟子听闻方式。

刚才讲了,第一个是应闻的对境,远离恶知识和依止善知识,前两品当中已经讲完了。

现在讲如何听闻之方式——上师传讲的方式和弟子听闻的方式,分两个方面。

辛一(上师传讲方式)分二:品承接文;此处真义。

壬一、品承接文:

上师传讲的方式也分两个,略说和广说。或者是前面一个品的承接文,还有上师传讲真正的意义,分两个方面。

首先是第一个:

如是远离恶友已,尽力依止善知识,

彼前初始生闻慧,此说解脱之根本。

听闻的对境要选择,应该在好的上师面前听,不好的恶知识面前不听,这个要选择。

要听的话,听什么法?听佛法。佛法从哪儿听?应该在好的上师面前听,不好的上师面前别听,前两品当中已经讲了。那怎么听?上师讲法,弟子闻法,分两个方面。

“如是远离恶知识”,前面已经讲了,一定要远离恶知识。真正希求解脱的行者称为大士,真正的大士他会远离恶知识,依止善知识。

我们在这样的善知识面前一定要听闻,然后生起闻所慧——听闻的智慧一定要生起。为什么要生起听闻的智慧?因为我们要希求解脱,希求解脱的话一定要听闻佛法。

依止善知识并不是跟上师天天一起去东南西北,去各个国家朝拜、旅游,这不是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也不是天天给他提水、做饭,天天给他承侍,也不是。这些跟解脱没有什么关系。天天给他供养,让上师欢喜,天天给上师做承侍、按摩,这些是不是依止善知识?也不是。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止善知识?其实善知识要有解脱的法,弟子要求解脱。

解脱的自性是什么呢?法王如意宝的《不凡》里面已经讲了,戒律为基础,闻思作为道,最后精进的修行,然后开始利益众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次第。

没有戒律的基础,也没办法。我们前面也引用过:“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还有《俱舍论》里面讲到的:“守戒具足闻思慧,极为精勤而修行。”法王也是这两个教证用在一起的,无垢光尊者也是用在一起。

其实真正的高僧大德们给我们开示的解脱道是大同小异,不谋而合,可以这么讲,经常讲到一起去。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依止好的善知识、远离恶知识,然后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开始闻思修行。如果戒律的基础没有的话,那听闻、思维、修行都是冰上建筑,都是不牢固的,很快的时间当中会倒塌,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说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有闻思修行,这才是真正修行的道理。如果这样的话,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解脱。就像《成实论》里面说[1]:“于此寂灭法中,若听若诵若自思量则速解脱。”在寂灭的法当中,如果我们经常串习听闻,经常去诵读,经常去思维,那这样的话,解脱对他来讲并不是很遥远的。

其实每个人真正的修行,跟他的串习还是很有差别的。我看有些人虽然工作很忙,发心很忙,但是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修行,始终一直听闻佛法,一直不放弃,这个很重要的。

现在学院当中,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大家好像不去听闻佛法,也会有一定的自我谴责,觉得大家都在听法。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学院,会不会有这样的自律呢?有些人来讲是难,有些人还是很好的。

这么多年,十到二十年来,有些人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己的闻思。不管上师在也好,不在也好,因为现在网络等好多方面的话,你只要想听一部法,通过各种方式可以把它下载,可以自己完整的去听。

这样的话,一方面功德也很大,一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意义。《正法念处经》[2]当中也说过:“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听法的功德,在整个生死轮回当中,应该是最第一,是最有意义的。

有些人可能宿世的善缘比较深厚,今生当中听法一点都不厌倦。包括现在在座的有些道友,确实也是比较随喜。我们一天都是听好几堂课,晚上睡觉的时候,耳朵里面都“嗡嗡嗡”,发音。因为一天都是这个讲,那个讲,法师讲,堪布讲,堪姆讲,还有辅导员讲,讲、讲、讲,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耳朵里面“呜呜呜……”,不知道是谁的声音,还有时候听录音。

其实这样的声音在自己阿赖耶当中种下了一个佛法的善根。我们还是很幸运的,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机会都是很难说。

