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34.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四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如意宝藏论》依止善知识部分。

依止善知识的话,前面讲法相、如何依止的理由、怎么样依止。怎么样依止的话,通过三欢喜来依止。像《心性休息》个别的论典当中也讲过,但是三欢喜单独这样讲的可能不多。

辰二(语威仪)分二:应取;应舍。

昨天讲了身体依止的应舍和应取,语言依止的应舍和应取当中,前面应取已经讲完了,现在应该是讲应舍。

巳二、应舍

应舍的话:

当断种种语不善,师前妄语离间语,

粗语绮语戏谑语,违教伤情暗谩骂,

及试探等语障碍。

从字面上比较容易懂。

如果依止善知识的话,总的来讲,不管在任何人面前,我们经常所讲到的语言的四种不善业一定要断绝。

尤其是在上师面前,平时说一些妄语,说一些离间语,这里讲戏谑语,比如说戏弄别人的有些语言,或者说是有一些不文雅的、各种各样——包括在上师面前唱歌,说笑话、开玩笑,种种不庄严的语言。

我们世间一般的亲朋好友之间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上师要有一种尊重、尊敬的心。

还有在上师面前,违背他的教言、或者说是伤感情的语言;还有暗地里比较刺伤人心的这种语言、还有谩骂别人,试探别人等等,所有的这些语言的障碍一律都要断除。

其实变成好友的话,是依靠语言来变成好友的;变成恶友,或者说变成怨敌的话,那也是依靠语言来变成怨敌的。

所以语言是——人之间沟通的过程当中,它是一个特殊的工具。如果用不好的话,可能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都搞破了。如果用的好的话,可能创造了很多新的缘起。

所以说我们平时跟上师交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否则的话,可能平时自己很想依止善知识,但是你的说话,或者说是你的语言没有很好的去保护,这个时候可能许多的缘起破坏也好,或者说很多关系就破坏了。

我们人的话,确实语言是很关键的。比如说我们平时来了一个高僧大德也好,来了一个领导也好,来了一个名人也好,刚开始对他特别地尊敬,但是他说一段话以后,可能对他的评价大大下降。平时是默默无闻的一个人,但是一说话以后,就像《亲友书》里面说的一样,像蜂蜜一般,给人心里带来了一种温暖,特别的接地气。所以说我们人的语言真的真的还是非常重要。

我们不仅是在上师面前,平时在道友面前,平时在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面前,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

有时候,以前不太会说话的人慢慢会说话。我遇到有一个管家,我们一起做某个地方的一个工程,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会说话,要么得罪人,要么说一些啰啰嗦嗦的。但后来慢慢就学会了说话。大概一年多以后基本上说的很不错。确实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很多问题是依靠语言来解决的。

因此在我们其他时候,比如说成千上万的这种语言,在上师面前说一次,可能罪业都比较严重。其他地方说绮语也好,恶语也好,说的特别特别多的话,那在上师面前如果说一次,过失是哪个大?应该是在上师面前说的过失特别大。

有时候我们有机会亲近上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时候好像亲近上师,在上师面前说话也是很造罪。可能在其他时候,你再怎么样造罪的话,不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不是那么严重。但上师面前说的话,尤其上师说一句你顶一句的话,那过失很大的。

比如说我们昨天引用的《善恭敬经》里面说“师所呵责,不应反报”,上师说呵斥的话,不应该反报——他说一句我顶撞一句,以牙还牙。如果我们世间人,这也是一种语言的游戏,也是无所谓的。口才谁好的话,我也可以跟你做游戏,也无所谓的。

但是佛经当中说“师所呵责,不应反报。”不要说平时、其他的,即便有些事情上师不满,呵斥你的话,那你毕恭毕敬地去接受,这个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有一个叫《圣功德庄严经》里面讲四种魔业。四种魔业,一个不敬上师;第二个不作意法,对佛法不作意;第三个口出慢语,口出一些我慢的语言;还有耽着今世。其实这四个应该是魔众给大家带来的四种魔业。

如果我们的心不在佛法方面,或者经常说傲慢的语言,或者贪执今世,然后不恭敬上师的话,这也是一种魔业。

诸如此类的经典当中也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恭敬、精进地依止善知识。

汉文的《大藏经》里面有个《法句经》,里面专门讲到了“亲近善知识品[1]”,里面讲了很多。好像记得是二十一种比喻[2],讲到了依止善知识的各种情况,包括供养善知识的利益、功德等等这些。

所以说我们应该尽量地断绝语言上面跟上师有关的一些罪业。

我觉得,如果自己语言经常容易谩骂别人或者刺伤别人,这样的人,可能跟上师沟通少一点可能好一点,少造罪。

否则的话,你每次都是顶嘴,或者每次都是令上师不欢喜的话——我们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用三喜来欢喜,然而你反过来——身体做不欢喜的事情,语言做不欢喜的事情,心里经常产生邪见,产生恶念。那这样的话,不要说三喜依止,甚至相反的三不喜来令师徒之间的关系破坏的话,可能直接、间接对自己的证悟、境界都受影响。

