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30.pdf

《如意宝藏论》第三十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如意宝藏论》。

大家都知道《如意宝藏论》这部论典,实际上在藏传佛教当中是非常出名的一部论。作者是六百多年前的全知龙钦绕降,在藏传佛教当中他是家喻户晓的,相当于汉传佛教当中的六祖大师一样的。

这部论典藏文一直是有的,但是汉文的话,其实很早我是翻译,但后来因为真正的校对和真正译成书的话,只有2020年的时候。本身我想去一些国外学校演讲,后来一方面疫情的爆发,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没有去成。没有去成以后,当时可能有一点点不舒服。后来,那还是刚好空出一点时间,就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把它翻译出来了。

所以有时候的话,我们这个人生当中一件事情没有成功的时候,从另一件事情的上面,自己就开始利用它。这是我的一个人生经验。

你不论一味的还向前冲,这个可能没办法,比如说你在路上堵车的时候,你再怎么样不舒服,再怎么样抱怨的话,也没有用。这个时候你用堵车的时间,要么你看书,要么你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方法。

其实人生的路也是一样的。我们可能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不一定随着理想走。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想到这一点,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另一种方式来接受。

今天晚上给大家继续讲这部论典。这部论典总共有二十二品。现在我们可能一半都没有到,我们前面讲了多少堂课了?已经二十几堂课,是吧?对,二十几堂课的话,这个可能也需要一百来堂课,有没有?可能需要的。

我们晚上,一个讲《如意宝藏论》大概可能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讲一个法王如意宝的,好像全是如意宝,法王晋美彭措做的教言《不凡》。《不凡》每天晚上大概讲十到二十分钟。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那我们总共的课程讲的话,可能一个多小时,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这么一个课程的安排。

那我们今天也继续讲。

大家也知道,我们前面已经讲了整个世界的形成,众生的形成,最后世界的灭亡,众生的灭亡。整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应该讲的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前应该是在各个什么学校里面读过不同的书,不管国内、国外,尤其我们以前在国外听过的有些不同的知识,其实对人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晚上的话也看我们不管是讲日文也好,讲英文也好,但我昨天晚上看到为什么是男众那边的讲考,原来的英文变成了中文?不知道昨天是个特殊原因还是讲不下去?讲不下去也不可能的,应该依止善知识是最容易的,我们这一品的话是最容易的。但我昨天没有听错的话,全部在讲中文。

所以你们是特殊英文班的话,应该该讲的应该是讲,但我也许,不是也许,我亲耳听到的。哈哈哈。

我觉得现在用英文来讲佛法也不算很多的。确实在西方的话,有一些上师灌顶呐,传一些密法,但是从理论上用外文来讲的话,也不算特别多。

所以我们现在一边自己学中文方面的内容,同时的话,现在网络上很方便的,各个文章,只要是有翻译的话,那这个就比较容易。虽然跟以前相比较起来,现在网上的个别资料打开稍微费劲一点,但是也可以。

所以我们可能要学的话,应该要心胸广阔。不管以后你的愿望成不成功,但是我们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一个小范围的发心,应该是针对整个世界,针对很多不同的众生,要帮助他们,要利益他们,解开他们的这种心结。有这么一个发心,这么一个意乐的话,以后在自己人生当中也是会实现这样的目标。

其实我们世界上很多的伟大人物,他所做的伟大的事,他自己有时候是没有想到会做的这么好,最后的话,不可思议的成功。也有这样的。

所以佛教界的话,虽然没有像世间的企业,世间各方面事业那样的这种目标。但我们作为佛教的话,这么好的大乘佛教的理念,以后在不同的世界当中要弘扬的话,至少我们自身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源,这方面的材料,如果你没有的话,世间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你要想弘扬佛法,你要想把这个真理传给别人的话,可能你没有这个条件了。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我觉得有些的话不要畏缩,也没有必要的,应该大家还是有个广大的心来闻思。

那我们今天继续讲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上师的意思。我们依止上师的话,不能随随便便依止一个佛教的上师,否则的话,可能上当受骗,有很多的麻烦。

现在可能稍微好一点,以前的话,有一段时间确实是,包括我们藏传佛教很多的假上师、假活佛、假堪布、假和尚。佛教界这边一段时间是有点泛滥,有点不太像个样子。但是最近可能有些地方稍微好一点。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学习佛法的话,你首先应该寻找一个有智慧的、有慈悲心的、有法相的。所谓的法相,具有这样上师资格的人,上师要有上师的资格。我们开车的人,开车的也有他的资格证,也有他的驾驶证。甚至是教幼儿园的一个老师,他也要有幼师的教师资格证。如果没有的话,随随便便找一个人来给孩子教课的话,也不合理的。那甚深的佛教道理更不用说了。

我们最近一直讲上师的法相,当然这里讲的上师的法相并不是因明里面远离三种过失,不遍、过遍、不容有。这里所谓的法相基本上是从上师具有的条件,或者说是上师的功德方面讲的。