所以我今年可能讲的比前几年还要精进,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的这个时代,不管是讲经说法也好,听闻正法的这种机会,也许未来这种机会越来越不多。整个外在的形势也好,内在的因缘也好,各方面来讲,每个人随着不同的因缘而转。所以还是尽量的,如果有一些机缘的话,争取。

前几年,我是每个礼拜当中星期一、二,然后三不讲;四和五讲,六和天不讲。这样的话,基本上一个礼拜当中四天讲,三天不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但今年的话,除了上帝给我们的星期天以外,基本上都在真正的修行当中。

所以我也特别感谢,如果你们一个人也没有来听的话,我也没有办法,在一个空空的经堂里面,跟谁都没办法讲。

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方面不方便,不然很多人听法方面还是很有意乐的,很愿意到经堂。但现在我们暂时除了讲考的人以外,暂时可能10月中旬之前是没办法。希望你们也不要想各种方式,还是家里听着吧。这样也是一样的。我们这里同一个时间当中给大家传授的话,功德、加持这些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你们来来去去的时间也可以用在其他上面,这也是一种节约时间。暂时我们是这样。以前的话,我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到经堂来,一段时间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我们人也少,确实各方面比较方便。现在是里里外外、好多好多不确定的因素,确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只不过我上来以后,也算是很多方面做了一些不同的备课。这样的原因,也许可能在一段时间当中还算是比较顺利。

所以我们闻法也确实不容易,包括在座的很多道友,来这里,哪怕是听一堂课也是不容易的。

前一段时间我跟我两个妹妹一起喝个茶。我有三个妹妹,一个在下面喇荣的居士林,两个在我们家乡的居士林。有一次我跟那个小妹妹,我们一起喝茶的时候,我问你们现在怎么样?她们说这两天听了几天课,堪布给他们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然后我说感觉怎么样?她说还是挺好的,以前没有去居士林,偶尔一年当中一两次。有一个上师开法会来讲个一两天的课,基本上一年当中只听到一两天的课,现在的话天天都听到课。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可能一年当中所得到的课,如果没有去居士林的话,可能一辈子当中都不一定听得到。当时我跟她说你还可以,计算的还不错。

我们在座的人可能确实这样,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大家天天听课的机会,也许你在城市里面,你在别的一些寺院当中,一年当中来了个上师,然后去拜见,他就传个一天、两天的课。现在不是经常说某个上师来三天,灌个顶。可能现在这个都很难。如果在别的一些环境当中可能稍微好一点。

我们这里现在什么得灌顶也好,传三天的法,这些也许也不一定简单。所以大家也应该有一种如饥似渴,或者说是极其难得的一种渴望的心,对佛法应该自然而然产生恭敬心。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壬二(此处真义)分三:传讲之对境;如何传讲之方式;如是传讲之功德。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真实的意义。分三个方面,传讲之对境、如何传讲之方式、如是传讲之功德。

癸一、传讲之对境:

首先是传讲的对境。

一个上师要给别人传讲,一定要先观察法器,不能随随便便讲,如果随随便便讲还是有困难的:

具足多闻十功德,胜师善缘弟子前,

圆满传讲微妙法,始观法器根基要。

下面讲到上师需要具足十种多闻功德。前面讲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也讲了上师的法相。这里讲,作为一个讲经说法的上师,他还需要十种功德。

具足这样的十种功德的非常殊胜的上师,他对具有缘分、善缘的弟子面前要圆满的传讲甚深、微妙、广大的法,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观察法器——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器?是显宗的根基还是密宗的根基?是深法的根基还是浅法的根基?观察法器特别特别重要。字面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具足十种功德的殊胜上师,在善缘的弟子面前传授妙法的话,先观察特别重要。

那么具足哪十种功德呢?前面讲了远离十种过患以后,反过来讲到了十种功德。十种过患是哪些呢?

