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05.pdf

《如意宝藏论》第五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讲《如意宝藏论》。

《如意宝藏论》前面第一品已经讲完了,现在正在讲第二品。第二品当中主要是讲显现世界。显现世界的话,能调化的导师和所调化的器情世界,这么讲的。

那么现在我们正在讲毗卢遮那佛,他的身上降下香水,或者说发无量的光芒,然后成了特殊庄严的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在大乘佛教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在我们一般的显宗和一般的小乘经论当中,基本上是可能没办法得到的。那么这样的华藏世界,尤其是在续部当中,讲的比较细致。

昨天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华藏世界,其实是在毗卢遮那佛的等印当中,有香水如海,香水如海当中有莲花,莲花周围有非常多的世界,这些世界暂时在我们这部论典当中没有说。

中间有二十五层世界。二十五层世界,从第一层到十二层之间,每一个世界叫什么名字,这些世界当中哪一个佛陀在那里,每一个世界,有一个佛陀,已经讲的很清楚。

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讲第十三层世界。第十三层是跟我们有关的,也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实际上是第十三层世界。

所以我们这里有些佛友,可能从来都是没有听过,从来都是没有看过这样的资料。也许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可能有点目瞪口呆也好,或者是无法接受,有这样的。但我们要有一个前提的话,大家应该要想:佛的刹土是不可思议的,再加上世间的整个太空的话,也是辽阔无垠的。

一般世间的一种分别念,不说佛的刹土,我们世间的整个银河系也好,行星也好,或者说是整个太空世界的庄严也好,它的所有的这些量,可能我们世间人的话,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佛陀在这里讲到的宇宙世界观——其实宇宙的话,时间和空间,宇和宙分别是这个意思。这样的话,宇宙是无量无边,那我们佛刹无量无边也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自己也不要认为:啊,我自己的分别念当中没有接纳的话,那不合理。千万不能想。因为我们的分别念当中,说是我们读过大学,读过什么博士生,但实际上我们的智慧,不要说是佛和菩萨的智慧,一般的一些大成就者的智慧要相比较起来的话,差距非常大的。

所以大家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恭敬心和这样的一种清净心,来接受这部《如意宝藏论》。

那么我们今天开始讲第十三层。

辛二(广说本师)分二总别刹土本师显现之理断除于彼之疑虑。

壬一、总别刹土本师显现之理:

十三即此娑婆界,

这个娑婆世界,实际上下面会分别讲,在这里没有广说,我们在这里也不说。

娑婆世界为什么叫娑婆世界呢?其实在这个世界当中的所有的有情的话,相续当中的三毒是非常的复杂,所以很难忍的,这样的。《白莲花论》[1]当中也是说过,业和烦恼难忍,所以叫娑婆世界。

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作为凡夫人来讲,娑婆世界的业惑烦恼是很难忍的,也可以这么讲。或者的话,他能忍受业和烦恼,为什么?自相续当中的业和烦恼再怎么样猛胜的话,自己基本上是能忍下去的。然后他人对自己任何的殴打也好,谩骂也好,稍微有一点不恭敬的话,无法忍受。

所以娑婆世界的娑婆两个字,有能忍、堪忍、难忍,凡是有不同的这种名称,但是我们可能以后用的主要是堪忍也可以,堪忍业和烦恼。我们其他都不能的,一般菩萨在娑婆世界,他自己为了菩提而修行,然后能忍受业和烦恼、苦行。凡夫人的话,自相续的这种烦恼,他好像不在乎,就一直忍着——你看我们生成嗔恨心,很严重的;生贪心很严重的,但他能接受。他自己自然而然的、理所当然的接受。然后别人对他稍微有一点不恭敬,等等的话,一点点的事情都是他无法忍受,所以也叫堪忍。

