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36.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六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现在我们讲《如意宝藏论》当中的第九品,远离恶友。

远离恶友这里的很多教证,包括无垢光尊者的这些教义来讲,恶友、恶知识,不好的上师和不好的道友、不好的人都要远离。

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本来这一品可以一天讲完,但我后来想这个还是很重要的,每个道友可能需要思考一下,所以我就用两节课来讲,今天和明天来讲。

丑二、别说:

前面讲到了恶友的法相,还有远离恶友的理由,为什么远离恶友?因为远离恶友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利益,这个有总说和别说。今天我们讲别说,颂词当中这样讲的:

此外交谁沾染彼,依愚者灭闻思慧,

嗔者粗暴性情劣,贪者爱境得增盛,

依我慢者执二边,依嫉妒者争心切,

交替相处轮染过。

依止恶友的话,同样沾染恶友的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吝啬——我们经常讲的六个根本烦恼。烦恼严重的人,如果我们去依止的话,会得到同样的过患。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当然这些恶友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很厉害的,他可能不会认可:“我是具有贪心者,具有嗔心者,具有傲慢者。”但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的人当中,有些确实是嗔恨很严重,有些是贪心很严重,有些特别愚痴的。所以说我们凭自己的智慧来观察。

我记得法王经常讲,他说你们依止善知识和依止恶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尤其是依止恶知识,用智慧来观察。否则的话,所谓的恶知识,他并不是头上长着角,角上长着蹄子。

如果我们,哦,所谓的恶人,是头上有牛角或者是羊角一样,长角的,那一看就知道:“噢,这个是恶知识。”然后他的角上,像牛蹄马蹄一样这种蹄子的话,大家一看到:“这是个怪物,是恶知识。”会这样的。

法王说的意思,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也许是花言巧语,非常善于诱惑别人,特别善于这样的。所以这个恶知识,大家也不要认为“我应该是善知识。”不能这么想。

我在今天下午的时候,自己也想:“我到底是恶知识还是善知识?”可能是恶知识,有可能性。因为自己相续当中这些烦恼都具备。

这个恶知识,确实自己也很难发现。每个人都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且别人的话,也许认为我的朋友可能是好的善知识,但依靠他逐渐逐渐给你染上了这些烦恼。

染上什么样的烦恼呢?如果我们依止了一个特别愚昧的人,愚笨的人,这种恶知识的话,那你原来的闻思修行全部都慢慢退失了,甚至最后全部都消失殆尽,有可能的——因为这些愚蠢的人什么闻思修行的功德都没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没有,特别愚笨、愚痴的人。

如果遇到了嗔恨心特别猛烈的上师或者道友,那你的心相续自然而然变成暴躁易怒,或者特别蛮横、暴躁、霸道,粗暴的性格自然而然染上。

以前这个人性格很好的,后来遇到那些,包括我们有一些发心人员也是这样的,刚开始发心是很不错的,但是其他那些发心人员各个都品行不好,或者粗暴的话,最后他们马上都学会了。

如果你所交往的这个人,贪心特别的猛烈,不管是对人也好,对钱财也好,贪爱心特别强。

有些像乞丐一样的,天天都是讨饭,天天都是追求饮食的话,你也染上了他的过患。

有些人对财物特别执着的话,你也会染上的,包括特别吝啬、小气这样的。

如果有些人他特别散乱放逸,整天都是被别人摇摆着。这样的话,你也是变成贪爱美色,喜欢打扮,经常各种各样的——贪爱方面的话,你也是特别的增盛。

我们都可以看出来,确实经常交往这个人的话,以前他还是比较好的修行人,然后另外那个人喜欢打扮,喜欢化妆,每天都是做各种各样的一些不如法的行为,那他也是跟着,过了几天,过了几个月以后就染上了他种种的过患。

还有,如果你依止了一个我慢,特别傲慢的一个人的话,你染上了什么呢?执着两方的过患——特别执着自方和他方。自方和他方分得非常清楚,这是我的,这是他的。一般傲慢心的人,他对这方面分得非常清楚。

傲慢心的人,他有这种极端的执着,一个是他自己特别好强,特别执着,自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非常了不起的。有些傲慢心的人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因为傲慢的原因,自己的心特别脆弱,不堪一击。

为什么有些人,稍微别人说一点,一句话都是没办法承受?其实他相续是很傲慢的。别人稍微说一点的话,自己就开始苦不堪言了。

如果是比较低调、没有傲慢心的人,别人说你也无所谓:“我并不是什么,我也不是佛,别人说我是正常的。”