光说影响都不要紧的,但是真的依靠这样非常简单的恶业,最后堕入到恶趣当中感受痛苦的话,那特别的不值得,不值得。

有时候罪业和善业确实很难说,比如说我们世间当中,如果一个人一气之下做了一个坏事,可能在监狱里面多少多少年——比如说你一气之下,杀了一个人;或者当时的念头没有办法转为道用的过程当中造了一个恶事的话,也许可能自己的下半生全部都是在监狱当中。

如果你做了一个善事,比如说你认识了一个好的朋友,不管是从财富方面、权利方面,依靠他的力量的话,也许就轻而易举得到了无法想象的一种福利,或者说是一种果位。这在世间当中也并不是没有的。所以造善业和恶业基本上是这样的。

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对境的时候,你做供养,做善事的话,也许对你乃至生生世世带来无比的快乐。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对境,然后造了恶业以后,对自他都是带来很多的痛苦和烦恼。

所以这方面,我们信因果的人来讲,应该自己要小心翼翼。

辰三(意威仪)分二:应取;应舍。

接下来讲意威仪。意威仪分两个方面,应取和应舍。

巳一、应取:

首先是应取,我们的心怎么样令上师欢喜呢?

意念上师之功德,以大信敬思难逢,

所摄他众亦应敬。

字面上很简单,经常忆念上师的功德。

我以前也是讲过,有些人说:“我怎么样才能视师如佛?”其实经常想上师的功德,经常看前辈高僧大德的传记,经常想到上师们来之不易的法恩。

从某种意义上,你看到上师个别的行为也许是不庄严,或者是接受不了,但是从大的方面讲,应该是可以生起这种信心。所以要经常忆念上师的功德。

然后“以大信”,对上师以最大的信心和最大的恭敬心,经常想起:“遇到上师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千载难逢的有生之年当中遇到这样的上师,确实是很难得的。”

我们经常讲到佛、法、僧三宝,有些教证当中讲上师称之为第四宝。如果我们对他真正有信心的话,那等同佛陀,甚至恩德方面超过佛陀,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有机会听到上师的名号,见到上师或者在上师面前发愿也好,听受教言也好,蒙受他的灌顶、加持甚至摸顶,这些都是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非常有意义的。应该是可以这么想的。

我们现在看来,当时也是见到了像上师如意宝,或者其他真的具有法相的这些善知识们,自己觉得在人生当中是很有意义的。

很多人可能也是有一种缘分也好,有一种想法也好,有些认识可能也不觉得,反正上师跟一般的一个老师差不多吧,也是这样想的。

但可能从某种意义上,从佛法方面来想的话,我们可以想到,遇到这么殊胜的善知识,我真的是很荣幸的。

还有自己有一种难得难逢的心来令上师欢喜,不要让他生气,不要让他痛苦。

而且,上师和弟子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我们看到很多高僧大德依止善知识的话,有些人是九年,有些人是十多年,有些人二十多年,算是非常长的了。

所以说心里想:“我有一天肯定会是离开上师的。当离开上师的时候,我就哭一哭,这个可能没有什么用的了。不如呢,上师也是健康的时候,如果能做到令上师欢喜,尽量的做到;如果做不到上师欢喜的话,尽量的不让他不欢喜,或者说是不做不欢喜的事情。”应该自己心里这样想。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得到法恩,他有难得的心。如果觉得他没有得到什么法恩,好像也没有。我们世间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前两天有一个唐卡老师,说是他的导师什么什么,一个老的藏族人已经圆寂了,让我超度。我当时心里想,学唐卡的画家们也是很多很多的,但是他有这样的心,也许是不是在世间当中也是学到了一些知识。因为他在藏地来讲是比较出名的。

我们世间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我是一个技术老师,我有成千上万的弟子,其中的话,我的真正的遗传可能个别人已经得到了。那些人的话,不管是任何场合当中说:“我的老师是什么什么?我老师传下来的,我要传给你们。”他会这样讲的。

也许这些学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只是马马虎虎,跟大家一起完成任务,这些人的话,他也没有什么老师的这种恩德。老师也不记得,他也不记得,可能会这样。但也许老师不记得,但是学生能记得。学生能记得也是可以的。

比如说一个上师,他有特别多的眷属,一个一个的,不一定记得,但是如果弟子获得了真正的法恩,他会记得。他因为记得,他的法会传下来的。

作为上师,他以比较平等的心的把法传给大家,但是下面的接受者当中,有一些得的比较多,有些得的比较少。虽然上师给他们的时候是平等分的,但自己因为邪见、某某原因没有得到,没有得到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可能有抱怨:“为什么其他人过得很好,为什么他没有给我特殊的法?”他有一大堆的意见。