娑婆的意思是这样的。

然后娑婆世界的话,实际上还有中间的世界,其他的一些经论当中特别多的世界,娑婆世界,它的整个第十三层楼的话还有很多的世界。

东方具覆南恒常西离尘北普喜刹。

但主要的东方有具覆,南方有恒常,西方有离尘,北方有普喜世界。

这个刹土的话,东方具覆世界,南方有恒常世界,西方离尘世界,北方有普喜世界,在娑婆世界当中。它东南西北以邻居的方式来,有很多的世界。

其实这四个世界,只是四大方向而讲的,在其他的经论当中,还讲了密密麻麻的很多的世界也生存在当中。在这里就简单的讲了一下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第十三层,那我们继续讲上面第十四层。

十四无垢发光刹,

第十四层是无垢发光刹土,如来是无垢日目佛。十四层是无垢发光刹土。

十五宝严第十六,

第十五层的话是宝源极严藏刹土,上面住的佛陀叫做无著智佛。

离尘十七现净刹,

第十六层的话离尘刹土,住有吉祥幢如来。

第十七层的话,普净光明刹土,佛陀叫普现虚空光佛。

十八放射宝光刹,

十八层的话,放射宝光刹土,佛陀叫做福云圣如来。

十九极明廿能明,

第十九层的话,是极明刹土,住有燃灯王如来。

第二十层叫做能明刹土,佛陀叫做光严如来。

发光射光甘一二,

第二十一层叫发光刹土,佛陀叫普见王如来。

第二十二层的话,射光庄严刹土,如来叫做光芒王如来。

具光妙严廿三四,

第二十三层叫做具光刹土,佛陀叫做普明如来。

第二十四层刹土名称叫做妙严刹土,佛陀叫繁花如来。

第二十五极喜刹。

最上面第二十五层的话叫做色泽极喜刹土,佛陀叫做极喜吉祥佛。

所以刚才毗卢遮那佛的整个二十五层,每一个刹土讲的——我看汉地的《华严经》当中有好多不同的图,但是里面我没有详细地对,它好像有二十重。这里面哪些是这样的,还没有详细的对。你们方便的时候也对一下。其实唐密当中这方面应该是有分析的。

这是讲的二十五层。

那接下来讲刹土的决定性,为什么是二十五种?不是二十六?不是二十一?为什么它的数量和这些刹土是如是确定?

如是五五之自性,亦身语意德事业,

身之身等廿五刹,娑婆意意殊胜刹,

大密即生定藏严。

这个也很重要的。

为什么是刚才讲的二十五种刹土?实际上数量完全是确定的,怎么确定呢?如来的身、语、意——其实如来身语意都是智慧来分的,不是什么这种——如来的五蕴都是智慧蕴。一般共同乘也是这样承认的。

那么如来的这二十五种智慧,从反体上可以分。那怎么分?可以身分为五,语分为五,意分为五,还有功德分五个,事业也分五个。

就像《现观庄严论》当中六波罗蜜多分的时候,布施可以分布施的布施,布施的持戒,布施的安忍,布施的精进,布施的禅定,布施的智慧这样。六六三十六,但是每一个布施度的话,它也有一个智慧的分,戒律的分,安忍的分,这样分的。

那这里也是同样的,如来的这种智慧生的话,实际上也是有身、语、意、功德、事业。他的金刚语也是有这样的分。这样的话,每一个都是分五个的话,总共是二十五种。

那么这二十五种是怎么分的呢?大家都知道,首先是从毗卢遮那佛的等印开始,二十五层楼,对着他的前面二十五层楼。二十五层的话,最上面开始分,最上面开始往下五个,首先是身之身刹土,身之语刹土、身之意刹土,身之功德刹土,身之事业刹土,这五个刹土从顶上往下算,往下算的话有五个,与身有关系的五个刹土。

