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37.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七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现在正在讲第九品,第九品是远离恶知识。前面讲了恶知识的法相、为什么要远离恶知识?远离的理由分总说和别说。别说里面有四个方面讲远离恶知识的原因,一定要远离这些恶知识。

前面已经讲了三个方面,三层意思已经讲完了。那今天讲第四层意思:

无见等持失学处,护平庸心求利养,

唯贪无要具空见,无有觉受名相师,

交彼无义随词句,犹如鹦鹉之学舌。

与这些恶知识交往的话,自己会被他们染上,染上什么呢?

首先是“无见等持”。比如说没有证悟空性、证悟密法境界的这些见解——没有见解。然后无有等持,没有寂止的禅定,既没有无我的智慧,也没有修行的禅定。

与这样的人交往会染上什么呢?与真正本来的自性离得越来越远了,染上了这样的过患。

然后“失学处”。有一些破誓言的、破戒律的,破学处的,三戒当中,自己都是很不清净——不管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誓言,这些破戒者,如果我们经常跟他们交往,会染上什么呢?因为破戒的话,一定会染上破誓言的晦气。

其实破誓言的人还是很可怜的,不仅他染上自己,就像我们昨天讲的一样,猪的话它自己也被污染,同时也染上别人。晦气的话,整个群体会染上失坏学处的过患。

一般来讲,破戒者和破誓言者经常跟他交往的话,确实是很难。密宗的破誓言者,密宗的任何活动都不能参加,包括我们学院现在也是这样的。别解脱戒的一些失坏者,也不能跟僧众共住,大家也应该知道。

“护平庸心”,注释当中没有怎么说,它有不同的版本。有些讲的是护平庸心,有一些讲的是“学平庸知”,平庸的这些知识,但这边“护平庸心”可以。

意思就是说,有些人交往护持平庸的心,凡夫分别念的心,他自己认为他自己开悟——与这些人交往的话,实际上自己整个一生也会毁坏的。耗尽一生,没有什么意义。自己认为自己是证悟者,或者修行很好,实际上他天天在分别念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的。

然后“求利养”,如果我们跟一些为利、求利养的人交往的话,那会染上什么呢?自己也是变成爱求利养的人。钱财、地位,或许说得到别人的恭敬、财富,这样的话自己也慢慢会染上这种习气。

还有“贪图无要”,贪图没有要诀的这些人。他们喜欢什么呢?住在寂静的地方,没有什么要诀。

住在一个寂静地方,一定要有上师很好的要诀,自己要有一种窍诀,不管是大圆满的、菩提心或者是哪方面的,需要一种要诀。没有要诀的话,就像是一个牦牛在山里面一样,待在山里面,闭关多少年也没什么用的。

贪图没有要诀的这些人,那你也会染上什么呢?染上失坏佛法的过失。因为闻思修也没有,修行的境界也没有,最后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对三宝产生邪见。

以前也有很多都是这样,包括善星比丘。他十二部全部都是倒背如流,但后来没有产生任何的觉受,对佛和佛法产生邪见,离开了。自己没有什么要诀,光是在那里待着,或者是讲经说法,这样的话,最后自相续可能被一些邪见所染,没有什么意义的。

“具空见”。有一些人,他可能自己有一些单空的见解,信口开河,经常讲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什么都不存在,三宝也不存在、轮回也不存在、业果也不存在,那他会染上什么呢?染上轻视因果的过患,最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都不会承认的。

还有“无有觉受名相师”。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点的证悟、觉悟、感应都是没有的,这样的名相师。口头上夸夸其谈,特别会讲,实际上一点感受都是没有的,全是干燥的词句。

那么这些人会染上什么呢?喜欢没有意义、空洞的词。说起来都是很好的,高深莫测的词语都用的非常非常多,但实际上内心当中没有什么滋润,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感应和觉受。包括我们闭关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一点点的信心都不会产生,一点点出离心都是没有。七天当中,就像旱獭一样——旱獭在里面待着,出来也是一样的,它的境界不会提升的。像那样的,说一切都是空性的,说一切都是无作的。