但是有一部分人的话,他得到的特别多。得到的特别多的话,他也是无比的感恩。这个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我自己的话,经常感到,别人提起上师名字的时候,特别想哭。或者说一想到上师的恩德的话,特别感恩。这些说明得到了上师的一种加持,或者说是他相续当中的智慧。

如果你提到了上师没啥感觉,甚至特别恨;提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不舒服,脸色都变了,马上就转话题谈到其他地方。说明这个上师对你传下来的教言应该不在你的相续当中。从我们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也可以看得出来。

还有弟子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他也是特别——上师摄受其他的有缘弟子的时候,并不是对他产生嫉妒心,损害心等等,应该是对他特别恭敬、顶礼,甚至承事、观清净心。

很多上师身边的那些人,包括一些弟子,也有差别的。比如说某个上师结缘很多很多众生,大家有随喜心、欢喜心。有些个别的上师弟子——这个法,只有我们这一群人。除此之外如果其他人来的话,想方设法阻止。我们也是应该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真正心里面想依止善知识的话,最好是对上师的传承也好,他的事业创造一个善的缘起。而且与之结缘的各种各样的众生,应该用欢喜心来进行随喜。

有些弟子特别有欢喜心和随喜心,比如说拜见一个上师的话,有些人特别好,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吃的也好,喝的也好。身边的人特别特别慈悲。通过他们的行为,对上师也生起信心。

有些人的话,各种行为也是特别不如法。这样的话,通过他们的行为,对上师也是产生邪见。我们经常也可以看得到的。

所以说上师身边的人都比较如理如法,而且也懂得依止善知识的话:“我们得到的这些法那么殊胜,我们希望这么好的这些法,让很多有缘的弟子,如果他们能得到的话多么好啊!”自己可能忍不住分享给大家,这样的。

但如果我们身边的人有嫉妒心、傲慢心、损害心,各种各样的烦恼众生的话,那可能凭自己各种各样恶劣的心控制别人的结缘。这样一来,对上师也是不利的,尤其对自己的话更是不利。

还有很多教证,就像《缁门崇行录》里面说,比如从梵天掉了一个芥子,然后在我们人世间接触到一个针眼[3],很小很小的一个针眼,那这个是很难得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我们遇到善知识确实很难的,尤其在九十六种外道这样的各种见解的群体当中,遇到了一个好的善知识,特别难得。

大家一定要想到:如果我遇到善知识难得的话,那其他众生遇到善知识也是非常难得的。

遇到善知识的话,我们应该,如果各方面的因缘、条件具足的话,要创造这方面的缘起因缘。

这是我们应取的,从心里应该要做的。

巳二、应舍:

下面讲到应舍。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我们心里哪些是不能有的:

不信邪见及忿怒,恒思过失轻侮心,

竞争恼害我慢心,执行相违无信心,

贪嗔邪见皆当弃。

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最不好的一些心态,一个是对上师没有信心,心里没有信心;然后一大堆的邪见;还有经常产生嗔恨心,有愤怒、愤恨、嗔怒的这种心。

还有经常看上师的过失,这样不对,那样不对。还有对上师没有尊重之心的基础上,有一种侮辱、轻蔑的心——我们的上师种姓很低劣,相貌很丑陋,没有福报,受用很微薄。

还有,包括对他——法也好,世间也好,很多方面的一些竞争心态。还有经常害上师和害上师的眷属,经常损恼和憎恨。

这些是有啊,有些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直接害上师的也是特别多。那天我说的一样,打官司,什么什么的,凡是上师最后关到监狱里面,他就心满意足了:“嗯嗯,可以了。”最后把上师关上了监狱。他打官司已经赢了嘛,就可以关上了,关上以后他就欢喜了。这样的也有。

还有比如说“我慢心”,我慢的心,我觉得有一些可能比较愚笨,在上师面前的话,有些是经常用上师来宣传,我是如何如何好,上师对我如何如何重视。没有来电话,说是上师给我来过电话。有些是直接吹牛,直接说妄语,根本没有打过任何电话,他说“上师给我了,刚刚来电话,刚刚来。”现在有些是真的是,本来是学佛很多很多年了,但是有些人经常……,也有这样。

有些人是,可能佛教徒里面也是,我们现在人说的什么,有种我慢也好,或者说是刷存在感,是吧。自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某个上师也是对他很重视,道友们也很重视。

其实这是一个很愚笨的行为。你存不存在,你作为一个修行人,不存在也没事。如果不学佛的人,你消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话,大家都害怕找不到。但是你依靠这样来刷存在感,可能我觉得不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世间当中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人。