但是相续当中傲气十足,确实别人稍微有一点的话,自己是没有自信的。很多傲慢的人,表面上看起来他自信满满,但实际上,他的心是极其脆弱的。

如果你接触这些人的话,也是会堕入两边,自己都变成这样的人。

如果你接触、交往一些嫉妒心强的人,你也是染上了增强好胜或者是气急败坏的这些过失。

颂词当中没有吝啬心,但是注释里面说,如果接触一些吝啬的人,你也会染上了他的习气,最后自己也是特别吝啬——所有的这些财物,死执不放。

每天都是让别人请客,自己明明有钱,舍不得掏钱。到最后别人都有点烦了,为什么天天我来请你呢?你如果没有钱,那我可以请,但是你明明有钱,好像每次都是我来请。

我都是有一个人经常跟我一起吃饭,每次都是让我出。哈哈哈。这叫吝啬,还是?不知道,习惯了。

那这样的话,最后可能自己也是变成这样的,对吧?

前面讲到六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嫉妒、吝啬。有时候讲吝啬,有时候是贪、嗔、痴、慢、疑,怀疑,也有这样。

如果是贪、嗔、痴等交替者,一会儿有贪心,一会儿有嗔恨心,或者说这个人有贪心,那个人有嗔恨心的,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话,你相续当中所染污的也是不同的烦恼。

比如说你有三个朋友,一个是嗔恨心重,一个是贪心重,一个是嫉妒心重,那这样的话,相续当中这三个人的烦恼就染上了。或者说你有一个贪心重的人,还有一个没有嗔恨心的人,可能就像《俱舍论》里面讲的那种花业,杂业。一会儿可能好的一面染上了,一会儿不好的一面染上。但大多数我们都认为是别人染上我的。但实际上自己也是——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该是你自己,比如说你有嗔恨心的话,你喜欢有嗔恨心的人;你自己贪心比较严重的话,你就经常选择贪心比较重的人。

一方面,我们只以为别人是恶友,但为什么你经常跟他合得拢呢?说明你自己有这方面的烦恼,比较严重。不然的话,你跟别人根本没有办法有共同的语言。

不管怎么样,逐渐逐渐你会染上了对方的好或坏的习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也应该知道。

有些虽然不是很明显的,就像《缁门警训录》里面说[1],我们依止善友就像是在云雾当中走行,云雾虽然不一定把你的衣服马上弄湿,但是它有一种滋润,有一种润。

今天早上我们学院有好多的雾,云雾缭绕。在这个当中,你要走的话,衣服不一定完全打湿,但是稍微有一点润湿了。

所以我们遇到善友也好,恶友也好,你跟他接触的时候不一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逐渐逐渐潜移默化,你的性格会有所变化的。

所以我们真正依止恶友的话,是一个特别大,应该是万劫不复、一落千丈、可怕的事。大家也应该注意。

《法集要颂经》当中也是说:“亲近恶知识,罪垢日夜增,如猪身不净,自污兼污他。”亲近恶知识的话,他那种垢染日日夜夜地增上,就像猪圈里面的猪,它自己的身体染上了各种不清净的垢染。这样的原因,不仅是染污自己,还有他所涉及的清净的地,其他的话都要染上。

其实恶友他一个人也是染上很多很多的人。佛经当中也是特别的强调,我们世间上任何其他的堕落宁可接受的,但是千万不要接触愚友。就像《经律异相》里面也是说过[2]:“宁可投炭炉,从山投幽谷,生犯七步蛇,不与愚从事。”我们宁可投到火炕当中去,宁可掉到悬崖当中去,宁可被七步蛇咬住。七步蛇,你只要被蛇咬的话,只有七步,跨了七步以后,当场会死亡的。这些是我们世间当中是最可怕的,可是依止愚友的话,跟这个没办法相比较的,比这个多少多少倍的可怕。

这些可能会毁坏你即生的身体,即生的财富,但是遇到一个恶人的话,可能你的生生世世全部都被毁坏。像《正法念处经》当中也说:“所有的贪心、嗔心、痴心的根本,即是这个恶友,恶友是一切毒的根本,过患非常严重。”说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还有《正法念处经》当中还说:“在我们的生死当中,最坚固的束缚就是恶友,所以依靠他的话,堕入地狱,堕入畜生、堕入饿鬼当中。”《正法念处经》当中还讲到很多。

所以说给大家讲了以后,自己也是应该学会观察,不要放在理论上。上师如意宝以前经常讲恶友的过失。我们学院为什么如今这么多的高僧大德,这么多的修行成就者,其实跟上师的教言还是离不开的。因为这么多年,上师讲了特别特别好的那些教言,很多人是身体力行。这样一来,后来在自己的修行当中得出来一个很好的结果。

