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33.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三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讲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当中,前面讲到了上师的法相、为什么依止、依止的方式。

依止的方式当中,用三种欢喜来依止:以财供养来依止令上师欢喜;以威仪承事供养而欢喜;还有以修行供养而欢喜,三个方面。

寅二(以威仪令欢喜)分二:略说;广说。

其中第一个,我们上一节课已经讲完了,现在应该是以威仪供养而欢喜。这个分为略说和广说,分两个方面。

卯一、略说:

略说的话,颂词当中前面的:

殊胜威仪令师喜

殊胜的威仪有身、语、意,以非常殊胜、非常如法的威仪来令上师欢喜。这是一个略说。

卯二(广说)分三:身威仪;语威仪;意威仪。

下面讲广说,分为身威仪、语威仪和意威仪,三个方面。

今天我们应该能讲到身体的威仪和语言的威仪。后面只有八、九个颂词,应该一次性都讲完,但是我想,他的注释结合起来稍微给大家广讲一点的话,也许可能有一点点帮助。

依止善知识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完了以后,以后有没有再次还要讲这样的,也不好说。

所以说依止善知识,对每个人来讲,修行的过程当中特别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用两节课来讲这一品的后面部分。

辰一(身威仪)分二:应取;应舍。

巳一、应取:

现在我们讲第一个身威仪,分为应该取的和应该舍的,两个方面。

首先是应取的:

身体顶礼转绕供,防护违缘派遣仆,

起立铺垫众承事。

字面上应该是比较简单。身体的威仪,主要是上师作为对境,在上师面前经常顶礼、转绕、供养。

然后防护上师有没有什么违缘,经常保护——地水火风也好,野兽、盗贼也好,凡是上师有什么违缘,上师有什么障碍的话,尽量去保护他。

还有上师有什么样的派遣,让你做事、承事的话,要像仆人一样。出去的时候或者是出行,跟上师发心。

平时上师如果来的话,上师来的时候自己也站起来,不是一直坐着。

上师讲法这些时候,你对上师铺坐垫,做各种服务的事,等等,众多这些身体的承事。

意思就是说,我们用身体来承事。如果上师在的话,用身体来承事;如果上师不在的话,做意幻的供养、顶礼、转绕,这些都是可以的。

前面也已经讲过了,其实上师的供养,分为:上面刚刚讲到的下等的财物供养,现在我们正在讲的是中等的身语意的承事,下面我们会讲到用修行来供养——这三种供养的话,当然修行供养是最好的。

财物供养不算是最好的。当然可能有些上师,弟子财物供养是最好的。他摄受的方式不同,这个对他来讲是最有意义。修行再好的话,上师没啥感觉——修行是他的事情,财物对上师是有利的。可能有些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财物供养是下等的?因为财物供养的话,一般来讲,财物只是今世当中做到欢喜。让世间人欢喜的话,那比较而言,这个是容易做到,

相比之下,身体和语言来承事是比较难的,为什么呢?一般身体和语言来做事的话,可能要放下很多的事情,包括用身体承侍的过程当中,身体各方面可能力量下降。为上师做事,所以自己是非常累的。一般我们人自己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放下了自己的生命、身体,这个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说这个是比较难的。

那么最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修行供养。因为修行对一个修行者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依止上师的话,其实目的都是修行。

还有很多前辈大德来讲,实际上这也是前辈大德们最主要的事业,让弟子们修行好。闻思修行的目的,是让弟子的相续真的会有一些转变。这个是最难得的。

所以说始终如一日、不惜生命来修行的话,这个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作为一个上等的上师来讲,修行供养是最为殊胜。

前面也提到过,令上师欢喜的身、语、意供养当中,身体下面会讲到两个方面。

首先是第一个,我们要行持的、令欢喜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以恭敬心缘上师,最后自他都获得解脱,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

但是具体来说,上师所在的地方经常去顶礼;或者是上师所在的住房这些去转绕,用花或者财物来供养。一般外在事物的供养叫做外供。内在的话,如果上师是密宗行者的话,对他供养一些密宗特殊的肉类、酒,或者密宗禁行的一些圣物。还有通过修行来证悟,智慧也好,或者是通过等持来修行。这些应该上师非常欢喜的,这个叫密供。内外密的供养是最殊胜的。