不管怎么样,对上师财物的贪心也好,害心也好,或者经常产生邪见,还有“执行相违”,执着为上师的这个行为也不如法,那个行为也不如法,经常看过失。

他自己也不太懂。按理来讲,上师和弟子他们两个,上师应该佛法方面懂的。但他经常用佛法来衡量,这个地方上师搞错了,讲错了,想错了,那个地方是上师搞错了。从世间的法律当中,或者说人文道德等等,他经常看到上师一大堆的过失。其实这个应该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不合理呢?因为真正的一个善知识,他自己的这种空间和自己的这种自私的心,应该没有。尤其是一个大乘善知识的话,前面也讲过,可能他的行为有些不一定如你愿的,但是他要度化各种各样的众生,包括他的身体也好,语言也好,心也好,所以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他可能都会显现。

因为众生,各种各样的根基——东南西北的众生,上上下下的这些众生,好坏不定的众生,各种各样的。那这样的话,上师可能需要行持四种事业,息增怀诛。

息业的话,他对这些众生可能会用一些比较温和的、寂静的、调柔的这些来度化众生。

如果需要增业来度化的话,那在他们面前做慷慨布施,或者说是做其他的一些增上寿命、增长智慧,等等这些事业。那这些事业,也许你也不一定懂。

有一些怀业来摄受的话,那这些众生也需要有不同的怀业来摄受,包括给他一些财富。如果他喜欢听音乐的话,可能唱歌;如果喜欢跳舞的话,上师他自己过来跳舞。如果上师不太会跳,他喜欢摄受这些的话,也是在上面跳一跳。有这样的。

还有一些需要有诛业,相续比较野蛮的这些,上师可能会示现殴打,或者说是谩骂,或者说是威胁——有些粗暴的行为也很有可能的,就像马尔巴罗扎对米拉日巴的事业一样的。

凡是上师的话,他可以说是一切寂猛的本尊、部主。他变成金刚部一样显现寂静;还有显现珍宝部,增上各种福德。上师又显现为莲花部摄受他们,显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摄受。还有上师变成了事业部,事业部的话,他也是依靠威猛的形象,等等,各种各样的显相来度化众生。

因此可能上师的行为也好,包括他的语言也好,他身体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不一定是非常固定,有各种情况。

所以说,我们作为弟子的话,应该用最好的一种恭敬心和清净心来承事。

因为这些上师们恒常要利益众生的话,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甚至他身体的装束、打扮、穿着这些都是不一定相同的。

以前顶果钦则仁波切,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在《梦尘》里面讲到,在新德里见到了。他上身全部都脱着,我想因为确实那个时候天气特别热,可能是这个原因。后来在不丹,不丹的天气基本上跟我们藏地差不多。这个时候他又上身都脱着的,脖子上有一个麦彭仁波切以前祈祷的加持所依的文殊菩萨像,还有什么天珠,好多好多的东西,除此之外也是上身全部都脱着。我当时也不是特别的理解。但后来看到他的自传,有一些他的弟子写的。这样的时候知道,一般是在80年代之前,顶果钦哲仁波切包括他的装束、穿着方面是非常严谨的。后来在某个地方闭关一段时间以后,他好像得到本尊特殊的觉性赤裸的一种表示方法的开示。这样之后,他是经常这样的。

甚至他有一次来到藏地,而且那个时候天气也是比较冷的,当时是去协庆寺、白玉寺很多,那个时候也是上身都是脱下来。他说有些弟子说上师这样穿的话,不是很庄严,能不能给他披上披单。上师说:“如果你们觉得我现在还不庄严的话,我下面的裙子要给你们脱下来。”哈哈,所以弟子就害怕了,不敢再说了。

所以说,有些时候可能我们一般人也确实难以理解吧。但是显现上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也有温和的,也有粗暴的。表面上看,我们觉得:“这是不合理的,戒律里面不合理的,密宗的说法当中不合理的,我们世间当中的人规当中不合理的……。”我们可能有很多很多觉得上师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理等等,有各种的。但实际上可能我们真的是不知道上师的密意到底是什么样。

有些上师,像以前上师如意宝的话,特别喜欢狗。我在《梦尘》里面写了一点,有一个叫布廓,还有一个叫内悟类,还有一个叫什么,有不同的狗。

但是这个时候包括有一些格西,有一些官员,他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我们住宾馆的时候,当时有一次我们回来,在米亚罗的那个宾馆里面。我现在路过的时候,也在想,那些服务员“呜呜呜”,这样把鼻子捂着。因为那些小狗比较调皮,住了宾馆以后的话,确实有时候我们拿香水、拿香这样,有这种情况。

但实际上我自己觉得有很多的密意,好像我讲过,《阿育王经》里面[4],有个优波笈多,他在佛陀时代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阿罗汉。他有一次在寺院里面住的时候,那个寺院的旁边好像有一个母老虎,生了一个小老虎。后来母老虎死了,母亲死了以后,优波笈多波把它养起来了,喂养它。

