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06.pdf

《如意宝藏论》第六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无上的菩提心。

那我们现在开始讲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七宝藏》当中的《如意宝藏论》。

《如意宝藏论》讲应舍的轮回和应取的涅槃,主要是这两个。应舍的轮回的话,讲器情世界,还有显现众生的苦乐。器情世界,前面讲了本基和显现的世界。显现的世界我们讲到了总说娑婆世界,别说或者是广说娑婆世界。

今天开始讲广说分别的娑婆世界。

前面大家也知道毗卢遮那佛,他化现的整个华藏世界,花基华藏世界。这个世界也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一般分别念来很难以揣测,这么一个广大无垠和不可思议的一个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昨天我们讲到,毗卢遮那佛的等印的香水海上面的莲花上层叠有二十五种刹土,当中第十三个刹土实际上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当然娑婆世界的周围,东南西北也有很多的世界。

所以这种世界观的话,确实是我们依靠信心来了知,可能除此之外现在很难了解。但也没事。《华严经》当中也是说:对此经有信心,没有诽谤,而且如所修行的话,迅速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此大乘经典的这些教义,确实是需要有一种信心,要么特别利根的人,要么具有信心的人才能接受的。如果没有智慧和这样的信心的话,好多人,可能里面的不可思议的一些境界,就没办法去理解。也有这样的情况。

那这样的话,《如意宝藏论》,我想以前很多人都没有学过。没有学过的话,当然有些道理我们可以直接接受。有些道理的话,暂时来讲,恐怕是与你的思维模式有一些是不同,但也没有事。如果你实在不能接受的话,那也不用放弃,你就看做是:“哦,世界当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学术。”把它当做一种不同的学术,不同的学术的话是合理的。不管说我们学哲学也好,学科学也好,学量子力学的话,其实都有什么经典派、现代派,或者说是传统的这种学术,现代的学术,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

所以我们的世界本来是错综复杂的,每一个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的,包括宗教的说法都是不相同的。尤其是宇宙形成的这些道理方面,全世界的各个宗教都有不同的一些说法。

这样的话,我们佛教的说法,这个说法如果你觉得是成立的话,那你能接受。如果你觉得不能成立的话,你也可以用你的理由也可以的,用你的理由的话也可以的。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自己相续当中生起邪见,因为这些宇宙观,实际上不仅仅是宗教的说法,包括我们现在科学的有些说法,其实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没有一个确定的——我们经常所谓的宇宙大爆炸,或者说是整个宇宙刚开始的形成,也各说纷纭,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当然也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宇宙的起源,都多少多少,什么136亿年以前的一些事情,也没有什么文学的依据,很多考古学家或者有些科学家的话,凭自己的现象和一些推理来揣测,那这个更不可靠的。

所以说我们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也许佛教当中说的是更加清楚的。

那么我们今天也继续讲《如意宝藏论》。其实《如意宝藏论》的无垢光尊者的有些说法,确实跟显宗的经典,有些论典当中也是不同的。包括那个世界观的话,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当中也有一部分,其他的有一些大德的论著当中也有,但是无垢光尊者的说法确实有一种独特性。但这个独特性来源于什么的话,我们也不是很清楚的,应该是他广大无比的智慧照见的,是不是?具体我们再继续分析。

己二(广说分别娑婆世界)分二:以纲略说;广说分支。

庚一、以纲略说:

如是现佛刹土中,尤说娑婆世间界,

成住坏空四劫中。

因为前面出有坏毗卢遮那佛显现的如虚空般的世界当中,我们的娑婆世界,也算是他是显现当中的一个部分,那这个娑婆具体怎么说呢?