这五个刹土与毗卢遮那佛整个身体的面部和顶髻比较接近、相对称。这样的原因有身的五个刹土在最上面的。

然后是语:语之身刹土,语之语刹土,语之意刹土,语之功德刹土,语之事业刹土。这五个与毗卢遮那佛的喉间对称的。

一般身在额头,语在喉间,心在心间,脐间,然后密处,是这样。一般五处的话,我们是这样来算。

这样的时候,喉间对称的位置是与语的相关的五个刹土。

再过后是意:意之身刹土,意之语刹土,意之意刹土,意之功德刹土,意之事业刹土。

这五个就跟毗卢遮那佛的心间比较接近,对称的。这个地方是意相关的五个刹土。

其中我们的娑婆世界刚好是第十三层,第十三层的话,上面有十二,下面有十二,我们刚好是中间。刚好是毗卢遮那佛的意之意刹土,心的心刹土。所以我们为什么有密法呢?我们心是最重要的。一般一个人的身体,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毗卢遮那佛对娑婆世界是特别的这种爱,爱的原因,因为他的心脏的心脏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呵呵。

再接下来的话,身、语、意、功德,功德的身刹土、功德的语刹土、功德的意刹土、功德的功德刹土、功德的事业刹土。这五个的话,跟毗卢遮那佛的脐间对称的,比较近的地方。

然后再下来过后是事业之身刹土、事业之语刹土、事业之意刹土、事业之功德刹土、事业之事业刹土。这五个在最下面,与密处比较对称的,比较接近的。

所以这二十五个刹土的话——在他前面的香水海的上面有千瓣莲花,在莲花上面有这样的二十五层刹土。

其实与我们现在汉地的这种画法一样的,每一个都画一个毗卢遮那佛,然后毗卢遮那佛做等印,然后在前面画个这样的华藏世界,每一个华藏世界用身语意来标,再加上不同的名称和在那里住有的佛,这样的话我们画图,可能这里面的图更加可能明显,跟《华严经》和其他的有些经典当中的,更加比较明显的。大家也可以这样看。

“身之身等廿五刹,娑婆意意殊胜刹,”刚才不是讲了吗,娑婆世界是毗卢遮那佛意之意刹土,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是“大密即生定藏严。”这个是大密法,无上密法,即生成就的这种经藏所庄严的,其他的毗卢遮那佛的这些二十五层,有没有密法?应该是有的。但是我们这个毗卢遮那佛的娑婆世界的话,其实即生成就的大密法或者是大密即生成就的这种决定藏所严饰的,是非常特殊的。

因此我们转生到娑婆世界的话,还是很有特别的意义,大家也应该——在某种意义上,自己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其实来到人间,在这么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我们还是转生到娑婆世界,一方面是可能业和烦恼逼迫我们的时候,我们很痛苦的。但另一方面的话我们有发心的机会,我们有遇到密法,这应该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这个偈颂应该这样讲的。

然后接下来过后,这样的无量无边的刹土,有什么样的佛陀来调化他们呢?下面讲我们刹土的庄严明灯,在这里特别的宣说。

住报身基诸刹土,受用圆满大日佛,

化现能调显各师。

我们这个刹土实际上在这里说是——应该显现的是报身的无量刹土。那报身的刹土的话,报身佛所依靠的“基诸刹土”,刹土当中有受用圆满身的大日如来。

有时候密宗当中讲大日如来,有时候讲毗卢遮那如来,等等,他有不同的名称。

那么大日佛他在报身刹土当中。在报身刹土当中,他显现什么?他“化现能调”,化现能调化,因为报身如来放出无量的光芒,每一个光的顶端,随顺众生也显现无量无边的化身。

那这个化身,实际上是我们所谓的释迦牟尼佛等,百亿千万的这种化身刹土的佛。

这里也是这样讲的。

所以我看汉地《梵网经》当中说的也比较相同的。但汉地《梵网经》里面讲的是卢舍那佛:“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梵网经》里面说,我卢舍那佛的话,坐在莲花台上面,然后周匝的千亿莲花上面,复现一千个释迦牟尼佛。后面也说是:“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2]。”每一个花有百亿的国刹土,每一个国的话都有一个释迦牟尼佛,而且每一个释迦牟尼佛都坐在菩提树下,在一时间当中获得成佛。所以卢舍那佛也这样讲的。

但《八十华严》当中的话,讲毗卢遮那佛以前依止了如海的佛陀,然后发了如海的愿,广大如海的发愿,然后示现种种如来的刹土,利益无量的众生。在这个当中,好像毗卢遮那佛是一个以前发过愿的一个佛陀,因为他要发愿变化无量无边的刹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也有这样的这种说法。