不仅是对上师做这样的供养,不管上师在还是不在,对他用财物供养,比如说上师如果不在的话,上师圆寂日的时候做大量的供养等等这些。

还有布施众生,报答上师的恩德,凡事尽心尽力的为上师做一些事情。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为了防护地水火风也好,野兽也好,怨敌也好,种种的违缘障碍,自己也全力以赴去保护上师。

如果上师有一些事需要做的话,依教奉行。不管是派遣到别的地方去也好,或者是跟上师有关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上师讲经的时候,陈设法座也好,或者说是垫子也好;或者像前辈大德们一样,给上师修路也好;或者提供各种各样他需要的供养品,比如说供养曼茶罗,或者说一些马、车等等。

看到上师,自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像我们藏地有些地方,比如说上师出来的时候,自己坐下来,也有这样的。

我原来刚开始听《前行》和听法的时候——我们学校里面,老师来的时候,一直坐着。老师来了以后,有些时候班长叫大家起立,然后什么老师好,再坐下来。但是我第一次听佛教课的时候,上师来的时候大家都起来,刚开始有点不理解,为什么全部起来?刚开始一直这样。后来学了《前行》以后,原来这个跟我们世间学校对待老师是不同的。

所以说一般来讲,上师来的时候,大家要起立、合掌,也是随着上师的行为而行。

我看到一个叫《善恭敬经》,汉传佛教当中是有的。一个叫《善恭敬经》[1],一个是《佛说正恭敬经》[2]。这两个都翻译了,里面都讲到了阿阇梨上师和弟子之间一些如何恭敬的方式,就像我们《事师五十颂》里面讲到的一样。

这里面说:“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意思是什么呢?上师所派遣的营事,应该尽力的、身体力行去做。如果上师有什么事情,尽心尽力去做的话,有非常大的功德。这个意思。

如果上师是在家人,那么这样的话,应该上师身边的这些人要恭敬,包括他的随从也好,侍者也好,还有一些家人,亲朋好友这些。有些续部当中也是说:“上师爱人亦如师。”以前索顿管家经常用这个,上师身边的人就要像上师一样来恭敬。有些喇嘛都是私下开玩笑说,我们对你要像对上师一样恭敬,不可能的。开玩笑,呵呵。

因为上师所爱的这些人,包括亲朋好友,谁的话,也应该像上师那样恭敬,为什么呢?因为上师身边的这些人如果讨厌你的话,可能中间他们会挑拨离间。久而久之,可能上师也是会显现有一些不开心。

当然上师是有差别的。有些上师他不容易被身边的人轻易动摇,他自己都是完全有主见的。别人怎么样挑拨离间,他可能更加地对他好,有这样的。有些的话,可能是他自己没有主见,然后身边的人经常……。

我们经常说是吉祥者的面前有黑耳母,所以一般好的上师身边,有不好的侍者,尤其一些在家的上师被他身边的一些女人也好,空行母也好,控制的话,最后上师自己也是很痛苦的,身边的人也经常生邪见。

我在《梦尘》里面没有写,当时也是见到过一些状况。听说这个上师他自己也是不太愿意住世,因为很多都被里里外外约束,包括自己的儿女,很多都是不成器。可能有些上师确实他还是生死自在吧,对整个世间生起厌烦心以后,后来也是不会很老的时候离开,也有这样的状况。

所以说,一般来讲上师身边的人,我前面已经讲过,有些是非常好的,利益众生方面对上师的事业起到非常帮助的作用。有些的话,因为上师身边的人的这种影响,逐渐逐渐上师的事业也约束,然后对整个弘法利生、许许多多息增怀诛的话,也不能如实的实行。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的。

所以说一般来讲,有机会承事或者是接近上师是个好事,但是如果弄不好的话,确实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种事业。

我以前也是想过,尤其上师去美国的时候,当时我觉得自己会不会变成一个罪人。当时很多事情处理的过程当中,松也不对,紧也不对,遇到了很多问题。去年也想把去西方的一些事情写一下,写个像《梦尘回忆录》一样的。但是这个不一定写得很好。一般人第一次唱歌的时候很好听,大家都是欢迎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的时候,唱的不好听。所以我也就看看,不知道怎么样。