喂养它的时候,他身边很多的小弟子,僧人不理解,一个出家人养一个动物,这样不庄严,就问他:“你要干什么,养这样的动物?”当时上师说:“我是给它种下解脱的种子。”后来那个小老虎没有年长就死去了。但要接近死去的时候,上师对它念了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样的法[5],并且让他发愿,远离动物的这种世界,要生厌离心。

小老虎死了以后转成人,转生到当地。他到了七岁的时候,上师叫他出家,然后他在寺院里面出家。再过了七年,应该是那个小沙弥七年的时候给他传法,传法以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其他的弟子有点不解,他有五百个弟子,五百个弟子说:“这个小年轻人的话,有点快,我们在这里这么长时间都还没有得到果位,他怎么那么快就得解脱了?”这个时候,尊者说:“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原来的同学小老虎,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小沙弥,这么快就已经成就了。你们还没有成就,因为你们当时觉得它是一个动物,我要摄受它的时候,你们都生各种各样的邪见,现在人家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你们还在这里。”

这个时候,他的弟子们深生惭愧,觉得当时一方面是对上师的行为产生邪见。同时的话,也很惭愧现在还没有得到阿罗汉果位。然后他们斥责自己,并且认真修行,后来他们也是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我们大家也是要想一想,在人世间当中,当然真正上师度化众生的行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有些人,因为我们的教授里面有这样的这种道理,然后以这个——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具足真正的上师的法相,给一些弟子说:“你没有听我的话,我是具有善巧方便的,我的行为是有密意的。你如果产生邪见的话,你要堕入地狱的。你一定要听我的话,你如果不听的话,那你违背金刚上师的教言……。”诸如此类的一些恐吓、威胁的方式来摄持,并且无恶不作的话,那这是另一种事情。

我们真正经论当中的教义,确实真正的善知识他是有密意的。当然有些人也不一定具足这种条件。

所以为什么之前一定要观察善知识?观察十二年也好,观察三年也好,很长时间。观察完了以后,你去一心一意地依止的话,那应该是非常好的。

否则上师做任何事情的话,不知道他的密意,而且觉得上师贪心特别大,嗔恨心强烈,或者他的嫉妒心、吝啬心、傲慢,或者说上师有各种各样的一些不如法的行为等等。这样的话,可能自己也会堕落,没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说我们如果想上师是没有什么功德的,这样的话,那不合理的。

其实上师具足很多功德,上师确实他是隐藏不露的。好多功德的话,在显现上他不会说出来,尤其很多我们亚洲的这些上师,确实自己具足的话也是装着不具足:“我没有什么功德,我很惭愧,修行也不好,我贪嗔痴非常严重,我不知道死完了以后什么时候堕地狱。我现在非常紧张,特别害怕,有一种恐惧感。”实际上他可能有把握,离开了以后马上往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起,就像以前上师说的一样,聊天啊,或者一起等着他有缘的弟子回来。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真正要见到上师的这些功德,恐怕没有一定的境界之前,很难。尤其是我们业力深重的话,更是见不到上师的这些功德。如果你见不到上师的功德,因为没有见到,认为是没有的话,也不一定——我们盲人的话见不到外面的色法。

其实人可能是福报的关系,有些人一直,经常一开口就谈论道友的过失,上师的过失,反正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今天天气很不好,这些人是不知道干什么的啊。上师也是不知道,现在是老了,老糊涂了还是什么呀,道友们也很不好啊……。”

一般藏地的话,经常诽谤上师的时候,一边念“嗡班匝萨埵吽……,不能这么说啊……”。如果你念“嗡班匝萨埵吽”,不说也是可以,谁强迫你非要边忏悔,边诽谤的。没有必要的。有些人是念“嗡班匝萨埵吽”,边开始——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这种恶语,这是很不好的。

有些人是真的可能心不清净,心杂乱,那语言是自然而然出来的。通过语言来可以看出来人的素质和人的这种心理的肮脏与否。

是否肮脏的话,应该是从语言当中——一个陌生人的话,也可以看出来。你跟他接触,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然后你跟他接触一段时间。以前很多的,包括政治人物的话,历史上是有过的,他跟某个官员一起吃了一顿饭,那个时候基本上是知道了这个人将来做什么事情。很多有一些大德的传记当中也是有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自己也是尽量的观清净心,观清净心的话只有功德,没有过失。但观清净心观太多了,你也许把骗子观成一个真正具德的上师的话,那这个也是比较危险的。

不过这个也是,像狗牙观成佛牙一样的,也许也是有。我什么时候讲过,一个老比丘,寺院里面轮流讲法,老比丘什么都不会讲,又是特别的懒惰。轮到他讲经的时候,他一句话都不会说。这个时候下面有一个女弟子,女弟子对那个老比丘特别有信心的。老比丘实在是不会说法,最后说:“哎呀,苦啊,苦啊”。他就说了苦这样,然后下面的女弟子:“啊,轮回苦,上师给我讲了最深的窍诀。”一下子就得到了须陀洹的果位。