这样的话,那他最后染上什么呢?染上爱说一些空洞词的这种过患。

“交彼无义随词句”,注释当中还会讲到其他的。比如说交往有些特别爱寻思、分别念特别重的,这种人容易变成法油子。对佛法,尤其是我们学因明,特别容易变成口头上的,或者说是辩论方面,嘴很会说,但实际上自己的内心一点都是没有得到滋润。那种人,听了多少堂课,最后自相续没有任何改变,变成法油子。

还有执着因果为解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可以,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只是显宗的一些法相师。那么这样的话,他可能会染上对密宗更高的一些境界没办法接受的过患。

还有一些智慧特别浅薄的人、特别执着的人,对甚深的法没办法接受。

还有与佛法本来的意义无关,根本没有了悟这些法和人,如果你去接触的话,最后都是自欺欺人。

这种人可能比较多,口头上说的法很好的,但实际上法对你来讲是非常遥远。口头上说的很好,实际上这个人的相续根本没有与法相融。这样的人非常多的。这些人有些是意义上下功夫,词句一窍不通。如果词句一点都不懂的话,意义也很难掌握。大圆满和大中观,并不是愚者所掌握的。有些只是在词句上下功夫,但是意义就完全抛之脑后,就像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很多颠倒的现象会出现的。

因此我们要依止一位善知识,确实是正法融入自相续的这么一个善知识也好,或者说是一些金刚道友,这是特别的关键。

与之相违的一些违品——法没有融入心,光是口头上,或者说只是依靠法来自己得名,或者说是比较有威望的这些人,统统都要远离。

佛经当中也讲:“当慎重依止善知识而远离恶知识。”包括《中般若经》和《指鬘经》当中也讲了。

当然这里讲的善知识境界可能是比较高的。注释里面《宝积经》说:“任何比丘具有二取之心,彼者被魔加持,不信解大乘,彼名为魔欺者。”如果对大乘佛法不信解是被魔所欺,可以这么说。但是有二取心被魔加持,可能有点难啊。因为任何一个善知识,他还没有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他肯定有二取心。

所以说佛教当中有时候讲,作为真正的善知识,他是证悟空性,对大乘有不退转的信心,可能针对这样而言的。否则的话,我们一般世间当中的凡夫大乘善知识没有二取心是比较难的。

那么这以上的话,已经讲了四个方面。

真正依止善知识的话,要交往一个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这样自己相续的功德日益增上。

子二(教诫远离)分二:真实宣说;以比喻安立需观察而远离之合理性。

接下来讲教诫远离恶知识,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真实教诫和以比喻来说明,两个方面。

丑一、真实宣说:

第一个是真实教诫远离恶知识。

依彼等障解脱道,灭善不成善趣处,

寂乐菩提何须说,故当远离罪恶友。

通过以上的观察,我们如果依止“彼等障碍”的这种,也就是说我们依止恶友或者说是依止一个恶知识的话,彼等障碍解脱——障碍解脱道,解脱道没办法的。

我们在座的都是希求解脱道,对吧?比如说来到这里,我想除了个别的人逃避生活或者是畏惧大城市,这样而来的。大多数的,我想是在这里获得一点解脱,认识心性,远离红尘,应该大多数都是希求解脱者。如果是希求解脱者,你依止一个恶知识的话,那解脱没有希望了。

解脱的因,善法不但不增长,反而全部消失殆尽,这是“灭善”。

“不成善趣处”,如果善法没办法增长的话,根本不可能暂时成就人天的乐果,在此基础上解脱道更是没有希望的了。

“寂乐菩提”,如果你连人天的善趣果报都没办法获得的话,那获得寂灭、菩提大乐的境界根本不用说了。

所以说,我们作为一个希求解脱者,或者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在自己所有的修行过程当中,一定要先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哪些是恶知识,哪些是善知识。如果看到恶知识的话,一定要想尽办法远离。

昨天我也讲了,法王如意宝以前一直讲,不要依止这些恶知识。比如说我们僧众当中,肯定在僧众里面。如果恶知识像外道或者说仙魔特别明显的,谁都不会依止的。因为我们的见解、修行和行为很多都是不大相同的。

如果我们的见修行果很多都是比较相同,但是他的相续被贪嗔痴已经束缚着,这样的恶知识很难分。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善知识,我们也认为我原来依止的是善知识,但结果一看,变成了恶知识。