我们上一节课的话,上师的七种法相里面,五种法相已经讲完了。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以前依止上师的时候不太知道,盲目的去依止。盲目的去依止的话确实毁坏自己的人生,很可惜。本来我们的人生是这么宝贵,时间是这么珍贵,如果你依止错了上师的话,那就是误人子弟。最后自己今生当中也是受苦,来世也是误入歧途,特别可怜。

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要学佛,学不学佛是自己的事情。但是你要学佛的话,应该寻找一个明师。自古以来也是这样的。世间一个比较小的技术,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人的话,可能学的不一定很成功的。

所以这里讲依止上师,前面五种法相已经讲完了。那今天第六个法相和第七个法相要继续讲。这样的话,我们看看法本,今天是第六个法相。

第六个法相是这么讲的,原文当中:

以悲悯心引路师,菩提心竟恒利他,

加持入心加持他,见修行果具证相,

极具威力遣魔障,善引众入解脱道,

无等世严敬依止。

字面上比较简单,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现在要讲上师,上师有各种各样的上师,确实有开悟者的上师,具有加持的上师,精通理论的上师,或者说是引导解脱道的上师,各种各样的上师。这个上师可能是虚假的上师,或者说虚伪的上师,或者说名相上是上师,但实际上不是上师。所以有各种情况。

今天讲的是具有悲悯心引导众生走解脱道路的上师。每一个法相的前面什么什么上师,这是上师的一个定语,基本的一个条件。那他是什么样的呢?

“菩提心竟恒利他”,这个上师他没有自私自利,大乘的菩提心学到究竟,已经圆满了,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是利他的。

其实我们《大圆满前行》当中观察上师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上师,这个上师一定要具有菩提心。如果具有菩提心的话,他不会乱来的。如果不具足菩提心的话,凡夫人很难说。所以说第一个是菩提心要究竟,然后有利他心。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加持入心加持他”。而且这个上师,他自己好好地依止上师以后,上师的这些加持全部都是满瓶倾泄的方式来入于这个上师的心。如果有上师的加持的话,那他加持别人也是有能力的,他能加持别人。

确实所谓加持的话,我是这样觉得。我们佛教当中的这个加持,也是一个专用名词,大家都知道:“上师给我加持加持。”这样的。但我们觉得世间人当中也有这个。虽然他们不说是加持,但实际上也有一种加持。为什么这么讲?比如说一个企业家也好,科学家也好,医学家也好,任何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的话,他自己的心当中的,或者是他的密意当中的这些智慧和这些传承,全部要传到另外一个人的话,他就一定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直接得到的。比如说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下面有无数的门徒,但是为什么是有些人得到,有些人是得不到,其实这个已经是得到他的加持。

佛教当中也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上师有加持,上师的加持又传给另外一个人的话,那个人有加持;然后他加持别人没有什么困难的。这个是第二个,要有加持的上师。

以前有一些世间人评价的时候,他们说法王如意宝的话,一方面是精通显宗、密宗的经论,但另一方面他是非常有加持的一个上师。比如说你去拜见一个高僧大德的话,可能有些是:“哇,见了以后,这个理论上说得很好,但他没有什么磁场,没有什么感觉。”但有些的话好像无形当中自己的心容易改变。

这叫做加持,这样的,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见修行果具证相”。作为上师的话,并不光是理论上说的特别漂亮。如果理论上说的漂亮就是鹦鹉学舌。看起来都是很多经论倒背如流,以前的提婆达多也是,他的智慧倒是很不错的,他背诵的那些经文,大象都是背不了,特别多的。但实际上自己的相续当中,不管是他的见解,他的修行,他的行为,他的这种所修的果,都有一种证悟的相。没有证悟的话,光是理论上说的再漂亮,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

我觉得现在的这个时代当中,口才都是不缺的,尤其是受到西方国家的一些影响。因为西方国家,总统选举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会说的人。但是会说的不一定会做。有些人会说但不会做,有些人不太会说,但是会做。我们选择什么呢?看起来也并不是表达得很好的,但实际上老老实实做事的,实干者。这不仅是佛教当中,在世间当中的话,其实做事的人很重要的。会讲的人也许在某种场合当中还是需要的,但是实际上爱空谈的人,到时——我刚开始招一些人,哇,这个会说肯定会好的。但后来失败过很多次——这个是只会说而已。后来呢,如果会说的话,找个念佛机不断的念,可能还是会做得恒常。但是会做的,没有他心通,也不是那么容易知道的,就慢慢……。

所以见修行果的话,真的有一点暖相。暖相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见解上也有点证悟,修行上也是有一点证悟的,这样的上师很重要。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极具威力遣魔障”。这个上师他有点开悟,有一点开悟的话,他那个觉悟的力量,邪魔外道、世间的各种鬼神很容易降伏。

这个上师很厉害的,他来了以后所有的邪魔外道自然而然遣除。当然他自己没有证悟,没有什么境界的话,可能邪魔外道更猖獗、更厉害的。

有些人有一种正能量,这个力量的话,在违缘当中脱颖而出,还是很重要的。这是“极具威力遣魔障”。

“善引众入解脱道”,这个上师他可能有一些神通,小小的神变,摧毁一些别人的邪见;或者他非常善巧,帮助别人,说话、做事这方面都是不伤害人,他特别有自己的技巧。

这样的上师,也就是说具有上面五个法相,具有这样条件的上师的话,就是无与伦比、无等的“世严”,也可以称之为是世间的一种庄严。

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伟大的大德在一个地方居住的话,好像是那个地方世界的庄严。如果这个上师很了不起,一个国家有的话,这是一个国家的庄严;一个地区的话,那就是一个地区的庄严。