所以我好像去年藏文的微博当中也是用过,(师念藏文),华智仁波切也是说,如果接触有贪心的朋友,那贪心增长;与嗔恨心的朋友居住的话,那嗔恨心增长,等等。其实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你会沾染这样的过患。

我们刚才讲了,确实恶友的话,看起来也许对你更慈悲,不管是从哪方面,但是你相续当中的贪嗔痴慢慢慢慢增上,然后闻思修行等这些功德日益减退的话,那这就是所谓的恶知识。

包括你所依止的上师,也是这样的。依靠这位上师以后,好像你相续的贪嗔痴确实是越来越多了,所有的这些功德越来越减灭的话,那即便号称这个是善知识,但实际上不建议去依止。应该依止贪嗔痴少的,非常如理如法的,这样的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前面也已经讲过。

恶友的过失也是很多的,什么样的恶友呢?

与无出离恋今世,议者嬉戏妩媚者,

图高官财暴利者,公职人等相交往,

沾染彼恶行恶缘。

这里还有一部分这样的人。

如果我们交往了没有出离心,世间法很严重的人,如果交往的话,就没办法看破今世。就像世间的俗人,比如说在家夫妻,在家人——因为在家人,他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他们谈论的要么是商业,要么是农务,要么是工业等等,世间种种的生存计谋,这个肯定是有的。如果这样的话,你也是这样的。

那天我去家乡的时候,去了一个我很早以前的一个农民家里。因为我以前去读书的时候经常到他们家里去,中间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他们也没有叫我去,但是我自己找电话去他们家,下午就坐了一会。

其实我有感觉。他们家以前我去的那些爷爷、父母全部都死完了,已经无常了。第一个我懂得了一个无常的感觉。然后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家里有什么什么的,这个领导、那个领导,有两个领导还不错的。还有一个觉姆,在尼姑寺院里面,还有一个出家人,在喇嘛寺院里面。

那个人跟我同岁。他说幸好觉姆不回来,即使来一下马上回寺院去了。他们家里的出家人也是很好的,来了一会儿,马上回去,不在家里待着,修行很好。

所以我当时感觉到,其实真正的出家人,跟在家人一起聊啊,天天都是这样的话,家人也烦,毕竟是出家人。我们藏地还是对出家人比较可以的。但是从他的态度当中,不回来是好出家人;经常跟他们一起的话,是坏出家人。

应该听出来了,因为我是像警察一样,经常观察别人的这种言外之意。

确实我们也有一些出家人,他经常跟在家人一起聊,经常回去,跟那些商人、农民,经常跟他们一起的话,他们聊的什么呢?很少聊修行的,很少聊出世间法的。所以说这个一定会是没办法看破今生。

还有“议者”。议者的话,比如说主谏大臣,高官,这些人跟他们讲一些事情。

我们现在有些人,对商人、对世间的各种领导,跟这些人经常交往。那这样的话肯定会自己染上的一些不正规的过患,包括贪污也好,世间各种各样一些无惭无愧的事情,有这个可能的。

还有“嬉戏妩媚”,比如说跟一些修行不好的,年少的一些在家人,跟这些人经常交往的话,那肯定你喜欢唱歌、跳舞、看电影,看手机啊——现在我们手机收回来了,是吧?可能感觉今天空空的,但这样是很好的。

确实现在大多数人,依靠这个手机,原来是电视,后来是电影,现在是手机。包括我自己,如果没有那个的话,确实全部都永远关掉,但是现在学院还有些事情,完全关掉是不行的,但我还是基本上是偶尔开一下,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以外,全部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可能,大家刚开始可能稍微有一点点(不习惯),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很散乱的,依靠它的话,尤其是出家人可能遇到很多的违缘,最后自己都是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

还有我们贪图一些,比如说高官,有一些高的位置,还有贪图一些暴利、财富。

所谓的暴利的话,可能你现在所谓的投资也好,卖货也好,代言也好,各种方式,最后一天当中赚好多的钱,这叫做暴利,不是一般的利润。

还有贪图一些公职人员。所谓的公职人员,可能以前也是有,我们现在所谓的一些工作人员、公务人员,或者说是做一些发心的领导层,管理层的这些也是公职人员。

这个公职从广义上讲的话,出家人当中也有很多公职人员,包括管家、维那师,还有各种这样那样的,管财务的,包括我们的有一些——我看最近你们刚刚出关以后,好多人买东西,吃饭、吃火锅、排队啊,我看你们还是很辛苦的。