昨天也讲过,法王说所谓的恶知识,并不是头上长角,角上长着蹄子,但他的相续被邪见染污,对三宝也不起信心,对上师也没有信心,对大乘佛法也没有信心,甚至一大堆邪见。

其实人接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基本上自己内心通过身体和语言表露出来。这个时候如果碰面的人是比较聪明的人,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他就不难看出:“原来这个人他的相续都是遍满邪见,我如果跟他经常交往的话,逐渐逐渐我自己也是不知不觉最后染上了他邪恶的色彩,所以自己也应该要远离。”

《诸法集要经》当中也是说,吝啬的人、没有信心的人,妄语、两舌的这些的人的话,有智慧的人根本不能亲近的,也不能交往这些罪人。

我想我们有智慧的人,对恶友的交往,要非常谨慎。

丑二(以比喻安立需观察而远离之合理性)分二:以盗匪比喻教诫远离恶知识;以护送者与买卖之比喻教诫远离假师与假法。

前面已经讲了真实宣说远离恶知识的意思。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有两个比喻,一个是以盗匪比喻,还有以护送者与买卖之比喻,两个方面来讲。

寅一、以盗匪比喻教诫远离恶知识:

首先是第一个:

如行险途之旅客,盗匪所毁尚恐惧,

彼夺即生财与命,无法抢夺永久乐。

首先是讲一个比喻。

比如说有些人,他行在一个非常危险的途中。这样的旅客会恐惧什么呢?因为路途特别危险、遥远,那这样的话:“会不会盗匪把我的一切都抢光?”他就特别担心。

这个担心也是一个自然规律,肯定会有的。现在各个地方稍微好一点,但像非洲的话,确实今天要去某个地方,一定要么警察坐在前面,否则的话,路上有强盗,很严重的。

以前古代的时候,也是经过一些路途或者森林的路等这样的险地,到处都有很多的强盗,土匪、盗匪这些。

他们很害怕的,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路,很害怕的。其实一方面也应该害怕,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另一方面,如果我遇到盗匪,他最多夺取我即生所有的财产,还有可能把我杀掉,夺走即生的生命。除了以外,他没有办法抢夺我永远的快乐。

他的能力仅此而已。他最多把我的东西全部都抢光了,最多把我杀死在路途当中,除此之外他也害不了我。我们世间当中经常也是:“最多杀了我,最多抢了我的财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

当然不承认来世的世间人,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事情。如果懂得生生世世的话,那我们除了今生以外,还有乃至生生世世永久的快乐。

那么这个是谁来抢夺呢?其实这个是恶知识来抢夺的。下面讲其实这种恐惧,恶知识比它更厉害。

依恶知识诸众生,圣者所呵善神弃,

多灾苦源毁今世,后堕恶趣漂有海,

不惧远离胜乐财,彼人实已被魔欺。

字面上也比较简单。比喻和意义相比较起来,与刚才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我们依止了一个恶知识——依止这些恶知识的众生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很多前辈的佛菩萨也好,现有的高僧大德也好,大家都会呵斥和谴责:“你看原来这个人是很不错的,但现在跟这个人整天都是吃吃喝喝,同流合污,我肯定他没有希望了。”

还有护持白法的所有善神,比如说三大护法神,很多很多的地神、护神,他们也是会遗弃的。你再怎么样念,就像《二规教言论》里面讲的一样,我们人的法器很不干净的话,那你怎么样邀请护法神,他都不来。人很脏的,他不会来的。

还有在今生当中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灾难,各种各样的痛苦会降临的。

其实依靠恶知识的这些人,他暂时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开心,但慢慢慢慢,因为各种因缘,最后各种各样的灾难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不仅是即生当中他感受各种各样现世现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他的后世堕入到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永远漂泊在轮回当中。

所以说依靠恶知识确实远远超过强盗。强盗的话,最多是毁坏我们今生的身体,不可能毁坏永久的身体。

“不惧远离胜乐财”,不害怕远离胜乐财。胜乐财,经常说:“殊胜的圣者,快乐的七财”,如信心、智慧、戒律这些。如果不害怕远离圣者七财的这种人,显然他已经是被魔欺惑了。