原来不是我说过吧。有一个堪布,我们那个霍西,小小的地方。他讲经的时候,有一次他说过:“其实有一个上师赞叹过我,我有点不好意思给别人说。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确实那个上师说曲恰堪布不管是在哪里的话,是世界的庄严。所以我在霍西小小的地方应该成为一个庄严,你们觉得呢?”他一方面是开玩笑,但一方面确实也是有一些上师可能确实是世界的庄严。

但是我们世人是比较愚痴的,也许他在的时候不一定知道的,他一旦圆寂了,一旦离开了,那个时候:“哇,那个上师确实是这个世界的庄严。”

你看上师如意宝也好,还有顶果钦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他们在世的时候也有赞叹的,也有各种非议。但一旦离开以后,大家都觉得这么具有开悟的上师,具有加持的上师,非常了不起。甚至可能有人见过他的。有人见过这个人的话,还是很那个的。我们前几年去美国的时候,当时法王93年,像美国、加拿大,当时去过很多。现在一些年老的西方人:“我是见过法王如意宝,当时我多少岁”,有一个人说。我们去科罗拉多洲那边,有一个不算很年轻的人,他说:“我以前见过,我当时见过上师如意宝,身体特别魁梧,很庄严的一个人。当时我很小,妈妈带着我的手,我们去拜见的。说是西藏来的一个活佛,很了不起,他有很大的威力,让我见,我见了以后很欢喜。”所以他们,好像见过上师也算是自己的一种庄严。

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坏人的话,那一般世间人都不会说是我见过这个人。他不会说。因为人都是这样的。如果是个好人的话,哪怕是见过他作为自己的庄严。如果这个人无恶不作,他其实真正见过的话,他也说没见过。可能会有这样的。

这里讲的是无等的庄严。

善知识确实一方面断除邪魔外道,像《大宝积经》当中说:“勤事善知识,能破诸魔众[1]。”精勤的依止善知识的话,能破诸魔众。这是从弟子的角度来讲的。从弟子的角度来讲,很好地去依止善知识的话,人生当中的很多违缘、魔众都自然而然的会消除。

这里讲到这么好的上师,应该以最恭敬的心依止。这是第六个法相。

下面讲到第七个法相,也就是最后一个法相。好像这个上师也是很厉害的。我们现在这里讲的这些上师,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如说皈依师,或者传戒师,居士戒,这些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讲的应该是比较高深的或者是开悟者的上师。

这样的上师可能现在也不是那么好找。确实世界上好多国内外的这些高僧大德,年老的这些很有修证的。他们确实在年轻的时候勤修,他们也是遇到过很多好的、开悟者的上师,但这几年的话都纷纷的离开。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包括南传佛教的很多长老、大德,他们有些是已经年纪很高了,有些基本上这几年已经纷纷地圆寂了。其他年轻人当中,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修证的原因,很多人可能也并没有像前辈的这些老上师那么厉害,或者说是那么有力量。

我们并不是说这些上师到底出不出名呐,他的弟子多不多、他的寺院多不多,这些是另一种判断方式。当然如果弘法利生事业很广大的话,我们很随喜。这种上师也很重要的。

但最重要的话,真正有实修实证的,真正有本事的这样的上师。那我们遇到以后,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加持,也是可能终身难忘的。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可看见的、不看见的这种帮助,有这样的。

下面的这个上师更厉害,下面的这个上师是什么样呢?

宣说究竟真义师,凡结缘解行深法,

直指自住法身藏,深助证相得增上,

第七个法相的上师,其实是宣说究竟真义的上师,他要宣说最高的、最深的,像禅宗的话,明心见性的;像净土宗的话,一心不乱的;或者像密宗的话,就讲到了直指人心,或者说是直指觉性的,真义的上师。

那这个上师是什么样的呢?他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凡结缘解行深法”。因为他有无量的悲心,他是很了不起的上师,凡是对他结缘的,身口意任何的结缘,对这个众生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上师也是根据不同的众生给他传不同的法门,让他趣入不同的解脱道当中。他不可能是一概而论,或者全部都是用一种方法:“你念佛念佛”,什么都不管。“你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来了一个人就让他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个上师他根据不同的众生传相应的法。

而且凡是结缘的这些众生,让他们行持甚深的法。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你就简单的做一做就可以,心性调伏就可以,看看鲜花就可以,你只要开心就可以,不要发脾气就很好,你修不了法也没事,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很好……。”这个也是结缘。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个上师如果他自己有一定的开悟,他让弟子一定会是讲一些最深的法、最高的法,让弟子们得到最甚深的法,行深法。这个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直指自住法身藏”。上师他自己有一些窍诀的话,他会直指他自己本来具有的这种法身的本来面目。