还有像汉地的《供养偈》里面说是吧:“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怎么念呢?来念一下,会念吗?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3]

好,可以。哈哈。

这个谁做的呢?中午吃饭,我知道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念,我说是作者是谁?很多寺院都用,但是不知道是谁。

这里说是法身毗卢遮那,然后报身卢舍那佛。法、报、化三身跟我们的说法有点不同。

刚才我说《华严经》当中,说的可能是化身毗卢遮那佛,但是法、报、化三身可能只是名称不同。比如说一个名称,一个国王的名称或者是一个大臣的名称的话,所有的场合当中都用一个也可能不合理的。所以说诸佛菩萨的这种幻化不可思议的。

但是这里的所谓的法身跟我们平时在大乘论典里面讲的有些法身,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或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方式,也可以这样理解。

那接下来我们讲特别的娑婆世界。

尤其三千娑婆界,庄严千佛之明灯,

同一自性如是现。

尤其是我们的毗卢遮那佛,他为了度化所有的这些众生,尤其在娑婆世界当中,他显现千佛,千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幻化。

这个跟一般共同乘有点不同的,他以不同的名号、不同的法门、不同的调化方式来开始显现的,他是怎么显现的,《白莲花》当中也是会讲的:示现一千个太子,这一千个太子显现上都发了菩提心,继续示现修道,最后的话现前圆满的一千个如来,行持不同的事业。包括《父子相会经》等,在其他的经典当中也是有。

但这个调化方式——我们平时的有些经典当中,千劫佛的话,每一个佛他是个体的,自己发心的,这样的。但实际上密宗的说法当中,这一千个佛陀全部都是毗卢遮那佛的一种化现。甚至他为了度化众生,我们平时经常讲的殊胜化身,投生化身,种种化身,这些化身的话也是他的一种示现。

有些人可能在这里也有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贤劫千佛,还有两位菩萨,这些当中的话,我们以前比如说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还有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这四个佛大家都知道,千佛当中前面都已经过了。

还有七佛,我们经常说是七佛,七佛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七佛的话,是中间出现的,有些是在我们贤劫里面有,有些是没有包括在贤劫当中,这个没有什么矛盾。

大家也知道我们一般念诵的时候,也是有时会念一些七佛的偈颂。然后我们一般在寺院里面修的时候,也是七佛,七佛的功德很大的,所以我们一般祈祷的时候也是经常祈祷七佛,寺院里面修的时候也有修七佛的,会有这样的。

那还有一个的话,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个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我们以前也在其他的论典当中讲过,释迦牟尼佛成佛,包括《藏密佛教史》,还有无垢光尊者的《宗派宝藏论》里面,这个观点讲的比较清楚的。

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一般声闻乘的话,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呢?他是一个具有烦恼的,一个真正的凡夫人,然后到大资粮道的时候,他开始不断的修行,最后在印度金刚座成佛,这是一般小乘都这样认为的。

然后大乘的话,有共同大乘和不共大乘。

共同的大乘包括一些显宗的经典当中,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来到人间,包括显现十二相,六年苦行,然后去金刚座之前,他是十地菩萨,到最后以金刚喻定摧毁一切魔众和细微的所知障以后,成佛。

一般的共同乘都认为他是一个十地菩萨,最后到印度金刚座去的时候,他是一个十地菩萨,显宗的共同经典当中这样认为的。

还有显宗的不共的一些经典,显宗当中也是比较高的这些经典当中,认为释迦牟尼佛,实际上他在尼连禅河旁边六年苦行。六年苦行的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已经成佛了,成佛以后他到密严刹土示现成佛。因为通过苦行的力量,先到密严刹土去成佛,成佛以后他来到菩提树下,开始降伏魔众,成就、觉悟,然后就开始转法轮,一直到涅槃之间。

我们看到的一般的小乘,我那天在云南看到那个寺院里面的十二相,十二相里面的有一个相没有,十二相里面,最后的涅槃相还是什么?基本上其他都有。不是那边有一个大寺院,里面有十二相,画的特别好,按照南传佛教的画,画的跟我们藏传佛教的唐卡比较相同的。