首先上师不知道所化众生的根性。反过来说,他大概要知道弟子的根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的话要远离什么呢?愚昧不解所知的意义。上师很愚昧,对一般所知万法一无所知,或者一窍不通。不应该这样,对所知——显宗密宗也好,所有的这些知识还是精通无碍,这么一个上师。

第三个,不善巧语言表达,要远离这样。

不要说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包括我们各民族,比如说新疆语也好、蒙古语也好、藏语也好;还有我们附近,嘉戎的语言跟道孚的语言都不同的;牧区的语言跟农区的语言也是不同的。

原来我在甘孜读书的时候,我们寝室里面有新龙的人,有甘孜的人,有炉霍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新龙人说新龙的语言,甘孜人说甘孜的语言,我们炉霍的人说炉霍的语言,互相根本不懂。接触了一、两个月以后,基本上都听得懂,但是不会说。你们也是,香港的语言跟各个地方的语言反正都不同。大家都知道,东南西北的这些语言。

但这个上师最好是要精通所有的语言,善巧。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他自己所表达的语言应该表达得清清楚楚,不管是用汉语、藏语或者是蒙语等。有些人是心里想说,讲考的时候也看得出来,有些好像明是明白的,但是一直“嗯嗯啊啊……”,一直说不出来。人还是跟前世有关系。

所以要精通,善巧表达。表达方式还是要说的清楚,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不能目光一直盯着财利方面。因为讲经说法的话不能贪利养的。

第五个,不吝啬。我用加否定词的方式来讲上师。他不吝啬正法的秘诀。以前周利盘陀前世不好好讲,后来就变成愚笨的人,有些窍诀一直不讲。

现在做一些产品,商业秘诀是不能讲的。有些是非法器,可能包括密法等有些窍诀是不能讲的。但其他的话,作为一个上师应该自己知道的都要讲出来才好。

不贪图世间的名声。

修法薄弱。修行方面很差的,不应该这样。应该修行方面很有经验,很有觉受的。

不厌倦利益他众的事。这个上师遇到一点点事情:“我要放弃了,我要抛弃了。”讲了两三堂课,看到弟子的行为,邪行的话:“那不行,我再也不讲法了。”

如果真正长期讲经说法,应该是很坚强的人才可能做得到的。包括我们这边的一些堪布堪姆,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有些十年、二十年,有些虽然没有这么长时间,但是遇到什么事情,他自己都能承受得了——不厌倦利他的事。

不慢心和嫉妒心。不很强烈的那种。

第十个,对正法没有吝啬心。跟前面有点相同。对讲法方面没有吝啬,遇到一个深法的时候,很想:“这个给别人讲多好!”

我那天翻译《如意宝藏论》的时候很想,很着急的。比如一个好吃的东西,自己觉得特别好吃的时候,他有几个好朋友的话,马上给他们:“这个太好吃了。”没有过期之前,最好给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应该是没有吝啬心。

总共十个。我刚才是从正面来讲,因为上师具足这方面的功德。

还有《摄正法经》当中也讲了具足十种功德,你们自己可以看。佛经里面已经讲了具足十种功德。

具足这样十种功德的上师,在对上师和法有信心、对解脱有希求心,自己也是具有智慧,还有根性比较正直的这样的法器面前,作为一个上师来讲,应该要传法。

传法之前你最好是先观察法器,不能非常匆忙、非常着急地去给他讲,这样的话,到时候自他二人都毁坏。

所以《月灯三昧经》当中也说[3]:“说时勿仓卒,当简器非器,观其机器已,不请亦为说。”你在说法的时候不要太匆忙,太仓促,一定要去分析、辨别法器或者是非法器。观察完了以后,不请也可以给他讲。如果他不怎么向你请求,但是看起来这个好像有点是法器,那你就可以:“唉,你过来一下,我要不要给你传个法?”他如果乐意的话,也可以的。

但有些经典当中讲不请的话不用讲,比如说《大法炬陀罗尼经》[4]:“众应劝请然后说法。”众生应该劝请,然后说法。

有些经典的观点都不同。有些是不请也可以讲的,有些祈请以后才可以讲。但作为一个法师,他可以看情况。如果并没有怎么请,但是好像到了这里以后觉得给他们讲讲很好的。

有些都是比较笨,他不会请,他虽然很有信心。我都以前去过一些地方,像嘉戎有些地方,他们人很老实的,他可能也不会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一看,噢,这些人是很老实的:“我要不要给你们讲个什么?”“好好。”他们才开始恍然大悟,有这样的。