凡是上师侍者也好,上师身边的人确实也是很有关系的。上师如果他自己非常有智慧,而且人很稳重的话,一般是不被动摇的。他自己都是有一个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的话,他可能会参考一下,但他不会被左右。这个是很重要的。

包括我们有些堪布堪姆,一般来讲,我建议不要有固定的侍者。有固定的侍者,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比较不错的,那些人也是对你很恭敬。时间越来越长的话,最后可能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样。最后权力在手里的话,那时候你想动都动不了了。那个时候就没有必要了。

像格玛旺波.丹增诺吾,我不是原来翻译的传记里面[3],到了六十二岁还是多少,在这个之间全部都是生活自理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还很年轻的时候找一个侍者——其实自己没有侍者可能是最好的。我们如果太忙的话,稍微旁边提个水也可以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话,自己稍微动一动,你越来越老的时候不会越来越胖。不然的话,侍者们不让你动,这样你自然而然的、很明显的越来越开始浮胖,最后动都动不了。不如还是自己稍微动一动,可能好一点。

这是我的建议,当然你们有多少个侍者,我也是不嫉妒,没有什么的。

但是一般来讲,还是自己平平淡淡的,没有任何架子。法师也好,包括我们这里稍微有一点福报的这些人,自己都应该考虑考虑,对吧。

因为上师,我们应该对他非常有感恩的心,为什么呢?我们前面也讲到,一方面承事上师,这是作为弟子应该要做的事情。因为上师的恩德对自己来讲,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有机会承事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世间一个国王,对国王的随从这些也是都要恭敬的。所以我们对上师的侍从,对他们恭敬,不扰乱他们的心的话,也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因此一般来讲,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各方面应该小心翼翼,尤其有些大的事情,应该经过上师的开许,这样的话不会有罪过。

戒律里面说,除了大小便以外,方便的话不用给上师请示,其他都要请示。这个是对小沙弥而言的。我们一些老的堪布堪姆也好,这些可能不用。有一些老弟子也不会请示的。刚开始什么都请示,慢慢大的事情都不会请示了,想走就走,想离开就离开。

有些人是这样的,想离开就离开,最后给别人讲一个好听的,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谁都知道不是这个原因,自己想离开就离开。其实这样并不是很好的。

尤其上师在的时候,自己要做灌顶、传法这些大的一些事情,应该让上师开许的话,一方面不会有什么违缘,一方面的话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依止上师的时候,包括自己的睡眠,都是朝向上师的地方。但每个地方有差别的。

以前我们刚来学院的时候,因为我们住在上面,法王的房子在这边,往这边。过一段时间,有几个堪布他说睡不着,往那边睡。哈哈,也有各种情况。当然如果方便的话,这样也可以。

还有用自己的饮食经常供养上师,献新。这些都也应该供养上师等等。这样也非常有意义。

不管怎么样,总的来讲,注释当中也有很多的教证,希望大家也是好好地看。

凡是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到,从自己的身体威仪上尽心尽力、以恭敬的方式来令上师欢喜。因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有主权,应该自己说了算。

自己的身体该做什么,应该在上师面前以最大的一种恭敬心,或者说是最欢喜心——心是很重要的,然后身体也是身体力行。身体如果努力的话,倒是也可以的。

人的心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了这个心的话,那么承侍上师也好,确实我们自己现在回忆起来,我倒是依止的上师不是很多,但凡是得过法恩的这些,应该是尽心尽力的,并没有想到“我累啊,我不应该这样啊,”包括恭敬的行为也好,很多方面都是很努力的。

希望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这个并不是为上师好。一个具相的上师他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一个人恭敬也不一定对他有什么。如果不恭敬对他不一定有什么损害,对吧。但是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差别。

我们自己的修行,创造缘起方面的话,上师是一个很严厉的对境。如果你身体这样恭敬的话,对自己带来的利益,受益者应该是自己。

上师的话,你对他恭敬也好,对他不恭敬也好——上师可能有两种,如果是凡夫人的话,恭敬不恭敬都无所谓;如果是圣者的话,你如果不恭敬他,他更加修安忍心,也无所谓。

但是我们自身来讲,确实每个人都是想自己的修行越来越好,不会想越来越坏。如果这样的话,这也是缘起的一个关键点。所以你把这个缘起的关键点破坏了,那其他的行为再怎么样精进的话,也许不一定起到大的作用。