但是十二相里面是不是涅槃相没有?好像。当时我想,涅槃,现在很多人都不想死,所以是不是没有放。好像有这样的一个印象。但具体我到时候再——好像我日记上是不是写了,忘了。

这是第三种观点。第三种一般大乘不共的观点,认为释迦牟尼佛到密严刹土去成佛,然后到印度金刚座当时也是显现成佛的,这是一般的不共大乘显宗的观点。

但这里是密宗当中的不共观点。密宗不共的观点是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已经在密严刹土当中成佛了。后来来到娑婆世界,包括入胎也好,所有的后来的十二相的话,实际上都是显现的。

这个观点跟我们现在的毗卢遮那佛的化现,观点是比较相同的,实际上我们讲的《宝性论》当中,讲十二相的时候,前面也是这个意思,来到世间显现十二相的,他并不是一个凡夫人,真的是入胎,各种各样,整个十二相的过程,也并不是这样的,全是一种显现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大家应该要知道:有很多的不同观点,但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这是很多的不共的,包括《妙法莲华经》当中的话也有,包括《宝积经》当中也有,比较了义的这些显宗的经典当中的话,实际上佛陀早已经成就,而且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在不同的刹土当中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然后在这个娑婆世界,他也是显现上是一个凡夫,开始发心,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说我们前面的第一个观点的话,一般来讲的话,释迦牟尼佛也发心,经历了三个阿僧祇劫,最后成就十二相的。

而在这里的话,无始的时候,佛陀都是已经完全成就了,然后在这里开始显现。

这个很重要,我们自己作为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最了义的话,应该要承许什么?佛陀早已成就了,然后在娑婆世界重新显现成佛。那这样说的话,有很多了义的显宗经典都是比较适合的。不要说密宗续部,不共的密宗续部当中都是这样承认的。

可能这个观点也许是个比较新鲜的,大家可能有这个……。你们也想一想,不知道你们以前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然后接下来,麦彭仁波切科判里面:

壬二:断除于彼之疑虑:

我们显宗的观点,实际上是一千个太子发了心,最后成就的。

一千多太子已经成就的话,那与密宗,这两个之间的观点有没有相违呢?是没有相违的,怎么没有相违呢?

首先是讲一下显宗的观点,显宗的观点是什么呢?

共同经说护国王,千子各发成佛心。

一般我们的因乘和果乘当中,首先是,尤其是共同的一些因乘、果乘,或者说是显宗和密宗的一些外续的这些经论当中,都是认为释迦牟尼佛以前是一个护国王的太子,不是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我们贤劫千佛,《白莲花经》当中的话——《白莲花经》有《妙法莲华经》和《白莲花经》,《妙法莲华经》是释尊广传的那个《法华经》,里面讲是讲了一点,但是讲的不多。最广的是《悲华经》[4],贤劫千佛和释迦牟尼佛的所有的发愿讲得非常细致的话,《悲华经》里面讲的比较多,《法华经》里面讲的不多,所以一般是《法华经》也叫做《白莲经》,《悲华经》也叫做是《白莲经》。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个是《悲华经》里面的,大悲的悲。

这个里面的公案可能大家都也比较清楚:“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无数的劫之前。”

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从前、从前……”。藏文里面,经常晚上生大火,藏地,然后一个个的讲故事的话,有些讲不来很多故事,然后有些小孩就轮流来,轮流来的时候:

“那现在该你讲。”

“好,我来讲。”

“纳、纳、纳……”

纳是从前从前的意思。

“纳、纳、纳,哦,我忘了。”

后来他就讲不起来。从前、从前、从前……,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听,然后他就讲不去了:现在忘了,因为太古了、太古代了。

所以从前、从前有一个劫叫做是现妙劫,这个现妙劫当中有一个世界叫做庄严世界,那个时候无量功德宝严王如来,宝严王如来出世。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国王叫做护国国王,他是个转轮王,是个金轮王,统治四洲。他有七政宝,还有七十万嫔妃。