我们禅宗也有直指法,密宗也有直指法,只不过直指法的上师有没有这方面的窍诀。而弟子的话,有一些是渐悟者,像神秀一样;有些像六祖一样的顿悟者。根据不同的人对他进行直指。

直指真的是很重要,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对自己心的本来面目稍微有一点认识的话,那也很重要的。寻找上师的时候,这个上师有一点直指法,否则这个上师天天讲因明,讲因明的时候很好的,一说密法的时候,可能什么都不懂。这样也不行。

不过我们过一段时间讲密法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些法师实在是对密法不太明白的话,应该换一下其他的也可以。当然,我那天说是要讲密法,每个人都讲。但后来想,确实自己以前这方面闻思的不多——我们听说原来藏族的堪布里面有些是天天讲因明,最后讲《大幻化网》的时候,他就把《大幻化网》的很多都推到因明方面。那这样肯定不行的。上师至少对密法还是比较了解的。

第二个条件,我们本来具有的如来藏,他通过一种方法来直指人心。这个很重要的。

第三个的话,“深助证相得增上”。通过修行的话,对甚深的这些境界应该要有帮助,让它日益增上。并不是说你的觉悟也好,你的境界也好,有什么问题,上师什么都回答不出来。那这样的话,显现上这个上师是比较笨蛋的。因为弟子的疑惑、弟子的痛苦,他都解不出来:“你自己回去看书,你自己回去想象。”这样的话也不行。应该弟子有很多疑惑,或者是他有一些精进的话,怎么样越来越有进步。上师他自己也有一点进步的。

等会我们看,法王如意宝每个礼拜当中,经常做到上师好多次的梦。有这样的话肯定很殊胜的。这个是第三个方面。

究竟悟至实相基,方便深道转道用,

富有教言知解心,即生能渡轮回海,

商主如意名医王,超胜一切最敬依。

这些都是一个上师的条件。

第四个方面,上师他的觉悟确实到达究竟,他有一点开悟,而且这种开悟的话要到实相的基位,因为他自己有了这个开悟,弟子的话,那也肯定认识心的本性。

第五个方面,依靠密宗甚深的方便道来转为道用。密宗有很多的方便道,确实显宗里面没有提到很多的直指——这个我们大家学过的人都应该知道,显宗也是很殊胜的,比如说《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妙花莲华经》也好,还有《维摩诘经》也好,我们学过的这些经典一个比一个殊胜。

但是一讲起密宗的时候,密宗直接讲你的这种心性。所以有很多的方便甚深道。那么这些甚深的方便道在世间当中很多都转为道用。看起来这个是非法的,就像禅宗的有些故事当中,有些真正的开悟者,他可能当猎人,当屠夫,入妓院,各种显相。这些人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根本不会有烦恼染污他们的相续。密宗当中有这样的。这是第五个条件。

第六个,这个上师是富有教言,而且知解心。他自己有很多的教言,这个上师不是理论也穷,实修也穷。昨天我讲的一样,有些上师是穷光蛋。可能世间的物资财富多一点,但是精神财富很贫穷、很贫穷的,也是比较可怜的了。

所以富有教言。而且这个上师能了知别人心的相续,可以解开,非常精通。

第七个条件,这个上师他自己能即生成就,弟子的话也即生当中能渡轮回的苦海。像商主、像如意宝、像名医王一样的上师的话,能超胜一切。

所以说我们应该以最大的恭敬心去依止。如果你精进依止的话,那可能今生来世,所有这些功德也是获得的。

这以上实际上讲了七个法相,但七个法相不一定全部具足,所以说只具足了七个法相当中其中一个法相,一个法相也具足很多的法相、功德。这些功德当中的大多数,六个以上功德具足的话,我们也可以依止,也可以以最大的信心和最大的欢喜心、最大的恭敬心来尽心依止,这个是非常重要。

那么这些道理的话,《集密意续》和《决定总持经》好多当中都讲到了善知识的功德和我们如何依止的方法,都讲得比较清楚。

这以上七个法相已经讲完了。

子二、宣说具有部分法相者可依止:

下面第二个科判,具有部分的法相也可以依止,首先颂词当中这样说的:

所说殊胜功德中,齐全上师如昙花,

具多亦如真佛陀,具六功德亦可依,

此浊世极难得故,当以最大恭敬依。

以上我们所讲到具有七个法相功德的上师是比较难得的,就像是世间当中的昙花,好像佛陀出世的时候,在无热恼海的附近出现,除此之外一般都是不现世一样的。

所有的前面所讲到的这些功德具足的话,确实也是比较难的。我觉得像我们上师如意宝,怎么观察的话,好像前面的这些功德都已经具足的感觉,确实我们该遇到的也已经遇到了。即便所有的功德没有具足,但是大多数的功德居多的话,他也是像佛陀一样的。

如果一个法相当中,六个以上的功德具足的话,也是可以依止的。

当然这个也没有在其他地方说,六个功德和六个法相,有一点点——是不是这样解释比较好一点,因为一个法相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功德,这些功德当中大多数,六个以上具足。但其他的注释里面也不是很明显的,这样解释也许可以。