 “如是现佛刹土中,”因为刚刚前面已经说的道理——在毗卢遮那佛的密严刹土幻化显现的佛刹当中,佛刹当中是非常多的,包括这25层的话只是一个概括的说明,其实在其他的,包括香水海的各个枝叶上有无数的刹土,那么其中的话,昨天就刚讲到毗卢遮那佛的意之意刹土,也就是说心间,最靠近他的智慧心间的刹土叫做娑婆世界。

那娑婆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实际上应该可以说是形成、中间的存住,最后毁灭,毁灭到最后空无,变成四个阶段。

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二十个中劫。四个二十个中劫,就是一个大劫。这个说法跟《俱舍论》和《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的观点都没有什么差别的,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大劫,有八十个中劫。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总共的话八十个中劫变成一个大劫,这样的。

下面的话,我们就把整个娑婆世界的成住坏空,进行广讲。

庚二(广说分支)分三:解说成劫;解说住劫;解说坏空劫。

第一是解说成劫,器世界的形成和有情世界的形成应该在第三品和第四品。

解说住劫应该在第五品。

辛一(解说成劫)分三:略说;广说;摄义。

壬一、略说:

首先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娑婆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大家都可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初诸有情自上成,依于虚空器亦尔,

依地诸器由下成。

这里跟《俱舍论》的说法,基本都是相同的。最初的世界要形成的话,实际上是有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两个部分。

那这两个部分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讲的话,成住坏空以后,在二十个中劫当中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的东西,一个空荡的状态当中。然后空荡的二十个中劫慢慢慢慢已经结束了以后的话,实际上,有情,这个众生的话,慢慢慢慢是从上面往下来。

因为细微的意识,一般是无色界,然后色界,然后欲界,这样的话,有情是从上面——现在可能很多的我们故事和传说也会有这样的。人类是从光音天或者是天界向下来的,这样的说法也是有。

那这样的话,有情从上方,先是无色界的众生形成,然后色界的众生形成,它的心越来越分别,然后欲界的众生从上往下形成的。大家学过《俱舍论》的应该基本上清楚的。

那器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器世界有两种情况,依靠虚空的器世界和依靠大地的器世界。那依靠虚空的器世界的话,刚才这些有情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无色界也有不同层次的虚空,后面会讲的。色界的话也是依靠于虚空当中的。那这些虚空的器世界,所依的器世界的话,也是从上面往下形成的。

那还有一个依靠大地的器世界,那是怎么形成的呢?“依地诸器”,依靠大地的这些器世界的话,从下面——我们会讲到的,从五轮开始慢慢慢慢往上,然后形成大地。这样形成的。

刚才前面也讲了器世界的话,实际上有两种情况,虚空的这些,从上到下;依靠大地的这些器世界,从下面往上形成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一方面是众生的业力,还有佛陀的这种慈悲,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这样形成。

或者说昨天前面讲的毗卢遮那佛的智慧加持力,一种智慧的形成的话,在众生面前我们可以称之为是这样显现的,这样幻化的。

幻化也是可以说的,所以有时候说毗卢遮那佛幻化出来的,显现出来的。或者其他的有些宗派所说的上帝创造整个世界,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面也许可能也有相同之处。

当然我们可能在这里的道理讲的更加细致,也可以自己去分析。

然后接下来广说器情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

壬二(广说)分二: 器世界形成之理;有情世界形成之理。

癸一(器世界形成之理)分二:总说器世界;解说一千世界等安立之理。

子一(总说器世界)分二:略说;广说。

丑一、略说:

此等略摄次第分。依基所依能依三。

这是简单的一个——下面所讲到的内容全部包括在内的一个略说,或者是总说。

我们整个器世界和万事万物怎么形成的呢?

从“依基”、“所依”、“能依”这三个方面讲。这三个在这里以比较简略的方式,次第性的告诉大家。

那次第的告诉什么呢?先讲“依基”,然后讲“所依”,然后讲“能依”。当然下面也会广说的。

实际上这三个,无垢光尊者也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一个是大乘的共同经典当中有一个叫《立世经》,或者叫《起世经》[1],起来的起,《立世经》也有这种说法,但我们就用《起世经》。《起世经》的话,应该是隋朝的时候翻译的,叫《起世因本经》,还有一个译本叫做是《起世经》,实际上它与《大楼炭经》,好像是一个内容的。然后《阿含经》的十八品到二十二品之间的话,也是有《起世经》,主要是佛教对于世界观的宣说的一种道理,应该是阿罗汉造的。但是有部宗阿罗汉造的很多的这种论,应该也可以说是经。有些说这个是真正佛陀说的,但我具体没有看。汉文当中是有,好像汉文当中是本来《起世经》有6个译本,现在已经留存的大概四个译本,包括刚才《阿含经》的中间四品加起来的话,总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

那《起世经》实际上是佛教的宇宙观最古老的一个重要的经典。这是一个。

然后不共大乘的话——《华严经》;还有密宗的续部当中比较多。

那器世界怎么宣说呢?