这是一个巧合,上师也并没有想摄受她,轮到他就很痛苦,然后就“苦呀,苦呀。”下面的弟子也觉得说的是。

这是一种碰巧也好,缘分也好,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当时大天比丘他也是破戒,到外面去装阿罗汉,然后他的很多弟子也是获得了阿罗汉果位。所以有时候佛教里面的缘起确实也是比较不可思议。

但是一般来讲的话,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的威力和加持让人开悟是非常合理的。

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教证。

不观察上师的过失,自己应该,怎么讲,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去思维上师的过失。

还有有些人跟上师告状,上师显现不开心。可能我们有些人的话,这个人告状,对这个上师产生邪见,告状的人如果发现的话,也要给他拼命的堵一下,可能会这样的。但是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意思,如果有人真的向上师告状,上师听着这些告状的语言显得不开心、愤怒。这样的话自己也是要忏悔,没有想要报复,要去算账:“我一定要找你,必须你给我说清楚,给我要个说法。”他可能不会这样的。

要尽量的想,他跟上师告状的话,应该是我的一种业力。有些可能是有意的告状,有些是无意当中的告状。

但是我的意思,不管是任何上师面前,其实用告状这个词的话,就不是很好的。我们世间人经常说:“今天上师生气了,应该某个人告状的,这个人很想把他P掉。这个人真的是个魔,什么什么。”经常这样的。

但实际上有些事情的话,可能上师也并不是聋哑,也不一定只有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跟他告状。我们也有过,包括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我们县城有个别一些熟悉的人,今天这个人到上师那里去,明天课堂上批评的话,“噢,可能是那个人给上师说了什么,告状的。”我们确实也是以前做过这样的恶业。

但实际上这也是不合理的。真正来讲,我们世间人的一个老板、领导,可能他听下面的有一些事情就开始批评、呵斥这样的。但如果是真正的一个善知识的话,他不一定需要这样的。

即便有这样的话,这也是跟自己的业缘有关系。上师对自己的批评也好,呵斥也好,或者说是对自己不满的话,这应该是一种加持。这也是遣除违缘的一种显现。自己如果这样想的话,真的也会这样的。

以前都是,包括我自己也是有过,出去的时候可能某些人不满。因为人世间是很复杂的,不管是再怎么了不起的善知识,还是在人际关系的网当中要生存、生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上师毕竟再了不起的话,他身边人的有一些说法也会有左右的。而且自己也是这个情况比较清楚,自己也没有必要去报复那个人。甚至可能更加的对他有一种慈爱的心,可能对自己真正的修行很有帮助。

我们觉得,对上师身边的这些人,上师接触的人,一个一个的想把他弄掉,凸显自己的话,那这种恶业到一定的时候,因缘会转过来的。这个时候,自己也可能会感受不同的果报。这个一定要注意。

这以上的话,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事来依止的道理已经讲完了。

寅三、以修行令欢喜:

接下来上等者以修行来令欢喜,我们的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依教修行而供养,闻思妙法诸含义,

往深林间修精义,修行度日承前辈。

最上等的供养是什么的呢?

按照殊胜上师的吩咐去修行,依教奉行。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是第一。《华严经》当中也是讲,利益众生是第一供养,修行是法供养,法供养是最上的[6]。

法供养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是闻思修行。从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传承上师之前,所有的这些传承上师注重的就是闻思修行。

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以后你有机会就变成上师,变成寺院的住持的话,一定要闻思修行为主。否则的话,我们以前讲过嘛,光是有一个寺院,富丽堂皇,但是如果里面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其实就像一个学校没有教育,里面只是一个非常好的、庄严的教室一样的。

寺庙就是学习佛法的道场,如果寺院里面没有闻思修行的话,那没办法。哪怕是一个和尚,你住持下面只有一个和尚的话,那你让他听法,天天给他讲法,你们两个多舒服啊。一个弟子一个上师,这样的话,不是佛经里面说,两个人功德最大,就是一个人听一个人讲嘛。

我们有些法师出去,有些法师说:“唉呦,寺院里面人太少了,没办法讲经。”你是住持的话,哪怕是有一个居士、一个出家人,两个人,你就下命令:“你给我站住,你坐在我前面,我今天要给你讲《妙法莲华经》。如果你们不听的话,那就离开寺院。”这样的话他们肯定会听的。

慢慢最后到了后面,刚开始是一种呵斥心这样说的,最后他们两个都开悟了,有可能。

闻思修行,大家都知道依靠上师的传法,听到所有的这些教法,显宗密宗的教法。听完了以后,自己的思维。思维的过程当中,辩论也好,互相讨论也好,然后开始实际去修行。闻思修行结合起来,如果没有闻思修行结合的话,那光有闻,没有修也不行;光有修没有闻的话,那肯定也是没办法。所以一般来讲闻思修行是最重要的。