可能我们集体是赚了一些钱,因为僧众刚刚15天当中没有好吃的东西。15天结束了,念经钱也分了,然后一出来,第一个一定要好好的吃个什么。我看昨前天,应该是我们这边很累的,也是满足大家吧。

所以你们每一个发心人员也是公职人员,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们发心的,虽然很辛苦,但是带来的这些利润——前一段时间我们也是今年的,基本上所有的除了我们这边用的,一般交给学院这边做以后建筑、各方面,供养僧众。有一部分是我们这边的生活费,有一部分的话那全部……。

这个数字在这里不说,但是我们大家辛辛苦苦的这个钱,原来也是觉得最好是供养整个学院,因为学院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这么多的僧众,未来的一些,所以我们可能,大家的这种辛苦的钱,如果世间人的话自己想多赚一点。但是我们可能,因为毕竟在这里的生存的话,大家在生活上可能不会考虑,不会担忧:“我会不会找不到吃的,找不到喝的。”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担心。这样的原因,我们也是尽量的,除了我们自己拥有的以外,都供养给僧众。我们这个也并不是贪图暴利,贪图财富。

但不管怎么样,可能接触什么样的人的话,会染上怎么样的。包括如果我们接触世间当中的盗贼、土匪,与这些人交往的话,可能染上嗔恨心——经常喜欢杀人,喜欢打人。

包括我们现在世间当中有各个部门,有些人本来心很善良的,然后他考到什么,比如说武警啊,或者说是一些比较暴力的,看起来也是。他们自己也认为这个暴力是有必要的,愤怒相。但实际上你的性格马上都会变成这样。你变成医生的话,至少也是白衣天使,要服务的。你如果变成一个老师的话,那教书育人,职责是这样的。如果你变成了其他的一些特殊部门、特种部队的话,那就要特殊的发心,特别行动。

你看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话,经常说要特别行动,特别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

所以这里的人可能也有他们特别的发心,特别的习气,特别的贡献,特别的行为等等,确实在我们世间当中都会有。

那么这个道理的话,包括《地藏经》当中也有发愿的意义。还有龙猛菩萨专门有一个回向文,当中说,我们转生到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变成国王,还有大臣,官员,尤其是惩罚出家人的官员,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还有发愿自己千万不要变成僧众的上座的执事、内法官,还有纠察僧,纠察僧是管家。还有炊事僧,专门做饭的。那些经常吵架,给别人不好好做饭的这些。还有管库房的财务人员,(师念藏文)。

法王也以前讲,让管家和一些僧众做事的人,一定要注意。不然的话,龙猛菩萨也是发愿,希望我不要转生到给僧众管理的人。不然的话,管好的话倒是很好的,但如果管不好,他的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好的话,自己认为自己有这套权利,利用自己的这个权利可能会做很多非法的事情。

后面还有,不要把我变成盗贼,还有屠夫,还有仆人、仆女,(师念藏文)它后面有这样的,说我不要转生到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依靠恶知识的话,可能造的恶业比较大。

所以一方面可能我们也确实包括堪布也好,上师也好,管家也好,经常给僧众做安排的时候,可能对于因果不符合的有些事情,这样的话可能造恶业。

当然我们这里也并不是要求谁都不去管理,也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管家都没有,做饭的人也没有,管财务的人也没有,这样的话僧众就乱套了。这一点龙猛菩萨也是知道。

但是龙猛菩萨让我们一定要注意,法王如意宝有时候批评管家的时候,经常用这个教证,哈哈哈。你们管家如何如何。赞叹管家的时候,不用这个。然后为僧众做事的功德用这方面来赞叹。

我们在远离恶友方面确实要注意。注意什么的话,刚才前面讲到的一样,有些是对财物方面执着的,有些对地位方面执着,有些是贪执今生的,凡是这些的话,我们都要值得注意的。

自己要注意,而且依靠恶友的话,自相续当中经常也产生这些烦恼,《诸法集要经》当中也说过[3]:“恶友生放逸,起无惭无愧,智者常远之,彼如火如毒。”如果依止恶友的话,产生放逸,生起无惭无愧,所以说智者把这样的恶友看成火一样,因为火会燃烧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跳到火炕里面去。有智慧的人对毒药很谨慎的,不会把它吃掉。

所以一些恶友的话,有智慧的人真的很注意,不然的话自己很不划算,自己变成一个无惭无愧的人,自己都变成了放逸无度的人,自己都变成了五毒炽盛的人,这样的话特别不值得。

尤其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家都是跟世间人有点不同,很多人多多少少看破了这个今生。有些已经真正披上如来的袈裟,有些虽然还没有披,但是一直想披上,或者说想变成像出家人一样很清净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如果选错了朋友的话,慢慢慢慢,他的这种恶行会染上。