首先讲“依基”。所谓的依基,下面会讲五种轮:虚空轮、风轮、水轮、金刚大地,上面是地轮。可能五轮这样算好一点,不然这里面并没有讲得很清楚。

这个叫“依基”,因为整个器世界要依靠五轮,叫做是它的“依基”。

“所依”的话,我们众生和这些的所依是什么?九座山八大海、还有十二洲,四大洲和八小洲,这个叫做是它的所依。

然后在上面“能依”的一切有情,三界轮回的有情要依靠它。

这几个我们下面会讲的。当然我在这里稍微给大家——因为字面上解释的话,这三个还是很重要的。“依基”、“所依”、“能依”这三个实际上是我们器世界当中主要所讲到的内容。

然后下面广说,广说刚才前面的这几个。

丑二(广说)分三:解说所依基五轮;解说所依山洲海;别说能依有情之处。

寅一、解说所依基五轮:

初大层积自性理,至空中劫圆满已,

净意虚空白亮广,等三千上风形成。

所以确实无垢光尊者的这种说法,可能跟我们很多的有些世界观有点不同,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原来大乘佛教当中是这样认为的,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最初的时候,整个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样呈现?实际上空劫,20个中劫的空呢,空圆满以后,本来是一个空的这种状态,完了以后有一个虚空叫做是净意虚空,它颜色是带有白色的,或者是灰色的,是这样的。而且特别明亮,它的广度等同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的虚空是我们的风轮所依的这么一个虚空,其他的有些经典当中说是:整个世界形成的时候,依靠空——不管是《华严经》也好,包括刚才《起世经》也好,还有《宝性论》的话,实际上是依靠虚空。但是虚空到底是怎么样的话呢?除了《如意宝藏论》以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没有怎么说。

比如说《华严经》当中说:“众生业报难思议,因大风轮起世界。巨海诸山天宫殿,众宝光明万物种。”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的,因为众生的这种业风,风轮当中起世界,然后这个世界有大海,还有天宫,还有各种珍宝,万事万物的这种显现依靠风轮而起的。

《华严经》当中也好,这些经典当中也说是依靠众生的业力,依靠风轮,然后在风轮上有水轮。刚才我们说的《起世因本经》当中也是说:“此之大地住于水上,水住风上。风依虚空。[2]”跟《宝性论》的说法都比较相同。

我们的大地住在水上面,水住于风上面。那么风依靠虚空。

但是这些论典和经典当中并没有说我们的虚空实际上它带有白光的,而且它的名称是澄清意虚空——非常清净的,带有白光的,这么样的意虚空等,而且这个意虚空也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依。

所以这种虚空的话也不是一般的虚空。

大家要知道整个五轮的所依是虚空,但是虚空跟平时的我们的虚空有一定的差别。

上面的风轮,它的因有两种,一个是众生共因形成的,刚才《华严经》当中也是讲了,整个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共业开始出现业风,上面吹起业风。

还有风的话,有一个比较近的因,就像我们的种子,比如说青稞的种子,也是青稞的种子,这样来的一样。风的近因是风。

因为众生的业力,众生的共业形成的话,整个世界也形成。

这样的话,最初的世界形成的因是什么呢?一个是众生的业,刚才澄清意虚空,也是众生的业。虽然论典当中没有这么明显的说,应该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我们世界万物的最初的来源,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讲。一个是人类的起源方面,有各种学说。然后世界的起源方面的话,一般来讲,比如说我们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埃及文明的话,埃及人他们都讲的,也是刚开始是一片虚空和一个水海,然后水海上面逐渐逐渐形成什么山,山上有一个神,这个神慢慢创造万物。

这种说法也比较多的,像中国的也是古代的传说也好,神话也好。盘古开天辟地,有这样的故事。他好像是一个神,还是什么,在一个混沌的世界,他睡了18,000年,突然醒过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一个漆黑一片的世界里面。然后他就马上拿着斧子,劈开,劈开的时候刚好上下就开了,开了以后的话中间都是有光芒了。