但有些虽然请了,但是好像他们有各种目的,你也不一定要讲,因为他请法可能有种种的目的。现在有些人拿着一个照相机,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传个法?然后带着一个人,我给他正在传法的时候,“啪啪啪”。自己也不是以听法的姿态,在旁边特别高大的这种姿态的话,虽然请法,这种情况就不应该讲。

所以作为一个殊胜善知识,要对法器做观察,为什么要观察?下面讲:

如老幼食各相异,彼法自然亦相异。

我好像以前在哪一个课堂上引用过,给大家也是讲过。

为什么要观察法器呢?这里讲了一个比喻。

世间当中刚刚出生的婴儿,不能一开始就给一些比较坚硬的或者是粗糙的食物。因为刚刚生下来的孩子,他的整个身体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给他吃大人吃的粗糙食物,对他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不知道汉地吃什么?我们藏地的话,一般除了母奶以外,逐渐逐渐给他在牛奶里面放一点很细很细,非常细的那种糌粑,很细很细的,倒一点点,然后再慢慢给他喂。母亲是特别善于喂这些孩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现在应该给他喝什么,现在应该给他吃什么。而且糌粑的话,也是母亲在口里面,把它好好的捏好了以后,一点点用口来喂他。

可能这是每一个母亲对孩子很艰辛的一种抚养方法。稍微有一点长大的时候,我们藏地经常喂牛奶。以前小的时候,那时基本上牦牛也没有随随便便的,只有按照大人的份数来。因为牦牛全是合作社,公家用的。私人的话,两个人还是一头牦牛?我原来自己写了一个自传,那个里面写了一些。

当时母亲挤奶的时候,就拿个碗,在旁边一直等着。刚开始是我一个人,后来我弟弟和妹妹,我们几个都是像乞丐一样,每个人拿着碗一直在那等着。母亲挤完奶以后给每个孩子给一点,喝了以后觉得是天上真正的甘露。

因为那个时候食物都比较缺乏,也不能随随便便喝。随随便便喝的话,酥油从哪里来?奶渣从哪里来?来了客人怎么办?好多现实的一些问题。

所以父母们的话,基本上他们自己就不沾,特别简单的应付。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孩提时代,一段一段的这样上来。这个时候的饮食,你成长了以后,到了老年的时候,又不行了。

老年的时候,凡是什么都没什么味道,只要是比较柔软就可以了。老菩萨们,我周围的这些人,现在对饮食,什么甜的、苦的、辣的,他都不在乎,只要是柔软一点,就这样,哈哈哈。

因为如果坚硬的话,牙齿基本上就没有了。现在好像很多人都有假牙,没什么问题,是吧?嗯,牙齿比年轻时候还洁白,对吧?

今天不错,酥油。没事,不用担心,今天不提。一说吃的他就有点紧张起来,哈哈。

所以如果给一些粗糙的食物,那孩提时代肯定是不合理的。

同样的道理,这里说“老幼食各相异”,幼儿、老年人,或者是成年人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那么“彼法自然亦相异”,我们所传的法,也是要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也是不相同的意思。

这个怎么理解?比如说初学者,给他不能直接讲禅宗最高的境界,中观的境界,或者说大圆满的境界。

初学者,刚开始给他讲一些轮回的过患、解脱的功德、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等等,让他们从生死轮回当中慢慢地出离,发出离心。然后讲一些大乘的菩提心,诸法无有自性等空性方面的意义,逐渐逐渐给他应机说法。

一般来讲,比如说下根者,对他讲一些声闻、缘觉的法。中根者对他讲一些显宗法相乘的法;上根者给他讲密宗金刚乘的有些法,这样分也可以的。

或者是按照我们的九乘次第。比如说下根者分三种,给他们分别讲声闻、缘觉、菩萨乘的法。中根者也分三种,分别给他们讲事续、行续和瑜伽续。上根者也分三种,分别给他们讲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的法。

《阿底大庄严续》还有其他的一些续部当中也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般讲九乘法,或者说汉地的八种法,也是一样的。