那么在这样的五浊恶世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得,所以我们要最大的恭敬心来依止。

我们注释讲当中所有的这些功德当然都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精通正道的上师一定要依止。归纳起来的话,我们《前行》里面不是讲了很多上师的法相,最后说是,如果具足菩提心的话,其他的不具足也可以的。那这里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里面说要依止是的什么呢?主要依止的是精通正道的上师。

这个上师什么都不懂的话,他可能没办法引导弟子。现在有些人真的是,找这个上师,找那个上师。但是不要说精通,大概的正道都可能不明白,只不过是有一些名声,有一些头衔,各种宣传的很好,除此之外没有什么。

依止上师的话,要么像米拉日巴一样依止玛尔巴罗扎。他并不是用理论来讲的,让他苦行,一种强有力的方式来让他开悟的。但这个可能不需要精通什么法,包括米拉日巴的传记当中,那洛巴的传记当中,都没有让他学什么五部大论、续部这样的。但是这个是极罕见的,所以玛尔巴罗扎给米拉日巴说,以后你要摄受弟子的时候,不要像我的这一套来摄受,像你一样有信心的人也难找,像我一样有成就的人也很难找。他说的很清楚的。玛尔巴罗扎很直的,他就直接说。

那天我们那个慈师,他在批评,下面的一些人也在批评,然后他就可能觉得有点不对:“以后你们不要像我那样批评别人了。”哈哈哈,我们开会的时候,有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这里说,我们也应该以最大的信心来依止。比如说《般若摄颂》讲:“恒依诸位智者师,因智功德源于彼。”这个原因也是这样的。

癸二(需依止之理由)分二:略说;广说。

子一、略说: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需要依止的理由,有略说和广说。略说的话:

教诲不离持续依。

我们为什么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上师的条件和法相。这样的话,我们下面说为什么要依止这样的上师?实际上,上师的教诲不能离开,要持续的依止。

其实依上师的话,就是要依上师的教诲,并不是上师的身体,你要天天的靠着上师,也不是这个意思。上师的心也不一定能抓得走。依止善知识的话,听上师的话,依教奉行,就是依止的一种概念。

我们有些都不知道什么叫依止善知识,依止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要依靠老师才能学知识,那么弟子的话依靠上师才能增长他的智慧,这样的。

这个是略说。

子二(广说)分六:永久大计;开取舍眼;堪为胜田;无上皈处;能增功德;能行佛所为。

丑一、永久大计:

下面广说有六个方面的道理。首先第一个永久大计。

因为我要依止的话,是从长远的角度来依止善知识,并不是短暂的。如果短暂的话,我依世间的老师也可以,依世间的父母也可以。暂时的利益提供的话,这些人都可以给我提供。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呢?今生、来世最长久的打算,是这样的。

永计甚深解脱道,

除上师外不能示,是故恒常依上师。

为什么我们要依止上师?如果世间上的,比如说如何灭敌,如何护亲,这些的话,我们世间上共称的所谓的帝王将相也好,或者说是世间的父母、老师,这些的话也可以完全让我们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做人,怎么样成家立业,怎么样做人生的规划,这些世间的基本规则的话,世间的老师也可以,父母也可以,你的同事也可以,老板也可以,上师也可以,都可以做的。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要踏上解脱道,认识自己的心性,发菩提心,还有能做自他二利的重大的事情的话,除了上师以外,确实是没办法。他们都没办法。

你看父母的话,他们可能最多是给你介绍一个对象,给你建一个房子,买一辆车。有些父母连这个都不给你好好做。或者是给你留一点存款,好多父母最多是做这个。但除此之外你真正认识自己的心性,或者是让你发菩提心,或者是度无量无边的众生,那这个父母、国王和你的朋友都是做不到的。所以说他们做不到的,然后上师能做得到。那么这个就是上师特点。

有些人说你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呢?“我并不是一个小思想,一个小计划,应该是有一个长远的目标,那这些只有上师才可以成办的。”《华严经》里面讲的:“十方法界中,所有诸佛法,汝事善知识,一切皆能入。”“汝事善知识”,汝是你,那个三点水的汝。“事”是事情的事。也就是说你要承侍善知识的话,一切都可以——在整个世界当中,所有的这些重要的佛法,只有善知识才可以的,其他人都不行。

确实我们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为什么要学佛的话?父母给我做不到的事情,朋友也给我做不到,我的领导也给我做不到。所以有些人非要到一些佛学院,非要到一些上师面前求法的原因,他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善根和慧眼。

原来我去五台山,当时清凉寺那个地方,每个人都是造一些祈祷文,当时我让德巴堪布给我写一个教言。因为当时我依止上师只有两年的时间,他那个教言里面说:“如果有人给你提建议,离开上师如意宝的话,哪怕是父母你也不要听。”哈哈。如果让你离开上师如意宝的话,哪怕是父母的话,你也不要听,不要管他们。我记得很清楚的。

可能父母给你说的建议不一定是很准确的,因为他们只能有这样的一种智慧。父母并不是不爱你,他们很疼爱你的,但是确实他们的智慧高度还是有限的。所以说他们只能给你提供世间的,恩恩爱爱的世间的一些事,除此之外他们并不能提供。