刚才是身体方面。

巳二、应舍:

身体方面还有一个是应舍。应舍的行为,身体不能做的哪些事呢:

应断不敬放逸行,紧盯怒容手拍掌,

背侧朝向伸手足,卧靠争斗相戏谑,

打扮弄姿作态者。

前面是身体应该做的事情,下面是身体不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断除的个别行为。

断除什么呢?在上师面前所有的不恭敬行为,包括不恭敬的放逸无度的行为。

在上师面前有些是很放逸的,不管是什么事情,笑笑嘻嘻也好,特别肆无忌惮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包括听法的时候、平时的话,紧盯着,或者注释里面说是“欠债没还”一样的这种眼神,目不转睛的一直盯着。有些可能有一点精神问题还是?也不知道。反正一种怪怪的眼神一直盯着他。这也是对上师的一种不恭敬。

还有有些是特别那种怒目,怎么说?表情怒目而视,特别愤怒的眼神。路上看到的时候都是瞪一眼,这样。如果上师脾气不好的话,你瞪我一眼,我也给你瞪一眼。然后师徒两个就开始打起来了,乒乒乓乓开始。

还有手拍掌、弹指。在上师面前侧身,背向上师,坐的时候也是这样。或者是在上师面前伸手伸脚,或者是侧着坐,或者是卧着坐,或者说是跟其他人互相争斗,互相嬉笑,各种冷嘲热讽;或者各种不庄严的行为,包括自己种种的打扮。

在上师面前的话,一般很多威仪是要清净的,不应该这样的。

《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注释当中应该讲的比较多,凡是我们身体所做的有些不如法的行为,在上师面前应该尽量的不做。

还有个颂词:

吐痰擤涕跨身影,行时未允先前行,

行走踩踏其脚印,使用靴垫乘骑物,

测身量时跨坐垫,当断不敬不知过。

还有上师居住的地方,有些去了以后很不恭敬的有些行为,包括吐痰、擤鼻涕、呕吐,一些不清净的行为等等,这些的话,一律都要断除。

还有一些跟上师,说是共用一个卫生间。但是这个一般来讲,没有条件的话倒也没事。有些条件很难满足,尤其是藏地的话,可能以前是更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跨越上师的身影——有上师身影的时候,在身影上踩踏。有些续部里面讲,那个过失特别大,一定会堕入地狱的。

上师走的时候,没有开许的情况下,在上师的前面走也是不对的,后面走也不行的,右侧走也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如果是后面走的话,踩踏上师的脚印。如果是前面走的话,因为一般是首位走在前面;右边走的话也是列首。只是在左侧——《前行》当中也是这样讲的,跟上师一起出去的时候,不能踩踏上师的脚印、身影这样的。

如果很多人跟上师一起,比如说旅游,这样的话,全部都是坐在左侧的后面的话,那就有点麻烦。全部都是挤在左侧,尤其路是比较窄的话,那不知道怎么样。

当然这里讲,这一切如果上师开许是没有过失的,都可以的。所以如果一起走的话,“我先前面走……我后面来了。”这样说的话,是可以的。

不仅仅是这个,好像《如意宝藏论》——《如意宝藏论》是这个,哈哈哈。我记得《如意宝藏论》,上师的坐垫如果开许的话,也可以坐。是这个吗?还是什么,应该是这个吧。

上师的鞋、衣服、坐垫,还有其他物品,包括上师的乘骑,还有卧具,这些如果没有开许的情况下,不能用的。开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用的。

这个是《心性休息》里面讲的,好像是。我原来记得是《如意宝藏论》。当时我写《忠言心之明点》的注疏的时候,就参考了《如意宝藏论》和《心性休息》依止上师的部分。

还有如果用尺子这些来量上师的身体,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肩膀 “来,上师,你跟我比高,你比我高一点,比我低一点”,用自己的身体来衡量,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因为上师用佛来想——佛的话,用我们的身体来量的话,有很大的过失。

还有跨越上师的衣服、坐垫,或者说是在上师面前金刚跏趺坐,各种各样的这些装模作样的姿态,或者是非常粗鲁、野蛮的姿态,或者说是没有献供之前,随意享用食物等等,这些都是不行的。