然后他就担心上面的天和地,又开始混合,他就使劲的把天推上去,脚使劲的踩着大地,这样等了很长时间以后的话,慢慢就已经成型了,天也没有垮下来,地也没有上来。过了很长时间以后,盘古最后就倒下去了。倒下去了以后,就形成了整个世间的万物,比如说他的呼吸就变成了空气,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雷声。他的两只眼睛,一个变成太阳,一个变成月亮,是吧。还有他的皮肤就变成大地,血就变成了江河;他的毛发变成草木等等,反正这也是一种说法。

好像印度,以前的古代实际上最开始也是一个水海,然后慢慢慢慢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蛋,然后蛋壳里面好像有梵天的前世,还是什么的,是吧?突然蛋破开了,破开以后,那他也是处于一个混沌的世界当中,然后他逐渐逐渐又创造这个世界。

创世纪的这种说法是比较多的,但有些可能确实是一种没有什么依据的一种传说。有些的话它是真实的一个人类的历史。但是这种历史因为时间太久远的原因,我们后人把它当做一种神话故事。也这样来理解的。

所以说,到底是:我们的世界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天神创造的呢,像这么样的世界逐渐逐渐形成的,这个道理的话,那也是需要去思考。因为完全是得出一个特别确定性的结论的话,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所以不管怎么样,凡是我们整个世界刚开始的形成是有一个虚空,但是这个虚空,《如意宝藏论》当中专门给它取上了这样的一个名称。

然后虚空上面形成了风轮。刚才五轮当中第一个是虚空轮。第一个是空轮,空轮上面的话开始风轮,风轮到底是什么样呢?下面讲风轮到底是什么样呢?

能搅能遍粗涩摄,能熟能散六依次,

搅遍散摄成各分。

刚才不是说整个虚空轮,澄清意轮,在上面等同于三千大千世界的风轮。

风的话,我们一般吹风的时候,眼睛,除了一些龙卷风以外,一般都看不到的,好多龙卷风其实把灰尘卷起来,变成一股力量或者说是一股气体,也是这样的。但实际上风,以前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是不一定能发现的。

刚才的这种风轮,它里面如果分的话,有六种风,那六种风是哪些风呢?

首先是有一个叫做能搅风。刚开始不是一个很平静的一个世界,但这个上面的话,突然起风,就像起龙卷风一样,翻滚不息。可能当时整个风轮的状况,不断的搅拌。这叫做能搅风,这是第一个。

能搅风平息了以后,也许是它同一个世间当中出现的,也许是它次第出现的。然后有一个叫做能遍风。能遍风的话。刚才的这些风,它全部分布于各个地方,就像我们的乌云密布,整个世界和虚空界一样的,整个遍满,它可能需要遍及——能遍风遍及所有的地方。

然后有个叫做粗涩风。粗涩风,它伴随着一些声音,阳(),我们一般吹风都是:“呜呜呜,丝……”,阳()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我们学院也经常吹风了?前年吹风,我们好多木头房子上面的铁皮刮起走了,刮走了,是吧。这个是不是叫做粗涩风,反正风也是吹的比较厉害,这个叫做是粗涩风。

然后在这个上面叫做能摄风。能摄风的话,可能刚才那个到处分散的风,那它摄集起来,纵横稠密的,这样的。

第五个的话能熟风。能熟风它是火风,又红又亮的,而且它扩散、焚烧。

这个可能是——因为一般来讲,地水火风。它这里面没有火大。所以能熟风可能带有一种火大的一个种子,四大里面的火大种子。因为一般世界毁灭的时候,火就出来了,形成的时候火就没有。但其实四大当中,能成熟是火的力量。这样的话也许它是真正的一个火轮。

但在这里没有说,全部包括在风当中。

那这样就形成一个柔和、平衡的风轮——它还是包括在风轮当中。

最后一个叫做能散风,第六个风。当时整个世界形成了,五颜六色,骤然而起——现在我们世界五颜六色的话,也许可能跟这个因缘也有关系。

最后再次起一个能搅风,重新开始搅拌之后,出现了一个比较真正的风轮,完好无损的一个风轮。

风轮是经过六次的风形成的。在其他的有些经论当中好像也不常见。大家应该知道。

那这些风到底他们的颜色、量,这些具体是什么样呢?他这里也已经讲到。

色绿具辐十字形,厚度六千亿由旬,

广无边坚如金刚。

这个颂词把所有的特点都已经讲了。

首先是它的颜色是绿色的。但是注释里面说是蓝宝石一样的,可能蓝宝石里面也带有绿色的,是吧?风是绿色的,一般风除了修一些气脉明点以外,不见得风有颜色的。但这个风还是蓝绿色的,