有些是禅宗根基,给他讲禅宗;有些净土宗根基,给他讲净土宗。有些是天台宗根基的,给他讲天台宗。有些是密宗根基,给他讲密宗的法。

不能短短的时间当中给他讲所有的法,如果这样的话,就像《入行论》里面讲的:“慧浅莫言深”,对浅慧的人不能给他讲一个特别深的法。如果你讲了的话,会毁坏——就像我们世间当中说,狮子的乳汁不能放在一般的器皿当中,会破裂的。只有盛放在金器当中,才可以承受。

所以有些甚深的法,在一般人面前很难讲的。

那这样的话,作为上师怎么观察呢?无垢光尊者也说了,其实上师也分几种。如果上等者上师,他有这种神通,就像是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或者说是六祖大师,他们的话,看到弟子基本上是有宿世的缘分。

我觉得法王如意宝的话,虽然他没有说神通,但是当时法王在世的时候比较重视的那些弟子,后来弘法利生的事业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上师如果是上等者的话,他可以通过他的神通、天眼来观察,然后给他们讲法。

如果上师没有这样的神通,上师他通过接触和交往,交往一段时间。一定要熟悉弟子,跟他一起吃饭,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根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具足,上师是一个下等者的话,他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打听,比如说你们是哪里来的,到底是什么样?

其实上师如意宝,可能这几个方面都用。以前经常出去的时候,来了一个什么什么人,那他就经常打听,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我在有些书里面也可能写了一些。上师特别爱问:“这个人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样?他在哪里学法的?学的过程当中他的戒律清不清净?他的闻思精不精进?或者说他的人格怎么样啊?”经常打听。

所以有些人有目的的话,我们也经常看到,因为上师喜欢问嘛,他故意说一些人的坏话,哇,那个人是如何不好。世间当中还是有好人和坏人。有些是真正的直言不讳,会给上师汇报,也有这样的。

作为上师的话,应该了解下面人的根性,而千万不能千篇一律靠一种法来摄受不同的众生。这样的话,不一定是有利的。你觉得对这些有利益的法,对那些来讲可能变成毒药一样。

就像我们世间人,比如说乳汁,乳汁的话,对小牛来讲是很好的,但是对毒蛇来讲,对它是致命的一种毒药。毒蛇很害怕的。

所以说为什么佛陀也是对不同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无量的法门,原因也是这样的。

(师念藏语)《俱舍论》当中讲:“身语意行之对治,相应宣说诸法蕴。”佛陀是为了各个众生身语意烦恼的对治,宣说不同的八万四千法。有些说八万法门,四千法门个别的宗派是承认的,有些是不承认的。

所以佛陀也并没有用一种法来讲。如果通过一种途径或者是一种法门来讲的话,佛陀为什么刚开始不讲这个法——比如说我们大圆满的法完全能解决所有众生的事,那佛陀只说一个大圆满的法都可以,或者是念佛法门就可以。我原来《密宗断惑论》里面也是针对有些人的观点,我们一方面是弘扬净土宗,比如说专修,这是非常好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这个法是最殊胜,除此之外都不行。也不能这么说。

如果只有一个法很殊胜,佛陀为什么转那么多的法轮?讲那么多不同层次的法?没有必要。

事实并不是这样,佛陀还是讲了很多很多的法门。

所以说当今时代的有些人说:“我们认识觉性就可以了,其他就不要闻思了,都没有什么意义,安住、修行。”有些汉地的一些禅师:“你参禅就可以了,其他所有的都是道障,都是魔业。”包括藏地也是有一些学过密法,自己稍微有一点学过大圆满:“直接安住就可以,除此之外全都是魔法、邪法。”

如果这样来说的话,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这样可以的话,那佛陀刚开始宣说这个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其他的法门。

还有,如果我们只讲一种境界,比如说认识觉性,那认识觉性的话也需要听闻。认识觉性并不是那么简单。你看我们为了认识觉性讲了很多引导文,《大圆胜慧》也好,《法界宝藏论》也好。如果这里面的道理没有讲的话,我们真的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觉性。