我们道友当中有些是经常爱说别人过失的人,你跟他接触一段时间的话,你也会变成说别人的过失;有些是经常看别人的过失,你也会变成这样的。

所以当时佛陀给阿难说:“不应见愚人,莫与愚从事,亦莫与言论。”《增壹阿含经》[4]里面讲的。“不因见愚人”,不要见那些愚笨的人。“莫与愚从事”,不要跟那些愚人一起做事情的。“亦莫与言论”,也不要跟他说话。

大家也知道,因为阿难他跟提婆达多经常住的比较近,提婆达多经常说佛陀对我如何如何不好。这样的话,阿难有时候也是经常相信:“我的这个哥哥,为什么佛陀对他这样?”会有这样的。

所以我们对这些愚人的话,不要经常跟着他。以前你们两个关系比较好的话,现在你就直接说:“噢,你是贪心的朋友,我明天以后再也不来给你做客;你是嗔心的朋友……。”直接给他说了,他也没什么生气的:“你觉得这样的话,那就不来为好,我们从今天为止就分道扬镳,可以了。”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家也是,怎么讲?自己也可能要知道别人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

确实恶友在里面讲的还是很清楚的,大家也要看清楚。我们自己学过这些论典以后,一生当中还是很注意的。有时候因为特殊交往的原因,暂时不得不接触,但接触以后,自己觉得自己会受影响的话慢慢敬而远之,这个是很好的。

下面是依止恶法的过失,其实也是恶友的过失,它从四个方面讲的,第一个方面:

交往愚者之过患,昧所知处偏袒慢,

不知解道行歧途。

首先是第一个。

我们如果经常交往一些愚昧无知的人,或者对整个所知一无所知,对整个轮回,因为无明的原因,这种智慧都没有。

分别来讲的话,尤其是对解脱道,尤其是像我们学佛的人,对佛教愚昧无知的人的话,那跟他交往,自己也是跟他变成一模一样的。

不管是你的上师也好,你的道友也好,什么智慧都没有的人跟他接触的话,你自己也是变成笨笨的了。或者说他在某个地方还可以的,但是某一个地方他不精通的话,你自己也会变成这个样子的。你不是小擦擦一样的嘛,擦擦的话,模子有缺口的话,你也这个擦擦出来的话也会有这个缺口的。

比如说我们这边有些人,他们自己特别爱诽谤,没有什么道心的话,那也会这样的。这些愚痴的人,他们有些是已经自己都没有什么真正的闻思修行,自己可能稍微观一观,稍微修一修,自己从来没有受过一个佛教真正良好的教育,他就说:“闻思的这种词句,没有什么的,像毒一样的,根本得不到成佛的。”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诽谤大乘的,有这么一种人。

我们现在也是有,有些说:“你们这样的学习完全是分别念,有什么意思?好好禅修就可以,好好念经就可以。”因为他自己没有受过这个教育。这是一部分人,有这样的。

还有一些人说:“你们现在的修行,或者你现在的这些闻思全是有为法,这个是没有什么的。我们应该是修如虚空一样的大圆满,如虚空一样的,像禅宗这些。”然后把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全部抹杀,这样的。

这样也有,可能现在学院确实好一点。不然的话,比如说念咒语、放生等:“这些都是分别念,这些勤作有什么用?”全部会抹杀的。有这么一种人。

还有一部分人,比如说佛和菩萨的果位,十力、四无畏,还有十八不共法,还有五身三智等各种各样刹土庄严、功德的话:“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没有什么的。”对所有的果法不承认,否认。菩萨的功德也是没有什么的,佛的这些功德全部都否认。

还有一种人,我们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本来具有如来藏德性,但是他们认为这些如来藏:“这是不了义的,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的。只要经常安住在一个什么修行当中就可以了,所谓的这个如来藏是不了义的,不合理的”等等,对所有本基的法一概否认。

还有五道十地,修等持,从一地到十地之间所有的这些功德增上的道理一概否认:“这是不了义的,这是不合理的。”对道方面解脱的功德也一概否认。

好像里面大概有五个不同的法,这些愚痴的人经常会这样的。

当今这个时代当中,真正经典也好,续部也好,窍诀当中所讲到的这种善知识的法相,一点都是没有的、不符合,表面上自称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上师,但实际上不具足上师的法相,这样的人经常来所谓的弘法也好,给大家开导也好,其实这些人也很可怜的。他们从来都是没有广闻博学,也极其的愚痴。他们大肆宣扬的这些佛法,实际上跟魔语没有什么差别。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有一些魔类的非人,他们专门安排加持、障碍有些前往解脱洲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可能有很多的眷属、财富。