意思说有些人根本不怕,不远离恶知识——本来你要依止恶知识,肯定是远离圣者七财。但是你一点都不怕,反正别人说就说吧,圣者呵斥也好,白法护法舍弃也好,自己今生来世不顺也好,反正我就是跟这个人很好,白天晚上都是跟他一起混着。那这样的话,这种人真的是已经被魔加持了。其实被魔加持以后,有些人根本没有自由,他所有的行为都是魔王波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所以依止恶知识的这些人是非常可怜的。他不但是断了善的缘分,更重要是自己根本不知道。昨天我们讲的一样,有一些真正被恶知识所转,他根本不知道,就像《宝积经》当中也是讲过[1]:“远离善知识,常亲近恶友,随彼教诲转,数堕诸恶处。”远离善知识,经常亲近恶友的这些人,完全都是随着这些恶友而转的,跟着他们的教诲转的。这样的话,他可能不断屡屡的堕入到三恶道当中,非常的可怜。

我们世间当中,比如说野兽怕猎人,麻雀怕抓它的鹞鹰;老鼠怕猫,那么我们人当中,也是怕世间的一些刽子手,或者说狂象这些。实际上对我们真正毁坏的,恶知识比他们还严重的。

所以佛在《涅槃经》当中也是讲:“菩萨畏惧恶知识,根本不会像惧怕狂象那样。狂象它可能毁坏今生的身体,但是不会毁坏永久的身体,而恶友会永远毁坏我们的身体。”《涅槃经》当中还讲了[2]:“大象会毁坏我们的肉身,但是它不毁坏我们的智慧身、法身;大象毁坏我们的今世,但恶知识毁坏无量无数的世。”等等,讲了很多的比喻。

如果依靠恶知识的话,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痛苦也好,或者说你自己是比较好的,也没有怎么被他转,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依止恶知识的话,别人对你也有一些风言风语,《增壹阿含经》[3]当中讲:“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如果你自己本来没有什么恶,但是你还是亲近这些恶人的话,因为这个原因,你的恶名远扬于整个天下。

是也是,有些人并没有干什么坏事,但是他接触的人大家评价都非常不好,因为这个原因,凡是接近他的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呵斥。一方面是这样的。

还有一方面,其实我们人当中不被环境或者说他的友伴所转的是极少数的。有一部分人,像圣者种姓这些,在多少千万个恶友当中,像《入行论》[4]里面讲的恶人群当中也好,女人群当中也好,勤持者他的戒律是不会毁坏的,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上根者。但大多数的人,如果遇到恶人会变恶,遇到善人的话变善的。

我们经常说的“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刚开始的时候好像住在坟墓边,还有屠宰场边,孩子一直学这些。她觉得一定要搬到学堂那里,最后真的是变成了一个圣贤。

我们很多人会受到环境和旁人的影响。当然极少数的人,不管你再怎么样依止善知识,也是救不了的,这是少数的。有些是不用救,有些是救不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如果有机会的话,会变成善人;如果没有机会,甚至遇到恶人,就变成恶人,这是肯定的。不然的话,有些人觉得:“不管怎么样命中注定的,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一定会是有不同的因缘,你的命运也是以不同的方式来,有转变的意思。

寅二、以护送者与买卖之比喻教诫远离假师与假法:

刚才讲有两个比喻,前面以盗匪的比喻来讲远离恶知识,下面是以护送者和买卖的比喻来远离邪师、邪法。

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如是世间深思喻,思询护者彼优劣,

欲解脱不询思师,智愚真为魔部摧。

前面这些情况来分析知道,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做任何一个事情,一般来讲需要谨慎的思惟来抉择,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下面所讲到的道理。

刚才讲有些人经过一个危险的路途,需要找一个护送者。这个护送者我们去找的时候也需要深思熟虑,比如说我今天从色达到成都,一个人坐车的话,那司机会不会是个骗子?那么车呢,会不会是个很破的车?如果司机是个好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如果车是好的话,那可能好一点。或者说我要找一个友伴的话,那这个人会不会到了路途中间的时候,他抽出刀子来杀我,会不会这样?