七十万还是多,呵呵。以前释迦牟尼佛是六万,有些学者认为是太多了,这个是不合理的。但是现在一般有些宫廷的历史当中,几千个、几百个,这样是有的。

不管怎么样,七十万的话,也许可能像印度很多都是有一种虚数,很多它是一种虚数,但真正有没有七十万,也不好说。他们有些人分析,释迦牟尼佛说是有六万个嫔妃,但是六万的话,当时印度不要说是嫔妃有六万,可能女人的话,那个时候有没有六万的?不知道,他们也有这样讲。但实际上可能有些确实是真实的,有些也不一定,毕竟是历史。

但一般有些人认为:这可能在佛教当中男尊女卑的有一种观点。因为有很多的这种女性的话,历史上看呐,包括当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大爱道比丘尼出家以后,他的教法,像法期有增多,这样的。

但实际上有些人回答说是:女众烦恼多。但一方面佛经当中是女众有烦恼,实际上也不一定。真正贪嗔痴哪一个方面,对个人来讲的话,可能男众也多,比如说嗔恨的话,有些女众嗔恨也很大的,男众嗔恨也很大的;贪心也是这样的。

如果像国王这些有那么多的妃子,这样的话,那可能从贪心方面这样讲的话,可能历史上看,女众有这么多的老公,有没有的?也不是很多。也可以反过来,也可以这样分析。

不过有些方面,比如说可能嫉妒心、心态,有些佛经里面说是因为男性、女性的相不同,所以相续的烦恼和智慧也不同,也有这种说法。

但不管怎么样,我是想佛陀当时,大的方面的话,男女是完全平等的。因为佛陀在有些佛经当中说:“性命不重要,种性不重要,唯一的学处重要。”所以比丘、比丘尼这些戒律很重要的,佛陀是以戒为主,并不是因为种性这些为主。

但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对女众,比如说我们观修的时候,女身观为什么什么,就这些,但实际上这是当时的所化众生而言的。因为实际上,就像《宝鬘论》里面讲的一样,女身不清净的话,男身也是一样的不清净的。还有一个原因,佛陀的教法,当时要随顺世间。当时要随顺世间的话,当时2500多年前的整个东南西北的所有的人类的这种方式的话,基本上是男尊女卑,有这么一个社会历史。我们现在翻开历史的话,东南西北都这样的,包括现在18世纪19世纪的时候,很多女性的这种自由才开始恢复的。

印度也是一样的。印度历史上的话也是这样的,如果当年释迦牟尼佛没有随顺当年的这些传统的话,佛教在那里也很难以弘扬,也难以利益众生。因为与整个社会的这种习俗完全相反的一个教法,在这样的社会当中难以弘扬。

所以从教义上看的话,我们都知道是应该是男众修行的法,女众可以;女众修行的法,男众也可以的。但有个别的这些的话,实际上也是随顺众生,还有也是可能跟福报也有一些关系。但具体怎么分析,到时候也可以说。这个在这里不是很重要。

但是七十万的话,是真正的数字还是是一些虚数,因为我们以前说的是无数无数的这些世界的话,其实以前的人类的这种数字的话,我觉得始终都是有一种虚数在里面。大多数的话,比如说成千上万的话,那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数字。我们有时候也是说死了无数的人的话,其实死了好几百人,几千人的时候我们会死了无数的人,有时候这个数字,在人类的口头禅里面可能是有一种不是很正确的,不是很固定的。但这个不是特别清楚,我也没有看到过很多人关于对数字的分析。

我以前《释迦牟尼佛广传》翻译的时候一直有这种顾虑,有些数字是可能佛教里面的话也是有一些虚数,包括我听说是其他包括基督教和其他的话有很多那个数字,也是不一定是真实代表它的。

那他生了一千个儿子,都是非常智慧,勇敢,各个的技艺超群,这样的。

其中有两个太子,是他两个妃子的怀里,也就是说两个王妃的怀里的话,以化生的方式来出现了两个太子。

我们下面会讲的,一个是文殊菩萨,还有一个是帝释天。他们两个。全部加起来的话,总共有一千零二个。那一千零二个的话,当时无量功德宝严如来为了度化这些人,让他们发菩提心,给他们传授佛法,然后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得了无生法忍。