而且修行的过程当中,闻思修行是最重要的供养。其实我们追随前辈高僧大德的足迹,要继承他们真正的风范的话,通过闻思修行来获得解脱。如果你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在轮回当中很难解脱。

所以你听闻以后,应该一个人去一些林间,去一些山洞,去一些寂静的地方,去修行所闻的这种精华的意义。这样来修行度日的话,确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能真正的弘扬佛法。

这是第一个方面。

还有颂词当中也是这样讲:

修行具德上师传,思身语意之功德,

我亦今起随学彼,是为能得殊胜果,

理当勤勉闻思修。

下面说要修行什么呢?修行具德上师他所传下来的法,他的法。

然后我自己修行什么呢?修行具德上师的传。为什么这么讲,我们都知道,佛陀显宗和密宗的经典、论典当中讲,上师就是佛的化现。《涅槃经》和《大鼓经》为主所有的经典当中都是这样讲的。

我要追随上师的这种法,那上师的传记是什么样?上师年轻的时候怎么求学的?中间他怎么闻思的?最后是怎么修行的?到了最后面的话,怎么样利益众生的?所以应该要修行上师的传。

我们可能今年也要看一些上师们的传记。上半年主要是修《前行备忘录》,是吧。下半年的话,看看你们觉得是哪些好,我们教务这边也想一下。除了正式的课堂以外,旁边也布置一个作业,可能比较好一点,要么看一个什么传记。

我觉得前辈的这些大德们的这种传啊,这些要去学的话,应该是很有加持力的。要经常思维上师身、口、意的功德,如果有什么上师的传记——现在我们这边是敦珠第一世法王的道场嘛,不过他的传记好像跟我们很遥远的。他每一次梦里面显现什么空行母来带到什么地方去的话,好像我们都……。我们的梦全是迷乱的,他的全是太清净了。所以他当中全是那样的,跟我们有点……。而且他当时的违缘也很重,魔众也特别多,有时候有点害怕一样的。

如果没有他那样的这种降伏和威力的话,我们是,好像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说修法,活都活不下去的。有点害怕的感觉。

所以像他的传记也好,还是钦则益西多吉,他的传记也是很——特别的超越我们的想象,这样的。

凡是这里,我要想到上师身、语、意的功德,也要从今天开始就学上师。

我们的上师们,不管是在菩提心方面也好,还是清净戒律方面,还是弘法利生方面,还是有特别了不起的意趣。看起来可能你的上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相续当中的功德,传到你的相续的话,你就觉得他不是一般的人。

可能老师也是一样的。我刚才讲的,可能有些好老师和不好老师看起来都是分不清楚,两个都是在课堂上拿个粉笔来给你讲课。但是有一些好的老师,他相续当中的智慧,全部都是满瓶倾泄也好,或者是擦擦模像一样传给你的。

我们应该想:“我从现在开始要获得上师您的果位,您殊胜的果位,您曾经怎么样的闻思修行,我也理当这样精勤地闻思修行。”应该是这样来想。因为上师的功德跟佛的很多功德,我们前面也说非常相等的。因此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修行。

子二、如是依止之功德:

最后是如是依止之功德。整个三依止已经讲完了,下面讲依止的功德:

如是种种众方便,依止上师德无边,

入正道辨取舍理,圆资净障消违缘,

自亦证得圣士果,速抵解脱之城邑。

整个依止善知识品当中已经讲到了依止善知识的各种方式,这样依止的话,功德是非常大的。不管是身体依止,语言依止,心来依止,以前可能有些人是不太懂,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不太懂,现在懂完了以后你也应该——我为什么是稍微慢一点给大家讲呢?我想大家还是要懂,能不能很好努力地依止是你的事情,但是先我们应该要大家都明白,明白完了以后有智慧的人肯定会是如理如法地去依止。

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想,幸好刚依止上师的时候,先学了《前行》,然后学了很多。基本上怎么依止的道理都会懂。所以一生当中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就像我昨天讲的一样,我们先没有学戒律,后来才学戒律,可能留下很多的遗憾。先依止上师没有学这些知识,后来才学的话,有些上师都已经离开完了:“我确实当时依止的过程当中,全是没有很好的依止”的话,那很不好的。

所以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各种依止的方法,其实还是非常有必要,大家应该明白。

然后依止上师的功德,各经典和论典当中讲,这个功德是无边无际的。主要是,我们依止善知识以后,先入于解脱道,不是我们入于什么其他的。

其实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在这里很好的去依止善知识,学的话——如今在这个世界当中,学习佛法方面,我们这个地方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不敢说是没有第二个,不敢这么说。但是确实依止善知识,学习佛法方面,我们不是说在学习天文学方面,学习物理方面,学习什么技术方面,不敢这么说的。