这是第一个,我要依止善知识的理由,原因是这样的。

丑二、开取舍眼:

第二个的话,开取舍眼。

如果有一些人问,你为什么要依止上师啊?这样的话,你就把这些道理讲的话,对方是没办法跟你说什么了。

宣说取舍甚深要,去苦疾除无明霾,

开慧眼显解脱道,唯有上师故恒依。

我要依止善知识的话,还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其实这个上师给我讲取舍因果的道理。取舍因果的甚深道理,我慈悲的父亲和母亲也是没办法的。父亲母亲也许跟你讲的是跟因果恰恰相反的道理,你如何灭敌人哪,如何杀生,如何打仗、造恶业这些。

所以上师给我宣讲的话,一个是甚深的取舍之要,还有永久的去苦,永久得安乐的这种道理;还有如何去除我们相续当中的无明、迷乱的雾霾,如何去除等等等。包括我们相续当中如何觉悟、如何开显智慧、如何利益众生、如何做今生来世有意义的人,等等。这些的话,应该说我们世间的父母和同事、老师、国王,包括你的领导的话,确实也是没办法做到的。

所以说我们没有上师的话,确实我们的智慧没办法打开。有一个《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讲[2]:虽然我们有眼睛,但是没有光的话,不可能见色法。同样的,“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应该能记下来了,已经讲了两遍。以前我们老师讲的时候听写一遍,听写两遍,然后他说:“最后我给一些愚笨的学生再念一遍。”哈哈哈。“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佛经里面这样讲的。

刚才讲的一样的,我们学佛确实也是这样的。虽然自己有世间的智慧,但是没有善知识的话,确实我们很多取舍的道理,很多的问题不能知道的。

如果有了善知识的引导,就像《本事经》,唐朝的时候唐玄奘他翻译的:“亲近善知识,所求无不成[3]。”(师继续念了三遍),最后是最有智慧的人给他讲了。

如果我们真的依止一个很好的善知识,那所求都是没有什么不成的。尤其自己可能也有经验啊,我看上师如意宝依止的五六年当中,他得到了这么样的。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已经不止五六年了,已经二十几年了,三十几年了,那应该学到了比上师如意宝多多少倍的知识啊。以后到自己本地的时候,一定会是能利益众生。

真的,大家学的过程当中的话,你们自己不要想,啊,我这里待多少多少年了。不用这么想。我以前也是讲过,米拉日巴的母亲说你要去学诛法的话,你不要跟其他富贵的人想,我们家里的遭遇你是知道的,所以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情来学的话,能学得上。所以我们很多人也是。你从家里来的话,刚开始可能你是一种好奇心,或者是有一种出家心。但是现在看来,你的家乡、你的周围的话确实是需要有人来开启佛法之门。这样的话,你回去是有责任的。并不是说是你自己以后在哪里享受,哪里过得很好,或者是买个房子,天天自己修行,得阿罗汉果位。我们不能这么想。

真的,每个人,其实发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我到藏地求学的话,并不是说当地的空气很好,那里好像吃的比较好,人参果很甜,然后酥油特别新鲜,然后说是两斤还没有吃完。

对,那天说是8斤,现在还是2斤,又买了新的,是吧。嗯,多少斤?哇,为什么你有那么多酥油?也挺好的。但是酥油吃的不能太多,不然的话很容易这个,嗯,怎么说,那个肝,脂肪肝,知道吗?吃的不要太多。知道吧?不要想我要得酥油,目标要回去,好吧。有没有想法回去弘扬佛法?发愿死在藏地!哈哈哈。为什么发愿死在藏地?不知道?你的想法?(我的想法:上师怎么说,我怎么做)嗯,哈哈哈,行吧。

丑三、堪为胜田:

好,接下来讲堪为胜田:

修解脱依圆二资,彼之根本胜上师,

天等世间皆无故,福田之最敬恒依。

其实我们修菩提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积累二资粮。二资粮的话,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其实上师作为对境,修资粮是最好的。如果依教奉行,经常祈祷上师,经常观修上师,那这样的话所有的资粮很容易成就。“修解脱依圆二资”,修解脱道的话,必须圆满二种资粮。

而这个的根本,依靠殊胜的上师以外,在整个世界上,不管是天界、人间都没有更殊胜的,胜过上师的——在这个世间当中是根本没有的。所以说我们经常称之为是什么呢?上师是最好的福田。所以我们应该用最大的恭敬心来依止善知识。

注释当中也引用了很多,包括《集密意续》、《吻合续》、《智海续》,好多续部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讲的好多的比喻,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们很多人——因为我为了讲颂词,不要拖太长的时间,所以每个注释后边的这些教证并没有一一的讲,讲的话可能要拖很长的时间。

我们人生当中遇到什么样也不好说,到一定的时候,圆满这部论典是比较好一点。但是我希望我们每个道友的话,每天所讲内容,颂词讲到哪里,注释的话不要潦潦草草地去看一遍。应该想一想,教证里面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提及的?怎么说的?有些颂词可能稍微难懂一点,但是你要认真看的话,应该可以看得懂。