一般人正常的思惟,找一个护送者的话,自己去问这个人到底怎么样,自己去了解。如果自己不知道的话,那么问别人,到底他的优势、他的劣势具体是怎么样?从这里到哪里的话,路途是怎么样的?路途当中,这个护送者他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肯定要再三地去了解和再三地去打听,再三地去观察,观察完了以后才决定的。

“欲解脱不询思师”,如果我们想得到永久的解脱,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也没有去询问,也没有去思考,也没有去观察上师,显然这种人的智慧是非常非常的愚蠢,“智愚”,实际上这种人的智慧极其浅薄,愚蠢到极点,那么一定是已经被魔王的部队摧毁了。

一点都不会去观察,随随便便寻找一个,急急忙忙的,今天在一个广告上,说是某某上师,听说他现在转生到多少世,他的成就和神通无与伦比,他的法高深莫测,一般都不会传,他这次要传的话,我一定要得到——你根本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观察自己去依止的话,这是非常愚痴的,肯定是被魔加持的。或者说上师眷属比较多一点,应该很不错的;他长得很庄严的,胖胖的,白白的;这个人财富很不错的,福报很不错的,等等等,有各种各样的一些理由。

现在人真的是这样的,无垢光尊者说的是特别特别的直接。当今的时代当中,真的是被魔加持也好,被魔摧毁也好,被魔诱惑的这种依止善知识的人非常多。他根本不会真正去观察,只是打听到一些,有一些当中有介绍或者别人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了不起,那我去听法,那我去授灌顶,那我去接授……。

就像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是经常讲,我们有些人依止善知识就像饥饿的狗遇到一块精肉一样。饥饿的狗遇到肉,饥不择食,是吧?他没有时间观察,马上一口一个吃下去。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一点的话,我想我们降魔洲的很多人,真的还是比较差,比以前稍微好一点。以前刚开始我们讲《大圆满前行》,讲《入行论》,到了汉地的时候,基本上是没办法。所以当时有一部分人,确实是给所谓的这些虚假上师也带来很多的机会。现在可能政策也比较严了,然后很多人也比较知道,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至少也是这个人的背景,这个人的智慧,这个人的悲心,这个人的戒律,这个人的行为,各个方面的话应该打听。

我经常以前也讲过,我们招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幼师在人生的教育当中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招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他应该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他的教师资格证是什么样的?可能作为父母也好,作为一个熟悉的人,他会百般的去打听,打听以后你觉得可以的话,你去请。

但是我们永久的、重要的解脱的上师,你如果依止错了以后,而且佛教当中,你依止错了以后又不能说过失。这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你先依止,依止完了以后,有些上师都是趁这个机会:“你现在已经依止我了,你如果再说我的话,你会下金刚地狱的。”这个时候弟子也不知道到底自己的观察是对的,还是上师的金刚语是正确的,就很难的。

我在讲包括《入行论》、《前行》、《事师五十颂》的时候,也是直言不讳的讲了很多,也得罪了很多人。这个原因的话,如今对自己不满的人有非常多,原因也可能是这个。

但不管怎么样,我想作为一些信徒,确实刚开始不知道依止善知识。很快去依止,应该被魔加持也好,被魔已经束缚,是非常可怜的。

不仅仅是依止恶知识,还有法,注释里面说正法里面掺杂着错误或者说是一些虚假的法,认为是解脱,去依止的话,这也是很奇怪的,很不合理的意思。这个地方稍微有几个字改一下:“正法如果掺杂有一些错误的、虚假的法”,或者是夹有一些这样的法,如果我们认为是解脱法的话,那这是很不合理的。

下面这个比喻继续进行分析:

低劣财宝做买卖,自不知晓请教他,

当今随意入法道,无智慧眼闻思盲,

不询智者不思量,求解脱者多魔欺。

这是比喻。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比如说买绫罗绸缎,买衣服,买一些马、牛,或者买车子,还有一些奇珍异宝等等,相比解脱来讲,这些是低劣的财物。