而且佛陀授记他们未来成佛。未来成佛的时候,先哪个成佛呢?后来那些王子也建议佛陀,你来给我们观察。最后他们商量以后,就像我们现在的活佛转世制度一样的,把1002个太子的名字放在宝瓶里面,然后他们共同修了7天的法,做种种的供养。然后后来就开始一个一个的出来。

一个一个的出来,最前面那个太子,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拘留孙佛,第一个授记的。然后第二个授记的是迦那迦牟尼佛;第三个是迦叶佛;第四个的,那个时候也叫做义成王子,义成王子最后就变成了释迦牟尼佛。所有的这些一千个全部弄完了以后,最后一个太子叫胜解佛,或者是我们经常说的楼至佛,贤劫千佛里面最后的那个佛。

还有刚才两个王妃的怀里化生的这两个太子,一个是文殊菩萨,一个是帝释天。他们的话也祈祷,文殊菩萨祈祷转大乘法,帝释天发愿转共同乘的法。就这样的。

还有其他的有些经典,比如说《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5]里面,在《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当中的话,说这两个太子,一个是金刚手菩萨,还有一个是尸弃梵王[6]。

当时因为一千个太子都发愿成佛,当时梵天他说你们每一个佛成佛的时候,我对你们请转法轮,当时梵天是请转法轮。当时金刚手菩萨发愿:你们贤劫千佛每一个如来的教法,我拿着金刚来开始护持。他发了这个愿。

所以这里面与《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里面的过程比较相同的,但是有个别的名称有点不相同的,大家也应该清楚。

刚才共同乘,无垢光尊者在这里面说是共同乘当中是这样讲的。当然共同乘里面你们可能也看到过吧,有些经典当中,释迦牟尼佛,比如说《毗奈耶经》当中,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最初的菩提心;然后在《贤劫经》当中的话,又在另外一个如来的面前发心。

我翻译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的后面部分,专门说佛陀在不同的大师面前,最初发菩提心的。有好多经典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第一个是在哪里发心,第一个是哪里发心。

为什么是有这么多第一个?实际上后来的这些大德解释的时候,我记得是克珠杰,还是谁?说是释迦牟尼佛虽然在不同的经典里面说:今天在这里刚开始发菩提心,明天在那里发菩提心,但是每一个经典里面说的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地方是他发了愿菩提心,有些地方发了行菩提心,有些是他资粮道的时候最初的发心;有些是加行道的时候的最初的发心,那加行道当中也是有忍、顶、暖等不同的位置。

所以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的经典里面的发心的,当时的状况不同,实际上可能——我们也有这样的,我们也是今天遇到一个上师的时候:“在您面前发无上的菩提心。”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不算,他那发心的我不算,我在您面前真是想发心。”

我们有些人发心也是在不同的上师面前发心。可能释迦牟尼佛都不会这样的,他全部是算的,不是一个依止,然后一个舍弃,可能不会这样。

这是在这里讲到什么呢?讲到刚才共同乘里面,说是一千个太子的话,好像看起来一千个太子都是凡夫人,刚开始发心的,这么一个道理——是分开每个人发心。

然后在这里,如果我们说它全部都是一者的化现,毗卢遮那佛的化现的话,那会不会相违呢?实际上是不相违。

下面讲这个,密宗为什么讲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化现,这个是有密意的。所以无垢光尊者下面把这个密意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彼即贤劫所化前佛陀如是显神变

为下者入而授记千位王子必证觉

无数人天得法忍故当受持此密意。

这个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共同乘里面说是1000个凡夫发心的,这里说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化现,会不会矛盾呢?其实这样的说法没有矛盾的,而且它是有很甚深的密意,有什么甚深的密意呢?