有些假上师的话,暂时来讲他是很成功的——说实在的,像昆虫般的眷属也是特别多的,财富也是很丰厚的,欺骗别人的这种花言巧语也是精通无碍。但实际上这些人真的也是非常可怜。

末法时代的恶知识,其实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当中也是说过。佛陀说我涅槃以后,有很多假冒的上师出现,那么这些上师的话,有些人说众生皆空,不需要依靠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有些人说自性是无因的,所以诽谤业和业果的;还有一些人说我本来也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善恶取舍;还有一些人说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我们自己可以随意享用贪嗔痴,烦恼。还有一些人说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没有什么解脱的功德等等。其实这些佛陀在《涅槃经》当中说是魔加持的,也是魔业。

所以如果我们前往这样的上师去依止的话,可能以前有的那些功德、智慧全部都是忘得一干二净,新的这些功德根本没有办法产生。所以说这些愚昧无知上师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祸患。

还有,比如说我依止了一个对声明学一窍不通的人,那我自己也是对声明学的词句、运用,所有的也是非常愚笨。

如果我依止了一个医学也是不懂的人,那可能自己也是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治疗,怎么样治病;

如果我们对因明一窍不通的人去依止的话,也会染上不知取舍正理非理之次第的过患;

还有一些人去依止对工巧明一窍不通的人——工巧明的话,现在的建筑学,所谓的设计规划,包括一些裁缝这些,如果这方面什么都不懂的话,其实也是不明白这些道理。

我们堪布堪姆当中也是有啊。比如说这个堪布堪姆什么都懂的话,下面的这些人也是什么都稍微懂一点。如果这个人只懂《前行》,其他什么都不懂的话,弟子们也是《前行》很精通的,其他都不懂。如果这个法师什么都懂,世间出世间,藏传、汉传什么的话,下面的人也会这样的。

以前我们依止过的一些上师,有些是真正很好的修行人,他对世间各种各样的什么工巧明、因明等什么都没有兴趣,他只是对大圆满很有修行,下面他的那些弟子也是一样的,一讲到大圆满的时候——最近我们一个堪布也是在商量,在续部方面讲的时候,开始讲起来了。一讲到建筑的时候就开始打瞌睡。哈哈哈。

还有佛教内明学,对佛教什么都不懂的人,如果接触他的话,那根本不知道我们暂时、究竟,增上生和决定胜的解脱,他不会知道的。

如果我们交往了一些特别固执片面教义,对宗派的贪执特别大:“我是什么什么宗派的,我是什么什么教派的。”除了自己教派以外,全部特别排斥的人,那也是染上了这样不包容的一种过患;

还有一些偏闻思的人,可能只重视闻,或者只重视思,只重视修行的话,那下面的人也是这样的。对解脱菩提道的话,就没办法嘛。因为解脱道的话,一般是需要闻思兼容,如果这样的话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依止一个对经、续部无所不通的上师。

当然如果找到这样的话倒是很好的,但是不一定找得到,这个你并不是想找就能找得到。显宗、密宗,五部大论也好,世间的工巧明、医方明,什么都比较懂的,而且样样都不是口头上,确实他有一种修行,有一种经验,这样的人得到的话倒是——确实这应该是弟子的一个福报也好,各方面可能都会明白。

否则的话,你可能依止一个只懂得片面知识的人,你也变成了一个只懂得片面知识的人。如果世间法非常精通的话,可能弟子们也是对世间法很精通的;如果出世间非常精通的话,那下面的弟子得到的也是这样的。

《地藏十轮经》里面讲的:“若依恶友,内心颠倒,见解颠倒,迷茫错乱,愚昧无知。”

然后《佛藏经》,《佛藏经》汉文当中也是有,我对了一下,基本上里面的意思也是差不多。《佛藏经》[5]是汉地,应该是公元405年的时候鸠摩罗什翻译的。里面还讲了很多恶知识的种类,这里面很多都比喻成白羊[6],增长贪嗔痴等等,讲了很多恶知识的法相。

意思说如果我们依止了一个恶知识,那夺去了我们的这个身体。尤其是愚者说法,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很好的善知识,这样的愚者说法的话,那这个怎么讲?将成千上万的众生的生命都被夺去,没有什么差别。

到时候你们看一下,《佛藏经》大概的意思可能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好人说法的话,对众生特别有利的;如果恶人说法的话,那毁坏了成千上万的众生[7],这个说法的过失非常严重的。