蓝宝石、绿宝石?蓝宝石有没有绿色的?好,知道了,没有听到什么,开玩笑。

颜色是这样的,蓝绿色的,这是像宝石一样的,风是这样的。

然后它的形状是圆辐环绕的十字金刚,十字金刚杵一样的。

《前行备忘录》里面风的话:东方往西吹,西方往东吹,南方往北方吹,北方往南方吹,最后形成了一个十字架一样的,这么一个风形[3]。

所以说它周围也是环绕的,但实际上它都是十字架一样,可能现在这种很多的十字架跟自然界也许可能是有关系的。

这样的十字杵,这是它的形状讲的。

然后风的厚度的话,六千亿由旬。它的方圆是无边无际的。

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样呢?作用的话,非常坚实的。它依靠风轮的话,那可以存储水轮,还有地轮。全部都要依靠它。

所以这个风不像我们一般的风。一般的风的话,它没有重力,没有那种,怎么说?压力?物理里面讲的是重力、压力,怎么学的?压力等于?我忘了。啊?什么?万有引力啊?万有引力不是这个,重力等于什么?我的笔记上应该有。我再看一下。以前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个,怎么?不过这里也没啥关系,没事。

刚才我们这里说,它的厚度,厚度是六千亿由旬,然后《大毗婆沙论》里面是十六亿由旬。它的广度的话,也是一样的,无数的;还有它的体形是坚固的。这个方面没有什么说的。

所以我们这边,如果有的话,一个是讲宇宙观的时候,如果有《大毗婆沙论》,网上也应该有,这个是很重要的,《俱舍论》的主要依据是《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是五百个阿罗汉造的。汉文当中是有玄奘翻译的。我们藏文当中是没有《大毗婆沙论》,没有《大毗婆沙论》的原因,说是当时贝若扎纳把它放在桑耶梵文的宝库里面,当时说是什么:为了让人们能忆念印度大德的恩德,舍不得翻译。其实密法都能舍得,为什么《大毗婆沙论》舍不得的翻译。

藏文当中没有,后来法尊法师翻译,当时好像刚好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的话,他寄到一些国外的大德手里了。好像中间缺了几品。后来土登尼玛活佛他们从国外……。现在我们这边还是有,好像四川民族出版社还是哪个出版社有藏文的。

所以《大毗婆沙论》的话,以前藏地历史上,大家都很想得到这部,因为在不同的一些,《阿毗达摩俱舍论》当中的话经常引用《大毗婆沙论》的教证。但是现在我们这边的,包括一些俱舍班的喇嘛和觉姆,不知道,觉姆也是现在学俱舍,听说还不错,因为觉姆开班的比较晚一点。但喇嘛的话,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都是有《俱舍论》班,一直是研究的还算是不错的。

在汉文当中的话,以前玄奘已经翻译了,我们看的话,也是比较清楚的。

其实法尊很厉害的,他把《大毗婆沙论》全部都翻成藏文,真的也是作为一个汉族人非常不容易的。而且看他的词句、意义都比较易懂。本来《俱舍论》比较难懂,但是《大毗婆沙论》还是翻译的很好。对藏地来说这也是一个很珍贵的,也是弥补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

所以我也不知道当时贝若扎纳为什么不翻译。贝若扎纳舍不得,然后法尊已经舍得翻译了。

所以我刚才讲的《大毗婆沙论》,也是在这里面的有些——当然与这里的数字都不相同的,包括风轮也好,地轮也好,还有那个虚空,厚度,广度的这些,它们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可能是当时印度各个地方的数量单位,可能不相同。也许可能这个原因。原来不是在汉地,六国没有统一的时候,每个国家的称量单位都不相同。后来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先把计量单位统一下来,也许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是印度的很多论典里面的计量单位,包括我们的由旬、闻旬等这些数值都不相同的,《俱舍论》跟《华严经》很多都不相同的,原因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大家要参考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有不同的。

刚才不是第二个是风轮,风轮像金刚一样的,非常坚实。如果不是坚实的话,到时候肯定不行的。因为地轮的话重量也是很那个。

接下来过后开始要出现水轮。那水轮是怎么出现呢?