你光说认识觉性,觉性当中安住的话,那安住错了怎么办?它的歧途是多少?你看《入大乘论》后面讲了那么多大圆满的歧途。如果你光安住的话,那你要听闻觉性到底它自己是怎么样的?它的违品是什么样?不认识的过患是什么样?这些都要讲。

认识觉性过程,我们要修上师瑜伽,那上师瑜伽是怎么修的?上师瑜伽的修法,在各个法门当中完全都是不同的。如果你什么都不需要,你一方面要听闻认识觉性的这些上师的法,上师的这种语言,同时你要得上师瑜伽等这些法。那这样的话,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现在也是有,原来都说:“我们是专修的人,你们天天都是闻思,你们的法是分别念的法,我们是智慧的法……。”如果你真的安住在智慧当中,我们也很随喜。但你的智慧的话,我们有点怀疑。不是《定解宝灯论》,前一段时间法王如意宝的《不凡》也是引用[5](师念藏语):“印度和藏地的很多成就者,通过很长时间勤修而得到的这些境界,呜呼愚者一瞬间就掌握的话,我是起怀疑的。”所以说以前印度的那些大德们,藏地的那些大德们,他们也是在因地的时候要多少多少年依止善知识而听闻,最后才开悟的。

我们第一天遇到上师:“现在直接给我讲个窍诀。”很多人说:“你给我讲个直指法,你给我讲个……?”现在很多人不叫直指法,叫什么?托嘎窍诀?窍诀,讲个窍诀。对吧?“我得不到窍诀,不想待在这里。”

但窍诀的话给你讲也可以,拿一个小小的管子,……,就这样。以前也有这样的直指法嘛,有什么铜管,金管、银管,一个管子里面给他“嗡嗡……”,就这样,可以给他讲。

但是如果不闻思的话,无垢光尊者的《法界宝藏论》当中怎么讲的大家也是应该清楚的。

所以说大圆满也好,禅宗也好,基本的这些次第的法没有闻的话,确实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根据每个人智慧初中后次第的不同,法也应该对他有深浅不同。

其实这个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很深的教言,可以这么讲。比如说幼儿园的学生,幼儿园的课程对他来讲是最深的法,最适合的法;中学的法对中学来讲,也是很深的法;大学的话,对他来讲大学的法是最深的法。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讲。虽然幼儿园的法对大学来讲,过于浅显,但是当时你没有读大学,你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确实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从大的方面讲,虽然现在藏地的佛学院,很多次第的法并没有一个一个给大家讲,你是显宗根基的,你是密宗根基的,并没有这么分。但是其他的一些教言当中,根据自己喜欢什么,说明你是这个根基。阿底峡尊者也是这么讲过。

那这样的话,我们一方面自己选择,你要求五部大论当中的哪一个,说明你对这个法是有缘的,这是你的根基。

还有一个,我们把道的次第跟你分清楚,然后你自己一步一步的来,大多数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想:“那我的根基是什么?为什么不给我单独传一个窍诀?传一个秘诀?”其实这个也不用,单独给你传了也是不一定有用的。

比如说我们小学一年级,五十多个学生,你对一个人讲大学的课程,现在不一定成熟。所以让你慢慢把所有的九年义务教育,九年读完了以后,中学毕业了,这个时候还算可以。

我们一般在佛学院当中也是先讲《前行》,然后《入行论》,然后就因明,一步一步的这样上来,最后讲续部的时候,基本上除了个别的一些特例,根基特别,那这种人的话,你就可以调班。我们前几年专门给大家设了一个,根基比较好的,他可以同时学几部论。现在你又可以考因明,又可以考中观。这样的话,你还算是比较不错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单独给他讲窍诀、讲直指。这不是法王的传统。法王并不是一个一个独传,基本上把所有的窍诀公开讲,公开讲完了以后,这些人根据各自的根基,得到的结果都不相同的。

所以众生的智慧是迥然不同的,我们给他所宣讲的法呢,也是有别的,但是不同的法来给他讲,也有不同的利益。

这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二个科判,传讲的对境是法器。这个大家要知道,如果自己以后有机会摄受别人的话,确实尽量的知道。总的来讲,不要先给他讲一个很深的,他不一定能接受。这个可能比较重要,