《大鹏续》当中也是说了,不合格的,非量的这些上师,就像是一种猴子的语言一样的。他所带的这些弟子们的话,会误入歧途。

我们知道猴子,不可能给你有一种好的教言。那么有一些不具足法相的上师的教言,跟依止一个猕猴没有什么差别的。

无垢光尊者说,我们解脱菩提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恶知识或者是恶上师和恶阿阇黎,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详细的观察以后,远离恶知识是非常非常重要。

这是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大家要知道,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要依止一个,最好是什么都懂的这样的一个善知识。否则的话,如果上师是愚昧无知,然后他的偏袒心很严重的,偏袒指的是比如说只懂得内明,不懂因明;或者自己特别傲慢,对宗派的执着很严重——现在汉地、藏地都有,有些上师特别傲慢,只承认自己的,也没有广闻博学,其他什么都不承认,那他所传下来的弟子,也是偏执很严重的。

像我们的上师,对所有都无偏——高僧大德也好,宗派的话都观清净心。我们应该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上师。

今天中午跟一个堪布聊天,他说我们确实是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的善知识。确实我们很多人懂得这些好的论和学到这些好的论,和遇到好的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方面:

交无信勤灭善法,修行懈怠失敬信。

主要讲对上师、对三宝要有恭敬心和精进心。这是两个,一个是恭敬,一个是精进,如果这两个没有的话,那会灭除所有闻思修行等功德善法。自己修行的话,也会懈怠的。

我们接触的这些人,我们的恭敬心也没有,清净心也没有,精进也没有,最后的话,也很可怜的。

所以我们要依止一个什么样的呢?对上师也好,道友也好,对所有的上师们都有信心的、这样的一个人。他自己也是很精进的,这里最主要的信和勤,信和勤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信心,没有精进的人的话,有很多过患。

有什么样的过患?比如说对上师和对法生不起信心的话,那我们自相续的这些加持的云霧的一直远离、消散,不可能得到的。对上师没有恭敬心,对法没有恭敬心的话,那肯定得不到加持的。

其实上师们也好,传法的人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加持,这个加持,恭敬心和精进是有关系的。

如果你交往一些懈怠的人,没有恭敬,不精进的话,那你相续当中的善法这些全部都灭了,不可能增长的。

尤其是对三宝没有信心,也没有精进供养的这样的一个人的话,连一个佛教徒都可能没办法的。因为对三宝没有恭敬心和没有精进的话,怎么会变成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呢?

如果我们交往一个没有精进和对佛法信心的人,那你不可能增长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如果你也没有以信心和精进来,注释里面有个精进,那么依止这些僧人的话,你会和世间人一样,在庸俗和忙碌的过失当中;

如果你没有以信心和精进来修持本尊的话,那你不可能获得悉地,本尊的悉地只成了心中的希求而已,实际上是得不到的。

如果没有以精进心和信心来交往修空性的人,那你的事业也没办法。

上面所讲到的意思,我们如果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心,依止三宝也好,依止本尊也好,依止护法的这样的人,那下面的人都会变成这样的。

意思就是说,我要依止一个善知识的话,这个人对三宝有信心,对僧众有信心,对修空行、修护法,修本尊,修上师,他自己也很精进的这样的人,那我们也会同样得到他的功德。

如果我们依止的这些人对三宝一点信心也没有,自己也不精进,对修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这些也没有什么信心,没有什么精进——你看我们有些人自己修三根本,自己也很有信心,这样修的话肯定:“我只要念一万遍七句祈祷文的话,您是一定会给我加持的,没有任何的问题,我一定要精进……咕噜贝玛色德吽”,然后这样再有精进,有信心的话,下面的人也是跟着他精进。

如果他:“这样念没有什么意义,这样念好像是不一定,不一定获得,没有那么简单吧,哪有这样的?”他有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一些理由的话,下面的人也是。

其实很多人他自己没有主见,除非前世有俱生的智慧的人以外,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主张的话,人云亦云。很多人跟着你所交往的这个人的见解和行为随顺。

所以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对三宝的修行要有信心和要有精进心。如果上师是这样的话,那下面的人都会变成这样的。

所以说一个人接触一个好的上师,是他的福报;一个人接触一个假冒的,或者说是假上师的话,这是他的一种,应该说是一种恶业显现吧,他只有这个福报。你自己可能认为我的上师是如何如何好,但实际上你相续当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加持和功德。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们要依止的话,不管是堪布堪姆也好,朋友也好,这些应该是对三宝有恭敬心,有信心,还有自己比较精进的人。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己也看看,你自己所交往的是什么样的。