如果要买这些,我们可能自己是心中有数的。如果自己心中不知道它的质量,我们也应该跟稍微懂的人去询问。比如说买一辆车,你自己不太懂的话,那你一定会问专门卖车的人:“这个型号的车怎么样?进口的车怎么样?国产的车怎么样?它的性能怎么样?它会不会费油?”等等。

如果你买一部手机的话,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买一件衣服,自己知道的话自己买,如果自己不知道,可能会跟很多人问,请教他人等。

但是佛法完全都是不同的。佛法的话,实际上应该说是最殊胜的财宝。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闻思修行,根本不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样。比如说“无智慧眼”,没有闻思修行智慧的眼,或者说是没有取舍的智慧的眼。闻思的这种眼目,早已经盲了。

有些人从小他自己智慧也不高,然后闻思修行也没有,相当于是一个盲人一样。相当于是盲人的话,你去找佛法的财宝,可能有点困难。比如说一个盲人到百货商场去买东西,他自己也不知道,也不会问别人的话,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说有些人,他自己不知道,也不询问一些智者,也不去思考。确实对希求解脱者来讲,完全是一个被魔加持的人。

有些人他自己也没有任何的教证,没有任何的理证,没有任何的窍诀,经常给别人说一些有垢染的法。也不愿意请教别人,甚至对讲经说法比较好一点的人,产生嫉妒心,马上诽谤他人,这也是很可怕的。

当今世界有很多这样的。有些寺院里面,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依止善知识,下面的那些徒弟也不让依止善知识。一方面有嫉妒心的垢染,一方面自己也不会讲经说法。即使讲的话,也有垢染。

这种人真的是,无垢光尊者在这里说,在末法时代,这种是被魔加持的出家人。

《圣无垢月经》当中佛陀也说过,在未来的时候,有些增上慢的比丘,假装为上师出现在世间当中。那个时候他自己染污的法还给别人讲,然后又不恭敬别人,也不请教别人,还有用自己的嫉妒心和害心经常诋毁别人。这种人死了以后,一定会是堕入地狱当中,也是很可怕的。

这次我们讲了远离恶知识这一品以后,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会有转变。这一品我也是第一次讲,你们也是第一次听;肯定在我们面前我也是最后一次讲,你们也可能在我面前最后一次听,别人面前不好说。所以我们每一次得一个法的时候,应该自己要从中得到一种收获。有智慧的人,他终身受用,没有智慧的人甚至可能产生一大堆邪见,除此之外相续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所以我也在想,原来我翻译的时候:“唉呦,这个如果让大家学一下,可能对大家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去观察善知识的人很多,大多数都是被恶友所转的。这样的人非常多。包括我们学院当中,有一些道友以前讲考,在班里面还是很不错的,有些是辅导等各方面,但因为后来有个别的一些恶知识,欺骗、引诱以后,所有的道心全部丧失无余,非常可怜。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还没有来风的时候做一个围墙,没有出现违缘的时候做一个堡垒,正知正念的堡垒。

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讲,维护自己应该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念一些咒语来遣除违缘;我们真的要从道理上明白,不然我们自己认为自己肯定会懂的,但实际上我们的行为与正道南辕北辙,有这样的可能性。所以说这里讲到这些道理也很重要。

癸三、如是远离之功德:

下面讲到如是远离恶知识的功德:

于此观察离恶友,彼之功德无有量,

不堕歧途恒增善,圣赞成就功德资。

希求解脱者来说,一定要详详细细地观察自己身边的这些道友,还有你自己需要所依止的善知识。如果你观察他具有恶知识的法相,没有善知识的法相的话,早一点远离。

即便你已经依止了,但是对你的相续确实是越来越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有烦恼的话,你也不用跟他发生大的一些矛盾,自己离开这种恶知识也是很好的。

这里也没有说是不行的,所以远离恶友。

如果远离恶友的话,那功德是无有量的。其实即生当中有很多前面讲到的这些功德。来世的话,先暂时获得人天的福报,所以有无量的功德。

最重要的话,不堕歧途。我们如果依止一个善知识,至少也是不堕恶道,不堕歧途。

所以比较而言,应该依靠上师如意宝,包括传承当中的这些,依靠这些法,我不敢说喇荣传下来的所有的堪布、活佛、上师们百分之百是善知识,我不敢这么说。但是至少是我们所学的这些法应该是正量,比如说《如意宝藏论》、《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这些,应该是非常珍贵的法。这个正量上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是你的这种心性跟得上,智慧跟得上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说一定要远离歧途,而且恒时增长善法。还有经常受到诸高僧大德、诸佛菩萨的赞叹。