癸二(如何传讲之方式)分三:如何次第传讲;传讲何法;如何传讲方式。

按照麦彭仁波切的科判,接下来讲如何传讲之方式,分三个方面,如何次第传讲、传讲何法、如何传讲的方式。

子一(如何次第传讲)分三:真实解说;如是解说之功德;未如是解说之过患。

知道了这样的法器以后,给他次第传讲。次第传讲分真实解说、如是解说的功德、没有这样解说的过患,三个方面。

丑一、真实解说:

给他先讲次第法,真实解说:

复说次第引导法。

知道法器以后,给他次第的讲引导法。不是同一个时间当中讲,没有次第性的不能讲,先讲深法这些也不行的。一定要次第性的讲。

所以宗喀巴大师为什么讲《菩提道次第论》?为什么全知无垢光尊者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次第法门?包括我们讲《普贤上师言教》,也是一个次第法门的法。

所以知道弟子的根基以后,你要用次第法门来讲。这样次第而说,有什么功德呢?

丑二、如是解说之功德:

下面讲功德,功德很大的。

依彼了知乘次第,

功德递增无畏惧,无误见行相圆融。

真正希求解脱者来讲,刚才前面也不是讲了,上师最好是通过神通,如果没有通过神通的话,跟别人了解,或者用打听这样来。知道弟子的根基之后,给他们应该是次第的来讲。

次第讲的话,实际上这种讲法有几种。

大乘的讲法,有一种是如金翅鸟一样,自上而下,无有勤作的道。

可能有一些根基,它是从上往下。以前摩诃衍和莲花戒辩论的时候,他说我的见解像大鹏一样。莲花戒问,大鹏先是从什么地方飞的?后来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有这样的说法。

其实有一些根基,《中观庄严论》当中也是讲,先讲空性,然后再讲悲心,或者是广大次第的法门,也有这样的。

还有一种,像猴子一样从下面往上爬,这样的。

还有一种,顿悟者。他不依靠这样的上上下下——当下、刹那间顿悟,也有这样的。

但不管怎么讲,对一些有缘者而言,应该要讲一些大乘的法,这样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前面讲了,如果了知次第的话,那他的功德递增,也就是说他闻思修行的功德日益增长。然后次第、次第来的话,对甚深的法和无我的法这些不会有畏惧心;而且他的见解和行为不会有差错,不会错乱。

因为先有见解,然后你的行为跟着见解走的话,见行都是双融的。就像我们讲的,按照龙猛菩萨的见解和菩提萨埵的行为,可以圆融无违。如果以这种方式来修行的话,那么修行也是很成功的。

这些道理的话,无垢光尊者在这里也是用了很多不同的教证,包括显宗当中的,密宗当中的。比如说刚开始八关斋戒,然后修沙弥学处,再讲一些不同的大乘的经部,最后进入喜金刚,等等。

像喜金刚的次第法门也好,密集金刚的次第法门的话,都是一步一步上去,是这么一个境界。

丑三、未如是解说之过患

如果没有这样解说,过失是什么呢?

未如是说过无穷,上下前后离次第,

渐失佛教之总轨,慧浅畏惧邪见弃。

不明次序不证深,轻视有为之善法,

增损为因误因果,不知取舍昧所知,

舍弃大乘悲发心。

这里我看了一下,总共讲了九个问题,没有次第解说的过失。

大家都知道关键的科判很重要的,因为有次第的话,就有不怕法,等很多上面讲的功德。

如果没有这样的次第,有什么样的过失呢?在佛经和续部当中也说了无穷无尽的过失,有哪些过失呢?