具金精华云集聚,其上降雨水轮者,

名谓静明为圆形。

风轮形成以后,实际上在虚空当中,开始密布了乌云。有一个叫做金子精华云,或者叫金藏云。金藏,有些里面是金藏云,有些是金子精华云。这个在虚空当中密布,然后降下来像车轮般的水流。

那个时候刚好没有众生,不然的话,那下大雨,滂沱大雨,像车轮,这样的话,水很大。然后慢慢慢慢形成了一种圆形。

那这个水轮的名字叫做什么呢?静明净水。

所以这个在其他论典当中,基本上也是没有的。《华严经》当中是有的,说是:“三千大千世界将欲成时,大云降雨,名曰:洪霔。”说是三千大千世界形成的时候会降下大雨,但是那个时候的水叫做洪霔。不知道,是不是这里面讲的静明清水。

所以水轮的名字也叫做是静明清水,而形成的。

那水轮的量是什么样呢?

百十二万由旬厚,由所依风相环绕。

因为水轮它的厚度是一百十二万由旬。整个依靠风轮的话,水不会往下流下去。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可能地球的吸引力也好,或者是它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不会把水往外流的。

这个是第三个水轮。

那水轮以后的话,开始地轮也好,或者说是金轮也好,形成这个。

能搅风搅一切水,其上四方地轮成。

地轮是怎么样形成的?不是刚才风轮下面有水轮,水慢慢搅拌,相当于是我们现在的海啸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随着一种思尔声,不知道,那个也是一种声音。然后这个声音,最后把整个水不断的搅拌,水不断的搅拌的话——就像我们,可能你们都不知道,打酥油的时候,本来牛奶是一个液体吗,然后不断的搅拌,不断的搅拌,最后慢慢到了一定的时候,上面就形成酥油。或者说水,冬天的时候水并没有搅拌,但是冬天的时候在他的面上不是结冰吗,结冰可以滑冰,这样的。

就像这样的水,这也是依靠众生的共业而形成的,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也是众生的共业、自然的吸引力也好,《大毗婆沙论》里面也说:“次于水轮。有别风起。抟击此水上结成金[4]。”这种水轮依靠风轮来进行搅拌,水轮上就形成了这种金刚大地。

金刚,它颜色也是黄色的,形状四方形的,整个娑婆世界的这种大的形状的话,也可以这样说。它叫做——我们说的是金刚大地,金刚大地上面的话,真正的大地可以形成的。

所以这里的五轮的话,第一个是空轮,然后风轮,风轮上面是水轮,水轮上面的话是金轮,金轮上面是不是大地轮。

因为科判里面说是五轮形成的,但是下面真正要讲的时候只有四轮,空、风,还有水和地。

不知道怎么分析的,到时候你们也要观察一下。

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第一部内容已经讲了,接下来会讲第二部分。他说今天把所依基已经讲完了。

好,今天讲到这里。

————————————————

[1] 凡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其内容叙述世界之组织、状态、起源、成坏等过程。分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斗战品、劫住品、世住品、最胜品等十二品。本经共有六种译本,然现存者仅四种,除本经外,余三者为起世因本经(隋代达磨笈多译)、大楼炭经(西晋法立、法炬共译)、长阿含经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东晋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七、开元释教录卷二、卷四、卷七]。

[2] 《起世因本经》第一卷,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阎浮洲品第一。

[3] 《前行备忘录》:此劫的所有众生由共同的福报感召,下基清净的意空形成一个带有又蓝又亮法源形的虚空,在它的上方是风轮,东风刮向西方,西风刮向东方,南风卷向北方,北风卷向南方,形成带有墨绿色辐围的十字金刚杵状,从它上面的金藏云中降下雨水,由此形成了带有白亮辐围白白亮亮的圆形水轮。

[4]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