我们经常也是有:“这个人应该是很不错的,他闻思也不错的,他接触的人也是很好的。然后白法的护法神他们也是经常保护、保佑,成就许许多多善的资粮,所以这样的功德越来越增上。”

《大宝积经》当中说[5]:“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如果我们远离恶知识,依止善知识的话,那菩提道所有的功德越来越增长,就像一号到十五号之间的上弦月一样,月亮越来越圆满了。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会远离恶知识。

还有《宝云经》,《宝云经》有好几个译本,其中南梁时候的译本也叫《宝云经》,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经中说大海不会与尸体共住的,所以菩萨跟恶知识是不会共住的[6]。恶知识的话,他无有是处,他的栖身之地几乎说是没有。真正善的群体当中,恶知识的力量是很微弱的。

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喇荣的话,应该大多数都是希求解脱者。这里的生活,各方面可能比较单纯,比世间当中勾心斗角的行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好说,因为人毕竟相续当中都有不同烦恼、习气这些,这样的话,具体怎么样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应该希望每个人自己心的相续有所转变。尽量地依止善知识以后,自相续可能会变好的,这个很重要的。

下面讲其他功德:

正念等持智慧广,今世安乐后世妙,

行至善趣恒河岸,见刹佛子富遍满。

远离恶知识,依止善知识,增长很多功德。什么样的功德?

我们经常思维正法的正知“正念”也有了。然后修行的“等持”,一般的禅定,禅定的一缘等持,禅定的境界也越来越高。还有“智慧广”,解脱和了知取舍智慧也会有。

还有“今世安乐”。因为你依止好的善知识,那即生当中,比如说长寿无病,财富丰厚,还有人的整个气色神采奕奕,别人见到你也是很开心的。所有的天众也好,护法神也是经常赞叹,撒吉祥的花,自己也是如愿以偿,一切都快乐、顺利、圆满。

其实真正有依止善知识的人,他心态可能很好的。我们人的心态造就世界。这样以后,即便在生活当中,修行当中遇到一点点的困难、魔障的话,很快的时间当中有能力化解。所以真正依止善知识的人,即生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快乐。

我接触的包括法王的很多弟子,好像烦恼就比较少,确实很多堪布堪姆,尤其是一些老的弟子,在这里修行时间比较长一点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好的:“祈祷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我们还是很荣幸的……”。

以后变成怎么样也无所谓,有些可能身体不好,有些可能在各方面有一些违缘,但是大家都很容易面对。不像世间人一样特别痛苦,好像无依无靠,孤独、寂寞、伤心。不像这样的。因为依止过善知识,得过法以后,世间一些小小的痛苦,完全有能力化解,完全有能力面对和道用。所以很多人今生应该是很快乐的。

而且后世的话,先开始转生到人天的圆满,慢慢往生到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在颂词当中叫:“善趣恒河岸”,其实它是诗学的一种用法,也是词藻学里面极乐世界不同的一个名称,有时候叫极乐世界,有时候叫善趣恒河岸。恒河对印度来讲,它是智慧的河,很重要的。智慧河的对岸,就是极乐世界,或者是清净刹土,有这个意思。

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他肯定会面见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极乐世界所有的这些庄严,包括如意树也好,如意池也好,整个奇珍异宝的各种宫殿,所有的这些福德都圆满了。

还有依靠圣者的加持,到了那里以后,所有五道十地的功德会圆满,然后总持、等持、智慧、禅定,一切都全部圆满,最后能获得真正的菩提——“见刹佛子富遍满。”。

其实我们现在依止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大家也是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做这些事情,可能你念了六百万阿弥陀佛也好,四十万阿弥陀佛咒语也好,但是你天天跟这些恶友交往,最后你的善根全部都会被摧毁,最终可能没办法。