可能我们很多人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有没有精进心,自己怎么样的话别人也不一定知道。我看《大宝积经》里面说[8]:“世间众生多住无业,而恒自计住于有业。世间众生多诸懈怠,而恒自谓发起正勤。”世间的众生大多数都没什么事干的,但自己认为自己天天忙着,我干了好多好多;世间的众生大多数都是懈怠的,但他自己认为我是很精进的。

这个说的还是对的,世间人包括我们自己的话,其实很懈怠的。但是我们自己认为很精进。一天24小时,我们真正精进的修了多长时间的法,大家也应该知道。

下面是第三个方面:

交往小乘求自寂,心力微弱无悲悯,

具违胜乘多过患。

第三个方面的恶友是什么样呢?

一般是小乘行人,唯一求自私自利,寂灭涅槃。他的心力比较薄弱,对众生没有什么大悲心。很多的言行举止经常与大乘佛法相违背。有很多这样的过失。

这个我看了一下,我们世间人当中修行比较好的,尤其是现在有个别的地方,所谓的修行非常好的人,不一定是这里讲的修行好的人。因为有一些声闻种姓和有些缘觉种姓的这些,他只有自己从中获得解脱,成办自利。

但是这个,大乘佛法来讲,是相违的。我们大乘佛法的话,一定要一心一意的利益众生,即使你自己获得解脱的话,也不算什么。

《慧海请问经》其实是《大集经》当中《海慧菩萨品》,里面也是这样讲的。比如说一些冒充的善知识的恶友,他会宣说声闻的法,缘觉的法,还有他就要求遮止积累资粮,琐事鲜少,他对大乘的有些教义不承认,尤其是大乘的四摄,希求妙法,这些是不承认的。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有一些大彻大悟的所谓的上师的做法有点相同。因为这些上师,很多对大乘佛法的道理是一无所知,而且经常口口声声说不用积累资粮,这个也不用,那个也不用。实际上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错误。所以我们务必要远离。

无垢光尊者把这种人比喻成一个愚痴大象,这个大象经常步入愚痴的湖泊当中,然后还跟其他的大象一起在那里,自己觉得自己是非常强壮,载着魔王波旬及魔军。大象的话,他可能身上也乘着一些其他人,经常在湖泊里面游来游去。

“什么都不要执着,自己好好的知足少欲”,这样说法的人,实际上跟愚痴的大象没有什么差别的。

这些佛陀在《慧海请问经》中专门授记,经里面怎么讲的?其实真正的修行人,不应该自己在寂静的地方一直安住,比如说有些菩萨自己一直居住在寂静的地方,知足少欲,跟在家出家都不交往;自己不用广闻博学,也不用成熟众生,也不去精进;中断一些法语,一些提问,所有的这些佛法上面的事情全部都断掉,自己一味的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去修行。其实这个跟魔也没有什么差别。

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寂静的地方,看起来好像修行很好,现在汉传佛教当中有些人说,知足少欲,在寂静的山里面闭关。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也是这样的,这个人在某个地方闭关多少年,知足少欲这些。

但是他的缺点是什么呢?他不愿意跟众生交往,也不愿意跟众生接触,也不愿意度化众生,也不愿意发很多的心。如果这样的话,自私自利的一种希求解脱也好,往生极乐世界也好,修大圆满也好,这些的话,从大乘的教义来讲的话,这是一种恶知识。

《大集经》里面你们也可以看一下,里面讲的恶知识。其实舍弃了度化众生这个大乘的伟大的心行。

当然我们可能很多认为,包括藏地也好、汉地也好,我们号称是大乘佛教,但实际上归根结底的话,很多真正认为好的修行人,也许是这里面讲的是个恶知识。因为他自己想得到解脱,从来没有想过要度众生。

真正大乘佛教的教义:“不管我怎么样,我要度化众生。”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讲的话,可能要分清楚。我们可能暂时要离开一些恶缘、恶因,最终的话:“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交往众生。不然的话,众生这么可怜,我得到的法这么殊胜……。”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一个心。

讲到这里。

———————————

[1] 《缁门警训》卷第一,沩山大圆禅师警策:“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2]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五。

[3] 《诸法集要经》卷第七,说罪品第十五之余。

[4]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地主品第二十三。

[5] 《佛藏经》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是三论宗必读的三论五经之一,由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七年翻译。

[6] 《佛藏经》卷上:“恶知识者,常好调戏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摄诸根,心不专一痴如白羊。”

[7]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置此阎浮提众生,若人悉夺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命,不净说法罪多于此。”

[8]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毘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