我看我们晚上讲考的时候,大家还是畅开心扉,大家还是辩论,或者说是大家互相询问、探讨,这是很好的。佛教的道理一定会是经得起我们的推敲。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我们可能智慧跟不上,担心的是这个。

所以大家在讲《如意宝藏论》的时候,一定要,每一个注释当中的道理要懂的,无垢光尊者根本不会乱用一个教证,他不会这样的。每一个教证的话,非常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如果我们明白的话,肯定对我们是有利益的。

尤其是我们,大家也知道,像《增壹阿含经》[4]里面也是说了,当时阿难尊者说我们的解脱一半都依赖于善知识,然后佛陀说:你错了,其实解脱全部依赖于善知识。《极乐愿文大疏》里面也引用过这个教证。不同的经里面,我看到《增壹阿含经》里面确实有这样的教证,记得好像《杂阿含经》里面也有这个道理。

所以你要想求解脱的话,上师是很关键的。确实很恭敬的依止的话,好像确实有一定的这种缘起,《菩萨藏经》当中也讲到很多的比喻,四法、五法,讲了很多的。

或者说我们仅仅是忆念上师的功德,或者说是稍稍地观想上师的话,这个功德也是特别大的。这里我就不引用很多教证,大家应该看注释就非常清楚。

或者说我们朝着上师的方向,身体去转绕,口中赞颂,心里恭敬地祈祷的话,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等等等。很多依止善知识的这种功德,观想上师的功德,祈祷上师的功德。如果我们有智慧的人,真的光是修上师瑜伽的话,都基本上是能成就。所以藏传佛教当中为什么说特别重视上师瑜伽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其实这并不是藏传佛教独一无二的一种说法,以前我们也引用很多汉传佛教的教理,显宗的教典,你们也可以看一看,像《华严经》这些,完全是藏、汉佛教都承认的。《华严经》里面把上师比喻成什么样的上师,确实依靠他是可以解脱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上师,就像世间人学各种技能或者是技术这些,学是也可以学,但是依靠它能不能得到解脱,也是不能的,只是在今生当中给你提供一点方便、饮食、快乐,仅此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到上师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

接下来再讲一个颂词,就算今天的课圆满。

丑四、无上皈处:

第四个是无上皈处,上师是无上皈依处。

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刚才也讲到了,上师是最好的福田。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因为上师是最究竟的皈依处。

恶趣违缘畏惧中,救护皈胜亦无余,

佛陀亦依上师故,为离邪畏恒依止。

我们漂泊在这个漫无边际的轮回当中,确实上师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沉溺在轮回的苦海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恶趣,地狱、饿鬼、旁生的违缘,畏惧、恐惧等等。如果在三恶趣当中要真实得到救护,真实得到救护的话,除了上师以外没有其他的了。

我们在世间当中暂时的一些畏惧,你的朋友、导师、或者是你的怙主,你的护身,这些都也可以帮你解决。但是我们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或者是恶趣当中的话,除了上师开示引路明灯以外,我们确实是无力自拔,也是无法获得解脱。这样的原因,我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因为只有上师才能救我,除此之外父母也不能救我,国王也不能救我,警察也不能救我,其他世间的盗贼、强盗这些更不用说。

正因为这样,佛陀也是在因地的时候,他还是依止过许多善知识。所以我们历代的这些大成就者们实际上都是依止过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以后,有些当下就已经开悟了,远离所有的轮回。

就像米拉日巴,他造了这么大的业,但是依靠上师的窍诀,刚开始是绒顿拉嘎那里去依止,但是绒顿拉嘎说:“我的这个法,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如果勤奋的人,有缘的人,不修也是能成就。”

结果米拉日巴一直睡懒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绒顿拉嘎说:“看来你是罪业大的人,确实是,当时我的话也说的太大了,现在看来我没办法救你,你就到卓窝隆的山沟当中,有个了不起的印度的译师,玛尔巴罗扎,你去那里吧。”当时他听到玛尔巴罗扎的时候,他的身心完全都是有大的变化,汗毛竖立,泪流满面,他就想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找这个上师。所以找到了有缘的上师以后,他就远离了所有的轮回,即生当中,论典当中说即生当中获得了如来金刚持的果位。

他造了这么多业,杀了那么多生,但是依靠有证悟的上师,当下也有解脱的。但这样的解脱和这样的成果,其实我们世间人谁都是没办法给你赐予的。我们在轮回这样的深渊的苦难当中,谁也没办法让我救护。

所以我们说上师的话,其实是皈依当中最主要的皈依。当然这个上师还是要有一定的——我刚才讲的一样,实修实证。至少是具有菩提心的,或者说精通道谛,精准道的这么一个上师。否则的话,上师也是笨笨的,甚至上师依靠你来自己做一些名闻利养的事,那这个是假上师,肯定不是真正的上师。

有些人刚开始跟上师关系好一点,后来因为关系不好,不好的时候种种诽谤,这个可能不合理的。你先观察上师,然后中间依止上师,你要得到的是上师甚深的密意和行为。但你不但得不到,反而诽谤的话,也许可能你的心眼有问题,不一定上师有这么大的过失。