但是从显宗密宗的传承也好,整个环境也好,我们的眷属也好,身边的各方面的话,在人世间这些地方应该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也去过各个国家、各个地方。你如果想学其他的话那另当别论。比如说你要想学什么,VI或者AI,或者说其他世间的这些知识,这样的话,那恐怕这边也是没有什么。你可以在麻省理工大学或者哈佛,或者说是清华、北大就可以的。

但是如果是真正显宗密宗这些甚深的窍诀,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以下一直到显宗的各个法要,要学的话,这个地方应该是很殊胜。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什么什么的话,我不知道今生当中你有什么样其他的资源。

所以我们入于正道也好,辨别取舍也好,集资净障也好,消除各种违缘,甚至最后我们获得诸菩萨和诸佛的果位,最后到达解脱,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的话,应该依止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确实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我们按照上面所讲的一样,如理如法地去依止。

按理来讲,这里还可以讲一些不依止善知识的过患,跟前面所讲的相反——不能入于解脱道,不知取舍,还有可能无法集资净障,还有造各种各样的恶业,最后的话沉溺于无边的轮回当中,等等。有这样的过失的话,像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这些当中也有讲的。下面依止恶友部分其实也是这方面的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以上各种教证和各种理证、窍诀来理解的话,一切功过的根源就是上师。上师的话,我们如理依止,令上师欢喜的话,自己才有解脱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要想获得解脱的话,先一定要如理如实地去依止。如理如实的去依止的话,自己没有任何的损害。而且有百般的功德,好像《事师五十颂》讲的“求过得自损”,如果我们求上师的过患,最后得到的是损害自己。我昨天也讲了,如果你如理依止的话,最后受益者是你自己。

对上师来讲,有多大的利益和多大的损害也不好说。有些经典里面虽然讲到,弟子破誓言的话,上师也堕落。但真正来讲,其实上师真正他的意趣跟金刚持如来的意趣无二无别的话,那不一定跟着你一起堕下去的。

所以说最后真正堕的话,那是我们自己。如果反过来说,如理的依止善知识的话,那即生当中也是有解脱的机会。

所以说我们应该以欢喜心和恭敬心,通过三种威仪的方式来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这样解脱才有希望的。

这样的窍诀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也许自己看看书,大概的可能了解一些。但是自己看书跟真正学习,我自己认为是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有一种比较强烈的信心,刚才不是讲了吗?我从今天开始要学上师的传记。那这样的话,我们上师是很多的,这些上师们真正利益众生和真正法融入心的话,那我们也要,不是口头上说的,我心里发愿:“我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像上师那样:真正自己相续是获得开悟、利益无量众生的这么一个特殊的人。”当然这样的上师看起来也是有耳有鼻的,也是走路,生病的,有时候显现发脾气的,各种世间的相都有,就像《心性休息》里面讲的,上师肯定都是相同,因为他是世间人。但是有超胜,因为他的境界超越了我们世间人。所以说我们要以这样的心态来依止善知识。

这是《如意宝藏论》当中依止善知识的第八品,已经讲圆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收录《大正经》第2901,《佛说法句经》。亲近真善知识品第五。

[2] 《佛说法句经》,二十一种譬喻善知识品第六:“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因。示导汝等菩提路故。善知识者是汝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故。善知识者是汝梯橙。扶侍汝等至彼岸故。善知识者是汝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善知识者是汝宝依。覆盖汝等功得身故。善知识者是汝桥梁。运载汝等度有海故。善知识者是汝财宝。救摄汝等虽贫苦故。善知识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离黑闇故。善知识者是汝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时故。善知识者是汝铠杖。降伏诸魔得无畏故。善知识者是汝絙绳,椃机汝等离地狱故。善知识者是汝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故。善知识者是汝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善知识者是汝时雨。润清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明灯。能破汝等五盖闇故。善知识者是汝善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善知识者是汝薪火。成熟汝等涅盘食故。善知识者是汝弓箭。射杀汝等烦恼贼故。善知识者是汝勇得。能破汝等生死军故。善知识者是汝如来。破汝烦恼至涅盘故。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

[3] 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尊师之行第三,立雪过膝:“针芥相投,非取必断臂也;”

注释:”针芥:喻仰一针于地,自天上投芥子,欲适中其针锋甚难。以譬佛出世之难遇也。《大般涅盘经·纯陀品》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于是。”疏曰:“仰针于地,梵宫投芥,堕在针锋,此事甚难;值佛生信复难于是,生信闻法复难于是。”——选录/弘一大师。注释、译文/演莲法师。

[4] 摘自《阿育王经卷》第九,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虎子因缘。

[5]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静。汝于我所当生信心。于畜生道应生厌离。”

[6] 《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