所以作为希求解脱者,一定要远离恶知识。最好一刹那都不要跟这些人一起同行,一起说话,一起交往、一起吃饭等等。昨天我也讲了,《正法念处经》还有其他的经当中也是讲得非常清楚。

以上讲的这些道理一定要知道,尤其是对自己的上师不恭敬,经常用恶语中伤,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恶知识。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这些,当面也好,背后也好,经常不恭敬、诽谤,或者经常生邪见。或者在别人面前做生邪见的事,或者经常嗔恨,这样的人也可以算是恶知识。所以跟他们也不能同一条路行走,也不能一起吃饭,也不能一起聊天。

《毗奈耶经》当中讲:“莫与憎恨者相处。”憎恨者主要是对三宝嗔恨,尤其是对自己的善知识,不恭敬的人不能一起的。

这里说,实在万不得已要住在一起的话,那也不能对他交心,不能畅所欲言,对他特别恭敬——应该是对他不理不睬,尤其是他的所作所为不要去随喜,不要去赞叹,不要去跟上,否则你自己也是变成了破誓言者,也是很危险的。

当然这些恶知识也好,破誓言的人,我们内心当中应该不舍弃他:“这些人真的是很可怜的,他们烦恼那么深重,即生当中对这样的善知识进行诽谤、侮辱,这样的话是很可怜的。所以我这辈子,我作为一个跟僧众共住的人,或者我要维护自己的这种修行,不能跟这些人交往。但是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来度化他们。”我们内心当中不舍弃,因为这些人也是非常可怜的。

这个方法大家都是应该知道,以后我们的生活当中,不管是见修行哪方面,很明显的这是恶知识。但是你自己交往的话,可能你还不是得地者,一定会是受染污和受影响的。所以我们要远离他。

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欺负他,恨他,或者是产生自相的嗔恨心,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这些众生也是很可怜的。可怜之人有可恨之处,或者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所以说这些恶友也是应该用慈悲心来维护他,要发愿有一朝一日我要度化他,这样的。

还有《宝云经》当中讲要远离恶友,哪些恶友呢?失坏戒律,失坏威仪,爱愦闹、特别懈怠的、喜欢轮回的,背离菩提的……。

我看有没有十个?我记得《宝云经》里面讲到十种恶知识[7]。这里好像七个。你们看一下《宝云经》里面讲到具足十法,比如说破誓言者、邪见者、失威仪者、愦闹者、懈怠者……,总共有十个。意思应该是比较相同的。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恶友,或者是恶上师,上师里面轨范师、亲教师这些。如果我们远离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会成就善法。

这些道理实际上很多佛经和续部当中都讲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希求解脱者,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依止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品的话,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应该比较有信心,我相信大家应该学的比较好。

大乘窍诀论如藏宝藏中,

远离恶友第九品广释终

大乘如藏宝藏中,远离恶友,第九品已经讲完了。下一品,十品和十一品应该是讲上师和弟子。十二品可能讲一些宗派,《如意宝藏论》里面十二品是比较难的,因为讲世间当中各种各样的宗派,但颂词不多,到时候看看具体怎么样。

——————————————

[1]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二。

[2] 《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二:“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象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恶,为恶友杀必至三恶。是恶象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常当远离诸恶知识。”

[3]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4] 《入菩萨行论》:“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5] 《大宝积经》卷第八十。

[6] 《大乘宝云经》卷第三:“善男子!如彼大海不与一切死尸共宿。所以者何?大海法尔。如是,菩萨不与一切烦恼及恶知识而共止宿。何以故?菩萨法尔故。”

[7] 《大乘宝云经》卷第四,陀罗尼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远离恶知识。何等为十?所谓远离破戒人故——当知名为离恶知识——远离邪见人故、远离失威仪人故、远离邪命人故、远离喧闹混杂中住故、远离懈怠懒惰人故、远离乐住生死人故、远离背菩提行人故、远离交习在家人故、远离一切烦恼故,是则名为诸恶知识,菩萨摩诃萨当远离之。善男子!虽离是处,于众生边不生恶心亦不生瞋,心无恼热亦不轻蔑,于前众生而作是念:『如佛所说,一切众生是气类聚,为近恶知识故失于大利。是故,我今速当远离诸恶知识。』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离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