还有觉得与上师是平起平坐的,有傲慢心,那这样的话,过失很大的。

不管怎么样,先应该好好地观察,观察完了以后依止善知识。依止完了以后,不管上师的行为再怎么样恶劣,你应该要恭敬的依止。否则按照续部当中讲的,有非常大的过失。

观察完了以后依止,依止完了以后再看到:“噢,原来我的这个上师是不好的。”再指指点点,那一定会是下到地狱里面去感受无量的痛苦。

所以说我们应该对上师有无比的欢喜心来恭敬,就像这里讲的一个比喻,就像一个新媳妇刚刚到婆家的时候,她就小心翼翼,非常的注意。因为她要看上上下下所有的人,所以说她的行为是非常注意的。

我没有当过媳妇,不知道怎么样。你们可能有些老菩萨以前当过,当时的这个感觉是怎么样,应该是知道的。也许无所谓。

藏地一般来讲,新媳妇来的时候,婆婆不要特别的折磨她。不然的话,一段时间是你的威望比较大一点,但一段时间过了一会,她的孩子慢慢长大了,然后她会报仇的。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做:“刚来媳妇的时候,有智慧的婆婆最好不要折磨她,否则的话,再过一段时间你会感受这样的痛苦。”

确实很多人可能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不会新媳妇一样,是更加傲慢的。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上师相续当中的功德也不一定得到。

以前仲敦巴尊者问阿底峡尊者:“我们藏地修行的人特别多,为什么很多人都修不起来,原因是什么。”阿底峡尊者说:“你们这个藏地的话,实际上很多人都修大乘法,但是大乘的法,所有的这些功德都来自于上师。可是你们把所有的上师看成真正的凡夫人,那怎么会得到这个功德呢?”因为你把上师看成比你还低劣,如果这样的话,不会修成的。

可能印度不是这样的。印度的话,凡是得法的这些上师——功德的源泉,视师如佛,他们可能这样的。所以他当时觉得你们藏地的人,把上师看作凡夫人,所以得不到悉地,得不到功德。

但我想藏族人还算是可以,依止善知识方面确实是,反正有了法恩的话,那不管怎么样,除了极个别恶劣的人以外,应该大家很重视的。

不知道汉地怎么样,是不是视师如佛?如果没有这样的话,确实阿底峡尊者如果看到了,他又不高兴。

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你不是故意的:“上师一定是佛,一定是佛,但是我看不出来是佛,他可能是佛,他希望是佛。”这样强迫的心来改造的话,有点困难。

从法恩也好,从教证也好,从上师的功德,很多方面——心平静下来,然后自己慢慢慢慢观清净心的话,才可以的。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观想成佛,那这是一种假装,也是一种改造,这不是无伪的信心。

所以我们对上师经常祈祷。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视师如佛最好的方法,实际上是他的法恩——对我们来讲,真的是很难得的。父母对我们生育的恩德是很大的,但是相比之下,上师对我们的法恩应该是很大的。这样的恩德除了上师以外,末法时代的任何众生不一定有。

因为上师跟我没有什么,亲兄弟啊,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他以慈悲心,先勾招我,然后对我进行传法、灌顶。我的相续今天的改变,是上师的力量和加持。如果上师不是佛的话,一般的凡夫人根本改变不了我的相续。

我自己以前有时候是——像法王那样确实是比较超越,很容易生起信心。但其他人的话,要生起恭敬心需要有一种方法来,慢慢对他产生真实的恭敬心,这样的。

其实引导也有差别。我们有一些堪布堪姆对上师的恭敬心,可能自己有上师的恭敬心的话,那么别人也会有的,这叫做一种传承。自己是怎么样的话,相关的人都是这样的。

像我们朵芒寺的话,很多高僧大德也好,僧人们都互相非常的恭敬。我想这个来源,就像以前前辈上师们的加持,比如说以前德巴堪布他们去哪里的话,回来的时候马上当天去拜见一下帝查活佛和拉雪堪布。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去,不然明天早上他们下来见的话,很不好的。他们内部很有恭敬心。并不是说我来了谁都不理。有些寺院不是这样的,堪布来了,活佛也不管;活佛来了堪布也不管,互相都是没有互相恭敬的这种感情。比如说今天德巴堪布来了以后,第二天可能帝查活佛,帝查活佛本来是寺院的活佛,但是他就马上拿个书夹子到那里去求法,互相都是有一种,这种恭敬心在我的印象当中真的是……。