因为上下的次第和前后的次第是很重要的,如果上下次第和前后次第都已经离开了,没有的话,首先第一个:失坏了佛教的总轨。佛教它是有一种次第性。

我们的佛法,确实是根据每个众生根基的不同,一步一步来的。但是你没有次第性,刚来的时候给他讲一个直指法,那失毁了整个佛教的次第法门。不管是显宗、密宗,都有一个次第法,大家应该清楚。

第二个:“慧浅畏惧邪见弃”。智慧浅薄的人,你修着修着,因为你没有基础,你肯定修不动,不会修的。连皈依和发心的道理都不懂的人,直接给他讲一个直指法的话,他肯定修不进去。如果修不进去,最后他产生害怕,还有产生邪见,最后放弃了所有的这些见解。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过失。

第三个方面,如果你没有按照次第修,那就不明白佛教的这种次第性的法门。它有一定的次序,但这个次序的道理完全都不明白,这是第三个方面的过失。

第四个:“不证深”,如果你没有懂得次第的话,那你可能一知半解,不可能深入很深的境界,比如说中观的境界。

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很多人还是很荣幸的,你们可能现在都不一定知道。以后可能在你的生活当中,你的修行当中,如果你晚年还有一段时间的话,离开学院以后可能是比较清楚的。像我们的话,不管到哪里去,现在在学院也好,不在学院也好,心里还是比较踏实的。虽然不敢说我们到达什么样的境界,但是至少也是曾经遇到过特别好的法,遇到过特别好的教言,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到哪里,跟世间人相比较起来,自己觉得还是很多方面,精神方面有很多的这种幸福。

如果你没有次第修的话,不可能证得很甚深的境界。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个方面,如果你没有按照次第修的话,你一定会轻视有为法的这些善法。磕头也好,拿转经轮:“啊,这个转经轮有什么啊?是不是有些人在搞生意。”

我们也不需要用这个来做生意,你搞错了,知道不,哈哈哈哈。

轻视有为法。现在网上有一些群,包括有一些出家人的群当中,不承认前世后世。我今天了解了一些,以前藏地还算是比较可以的,现在藏地年轻人当中也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包括在网上直接说什么前世后世不存在,等等这样比较可怕的言论。

第六个,如果你没有次第修行,肯定是妄加诽谤、增损——没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最后你的邪见变成了这种增损的因,“增损为因”。

第七个,“误因果,不知取舍”。你没有次第修的话,最后因果道理不明白,有种错误的认识,然后错乱因果,不知取舍。

第八个方面,“昧所知”。你没有懂得次第修行的话,对所知万法的道理,愚昧无知、一窍不通,也是非常可怜的。

第九个,如果没有按照次第法门讲的话,那舍弃了大乘法和舍弃了整个悲心、发心,大乘所有的这些功德都会舍弃的。

所以说真的是依次第修行,或者观察法器很重要。《大方广十轮经》[6]当中也是说:“智者修法施,演说于三乘;不堪法器者,终不令谤法。”智者做法施,实际上是要讲三乘,如果不堪为法器的话,那就不能给他讲。不然的话他会诽谤的,这种不堪的法器还是很可怕的。

有些其他的经典当中讲,有一些人讲法是按照六波罗蜜多的次第来讲,有些以其他的清净方式来讲,每个众生有可能其中喜欢一种法,也有这样讲。

真正的说法者,我看《大智度论》[7]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教证:“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菩萨,一般说法的话,二谛当中来说法的。“不但说空、不但说有;”不会单单说是空性:“这一切都是空的”,他不会这么说。也不会说是一切都是有的,因为名言当中确实有的,胜义当中确实没有的。

所以一个善巧的菩萨或者说学过二谛的菩萨来讲,他给别人说法的时候具有善巧方便。别人如果问:“你说到底一切万法是空,还是不空?”他就回答:“嗯,这个从两方面来理解,怎么理解?胜义实相当中来说应该是空性的;对世俗来说,应该一切万事万物的法还是有的,对吧?”作为一个善巧菩萨来讲会这样的。

所以说讲次第法门还是很重要的。

还有其他的,但今天要不讲到这儿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成实论》卷第十四,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后五定具品第一百八十四。

[2]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三。

[3]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4] 《大法炬陀罗尼经》卷第六,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法师相品第十三:“众应劝请然后说法。何以故。诸佛如来具足修集三十二相功德圆满。然后方始转大法轮。”

[5] 麦彭仁波切:“印度大智成就者,长久精勤修行义,奇哉愚者须臾间,说是证悟起怀疑。”

[6] 《大方广十轮经》卷七。

[7] 《大智度论》释照明品第八十一(卷第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