也许他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人,但是也不应该诽谤。因为你毕竟在他面前已经得到法,所以这个界限大家一定要懂的。不然的话,现在好像有些人关系好的时候,对法师,对上师很有赞叹的。一旦关系不好的时候,在暗地里、当面经常说他的过失,这说明自己不懂佛法。

我们世间人的话,两个人关系好的时候就和睦相处,关系不好的时候可以反目相待,这个也是可以的。但佛教的这种规则与之完全不相同的。如果你去诽谤,如果你去诋毁的话,那带来的是什么呢?你自己的这种苦果——我们往上向人吐口水的话,那口水落到自己的脸上,对虚空不一定有害的。

所以说我们在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不管怎么样,只要有法方面的结缘,即便是你看见了他的各种过失,闭口不言,不说为佳,这个是很重要的。

《集密意续》当中也说:“知较千劫佛,上师更严厉,诸劫一切佛,皆依师生故。”相比千劫佛的话,其实上师是更严厉的一个对境。如果你对他诽谤,或者说恶语,这样的话,你诽谤千佛和说千佛的这种过失,还要严厉。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一切佛都是依靠善知识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诽谤任何一个说法师的话,那过失是相当大的。

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自己,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不诽谤,不诋毁上师。这并不是因为上师要受到保护,“上师很重要,你们千万不要诽谤。”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去诽谤的话,那说明自己是一个很愚痴的人。要么你不信仰佛教,不信仰佛教是情有可原。如果你一边有信仰,一边诋毁相关的、有法恩的这些上师的话,至少在佛教的团体当中,说明你是很愚痴的。所有的佛教徒看成是:“这个人以前在某个上师面前得的法,现在不管当面也好,背后也好,都在诋毁和诽谤的话,要么他精神有问题的,要么他是特别愚痴的人,要么这个人已经着魔了;要么这个人已经被非人带走了……。”除此之外的话,从佛教的观点来讲,是没有第二个了,没有第二个了。

从世间人角度的话,那世间人的关系应该是有各种情况,有今天很紧密的,明天互相远离的,什么都会发生。这也是一个常见的事。这个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可以有。

但是从佛教的层面来讲,你要么不要承认佛教的观点,如果你要承认佛教的观点,那按照佛经里面和续部当中所讲的那样,如果你这样做的话,要么你不承认佛教的观念,要么你自己是很愚痴的。

我们佛教徒当中,现在应该稍微好一点,以前的话可能大家都不懂。我觉得我们在座的人当中,我讲过《大圆满前行》和《大圆满心性休息》。本来很想讲《功德藏》,《功德藏》里面也有依止善知识的很多窍诀,本来是想讲这些。可能讲过部分以后,很多有智慧的人自己会特别谨慎,甚至可能自己烦恼生起了,有关的上师面前想发怒,或者是不开心了,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烦恼。一旦可能恶口谩骂,这样的话,马上立即忏悔,不过夜,马上立即忏悔。

所以我们以后学到这些的话,我希望我们的行为真的有所改变,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确实我得过法恩的,不管是大上师也好,小上师也好,中上师也好,都没有。以前阿底峡尊者说过,我依止了千千万万的上师,有些上师是不如我,那为什么你要依止呢?在某种功德,可能某个特点上他不如我,或者总的知识不如我,但是因为他有某个方面的特长,所以当时他依止了。比如说我学《俱舍论》的话,那学俱舍方面的话,我可以依止他;但是从密法,从其他方面的话他不如我。

我觉得阿底峡尊者的密意可能这样来理解,不然的话,在不如你的上师面前你何必要去听呢。如果这样的话,自己都不是没有进步吗?但实际上也不是。凡是自己所依过的,哪怕是四句以上得法恩的话,都有恭敬来依止的话,其实这个也并不是做不到的。

如果这个上师特别地逼迫你,或者说是他逼着你的话,那可能你不知道怎么样。除此之外的话,如果一个真正的善知识的话,他也不会逼迫你的。应该是自己可以用这样的心来依止。

那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

[1] 《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一,护国菩萨会第十八之二。

[2]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陀罗尼品第十二:“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能见色,如是烦恼盲诸众生不能见法。如人有眼,无外光明,不能见色;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

[3] 《本事经》卷第二,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一法品第一之二:“亲近善知识,所求无不成,恭敬受其教,无放逸奉行,速证于涅盘,离怖常安乐。”

[4]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十):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复次,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与善知识共从事者,信根增益,闻、施、慧德皆悉备具。犹如月欲盛满,光明渐增,倍于常时。此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善知识,信、闻、念、施、慧皆悉增益。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所见授决。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当,阿难!世间无善知识者,则无有尊卑之叙,父母、师长、兄弟、宗亲,则与彼猪犬之属与共一类,造诸恶缘,种地狱罪缘;有善知识故,便别有父母、师长、兄弟、宗亲。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善知识非恶,亲法非为食,将导于善路,此亲最尊说。

是故,阿难!勿复更说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之人也。

尔时,阿难从佛受教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