以前德巴堪布去马尔康这些,得到一些核桃,还有辣椒,那个时候条件也不大好,听说上师马上拿一盆一盆的去,当天晚上就去拜见他们,就这样的。

所以有时候,可能我们人自身的恭敬心和自身的欢喜心影响下面的人。如果上面的互相排斥,互相……,这样的话,那很多人也是受影响。

要断除的不恭敬的行为,和应该做的恭敬的行为,这个很重要的。新媳妇一样的,新媳妇什么样的。

辰二(语威仪)分二:应取;应舍。

巳一、应取:

语威仪上讲一下。语威仪也是有应取和应舍,首先是应取:

语亦悦耳赞皈依,言词温和说敬语,

依教奉行善回应,他前亦宣师功德,

雅音虔信作祈祷。

我们平时对上师,身体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已经讲了。现在是语言怎么做,首先是应该做的。

对上师经常用自己的语言来赞叹。说话的时候也好,写一些诗也好。

把他当做一个特别重要的皈依上师。凡是听了法以后应该算是一种皈依。有些人说我只是听法而不皈依,这种说法是很愚蠢的说法。

“言辞温和说敬语”,凡是对上师任何方面做任何表达的话,言辞方面应该还是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词。词语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还有尽量用一些敬语。如果发现上师说话有一些口误,或者说措辞上面有一点闪失,这个时候应该自己想:“这应该是我没有领会到上师的甚深密意,它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完全不会有这样的错误。”然后自己尽量想,这个肯定上师有密意的,或者说上师不会这么说的。

当然我们可能,比如说弄一些讲记,或者说是音频、视频,这个时候明明是他说的口误,然后你说“这个是观清净心,绝对不会这样说的。”然后把错误的写下去的话,可能观清净心不一定是很好的。

原来我们整理一些法本,整理一些视频,明明这个是错误,然后很多人说这个不能改,上师的金刚语改的话,有过失;这个是有密意的。这个没有什么,比如说他东南西北搞错了,这个肯定是,上师如意宝当时也是说过——当时法王的一些金刚语整理的时候,包括我出去的时候也有经常记录一些法王当时的伏藏,当时看的话好像有些前后有点不通顺,或者说有一些,在上师面前问,“这个可能不对的,这样改”的话,有些可能是自己错误的观点,有些是“对对对对,这应该改的。”

还是需要这样的,不然你全部都是观清净心的话,确实是不太好。

有些是故意改来改去,自己的分别念也是不懂,而且可能自己佛法教义的基础也不深;有些语言的功底也不太好,随意自己想什么就改,这样不是很好的。本来这句话前后全部加起来是这个意思,但有些人呢,前后没有关联起来:“哇,这个应该不对,那个应该不对。”里面加很多很多很长的语言。其实这样不一定是对的。

但有些是确确实实,当然这个可能根据自己的智慧来观察。如果有一些改错了的话,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我都以前都是说过,凡是我们有一些,包括讲记也好,音频、视频的话,可能留下来还好一点。我们的生命是很无常的嘛。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可能后人,也许无所谓的,这样的人出现也好,没有出现也好。也许某些人离开了以后,大家觉得:“哇!这个法还不错的,这个讲的还可以的。”那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音、视什么都没有的话,都不行的。

当然现在我也在这边,法本这些都是在整理当中。现在我们有些道友可能很需要:“马上无常来了,你们把所有的给我。”一直催我。现在我暂时在弄,没有那么快。也许快的话,再说吧。现在有一些文字上的整理,包括有一些音、视频都有在整理当中。

现在最终的音频,对我来讲,现在可能暂时不一定能马上提供给大家。提供的话,可能也有很多改的地方。不如先暂时我们需要的有一些,比如说先讲个法,过一段时间荣索班智达的《入大乘论》如果学的话,我们给大家也是尽量的,今年提供一些资料,我也让他们能不能快一点弄出来了。

去年前年的话,好多道友都一直,凡是弄得还比较不错的,做的还比较不错的。全部的话,现在暂时来讲是有点困难,但以后肯定会给大家提供的。我也有这个要求。我们有一些担心,可能我已经离开了,然后这个音、视频是个别两三个人那里,这个时候谁都得不到,那要不要我们把他sha了,还是怎么。呵呵。

开玩笑,这个不用担心,以后我们要求尽量相关人都会得到。

但是不得到好一点,得到的话都不听,放在那。没有法本的话,借别人的法本还是可以的,自己看一遍;如果自己有的话好像都不看。所以有一些音频这些都是,别人有了的话,好像我现在有了。自己也掉了。也不好弄,但是看情况。

凡是讲记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也特别感谢。包括我这边的话,好多道友都是一直年复一年的一直做。讲记也好,包括视频也好,还有音频的制作也好——这个很复杂的,包括有些视频,它整个字幕,文字的理顺,还有最后生成,还是有一定的程序。

当然我们有事的时候尽量做,不要懒惰。有些好像一年当中只做了两三节课,这样的话,也速度太慢了。这样的工作,可能也只是一个取名而已,这样也可能没有必要。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发心的时候发心,这样可能比较好一点。

刚才前面讲到上师所说的这些,尽量的依教奉行。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做不到的话,最好在上师面前回应:“这个我实在是有困难的”,应该讲清楚。

还有在其他的人面前,不管是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要尽量的宣说上师的一些功德。否则一个上师身边的人经常说上师的过失:“上师身边的人很复杂,他自己也是现在糊里糊涂。不知道上师,嗡班杂萨埵吽,他现在真的已经老了,还是老年痴呆,他说的话也不是很到位的,不如我。”等等,说上师很多的过失。

其实上师身边的人对上师的恭敬心和功德的宣扬,就像以前噶当派的一些大德,他身边的弟子对上师的这种赞叹,很多人也都是依靠这个对上师直接产生信心。

我自己觉得我们那一代上师如意宝的弟子还算是比较可以的,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讲“我如何如何,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是一个大法王。”不会这么讲,不会自己吹。至少是法王传承的很多弟子:“法王如意宝是如何如何了不起。”这个时候,有些没有见过上师如意宝的人,他们对法王的功德都是产生信心。

那天没有信仰的有一个领导都是给我说,“你说的《梦尘》里面的这个法王真的那么厉害吗?”哈哈哈哈,我说是有点厉害,比这个更厉害,我写的时候没有这么写。“唉呦,我很想见一见这个人,可惜没有见到。”

所以我自己觉得,法王的弟子,基本上很多人把法王的过失给大家讲的几乎是很少的。除了别的一些宗派或者有一些嫉妒心的以外。在法王面前得过法恩的那一群,基本上“法王如意宝是如何如何。”哪怕是法王的一个教言也经常引用。这样的话,自然而然自己的相续也会得很多的加持。这个大家也应该是知道的。

尤其是在上师面前,比如说打哈欠,打喷嚏,很多方面我们也应该值得注意。因为一般来讲,可能不是很庄严的一些威仪,这样一来应该值得注意。

所以,所作所为观清净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观清净心的话,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什么都应该变成善的,什么都变成清净的。

《涅槃经》里面说是,佛陀有一次在树下给阿难说,你给我在小河边,给我带一点水过来。当时阿难他说刚刚有商队走过。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他说那个水很浑浊的,特别不好,最好不要喝,这样的。佛陀又再三地说,我还是需要,你给我拿钵舀一点水。阿难不得不去,一去的时候,这个水清澈见底,非常的清凉。他就非常的敬仰,“佛陀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按理来讲,这个水是很大的,应该十天都没办法清的。但是我不知道佛陀的力量是什么样,我去了以后,就这样的。”

所以我们可能就像刚才这个里面讲的一样,我们自己刚开始就跟阿难的想法一样,觉得肯定不是这样。但实际上按照上师的言教依教奉行的话,也许原来你所想的这个世界会变为另一种现象。这个是很重要的。

要不今天讲到这里,明天应该讲得完,讲到这儿。

————————————

[1]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佛教经典。

[2]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3] 《邬金丹增诺吾略传》索达吉堪布著。“58岁前一直是自己烧茶做饭,随身不带任何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