“贤劫所化”的话,其实贤劫所有的这些众生——不同的佛的名号,不同的调伏的方法,不同的显现,这样的话,他们这些佛虽然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化现,但是每一个众生的话,当时是有不同方式——有些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调化的,有些是迦叶尊者来可以,有些是拘留孙佛来可以调化的。

所以这些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所化面前,佛陀,佛陀也可以说是毗卢遮那佛,他如是的显现各种各样的神变,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还有一个方面的话,为了下次,有些众生的话,比如说智慧浅薄的这些人的话,(他们)想:1000个佛以前都是凡夫人,那我也是现在发菩提心的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本来我都不敢,如果全是毗卢遮那佛化现的,那我都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如果有一些怯懦者的话,他要发无上菩提心的话,哇,显宗当中讲的这些实际上还是有针对性的。所以断除这些怯懦心,然后他们积累资粮,也是这样的。

还有他们,比如说做布施也好,很多行持善法,对善法生起欢喜,如果这1000个太子没有授记的话,很多人他们有怯懦心。实际上还有很多天人,这些都是获得无生法忍等等,这样的原因。

所以显宗当中所讲到的这个,实际上是有密意的,“故当受持此密意”。

所以我们密宗当中说的是正确的,它是有密意的。

有些人认为:比如说《宝积经》这些里面,当时释迦牟尼佛说,我曾经当过威严王如来,宣说正法的。还有有一些,好像《入楞伽经》里面也是说过,我当时当过拘留孙佛。有些人说这是不了义的,这是不了义的。

其实不是不了义的,这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和拘留孙佛和毗卢遮那佛都是一个佛的化身,是最了义的。如果你认为这是不了义的话,那你对大乘佛教一窍不通的。

所以我们今天这一堂课当中,跟以前的这种观念有点不相同,贤劫千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你要懂得这个。

那很多佛经当中说是:贤劫千佛都是凡夫人开始发愿。哦,这个是有密意的。我们什么,没有密意的,说上师是有密意的,上师说不要干什么的话,说这……是有密意的。但真正有密意的你们也不懂,然后没有密意的,说是有密意的。那这是一种,真的,这种众生叫什么?根本没有密意。比如说我们在网络上不要播的话,没有任何密意的,确实不能播。我们现在的课都是有危险性,“这个是有密意的。”“释迦牟尼佛与毗卢遮那佛是分开的,这个是没有密意的。”

那这样的话你对佛教是颠倒而持,五种不持当中,上下错乱而持,颠倒而持,等等。有很多的受持方法,一定要注意。

所以真正,一个佛化身很多,也是非常的合理。《华严经》当中也是:“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7]”佛陀,一变成无量,无量变成一,这是了知世间者而言的,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这个说法跟一些共同乘的,尤其是有些人的话,可能从来没有听过,今天不一定能接受。如果实在不能接受,等一会下课的时候在楼梯上昏厥的话,大家要敲一敲,不用怕。

庚三、宣说彼等之摄义及于彼生信之功德:

佛悲为解脱三有,种种方便行利乐。

佛陀——刚才也讲了,全部都是用他的大悲心,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众生,都统统的在安置于利乐当中。

那利乐的话,他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方法,任运自成的,有些是安置于究竟的快乐,有些是安置于暂时的快乐。凡是佛陀的这种事业的话,全是令众生快乐。

不仅是佛陀,一个具相的善知识的话,他的所作所为肯定是令众生也是快乐的。

《经律异相》当中也说是:“如来兴世众生之类皆蒙安乐。[8]”如来兴世的话,主要是让众生安乐,这是他的最主要的事业。除此之外如来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业的意思。

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来利乐有情呢?

化刹导师满众愿,引至菩提之胜果,

如来加持幻变此。

佛陀为了利益这些众生,就显现各种的刹土。

就像我们建一个学校——要帮助这些学生的话,先建立学校,这样。

如来的话他也是“化刹”,幻化刹土,因为没有刹土的话,可能利益众生也没有办法的。

还有幻化“导师”,贤劫千佛一样的,幻化这些导师。那么有了这些刹土和有了这些佛陀的话,其实它能满足众生的意愿,就像如意宝。有了如意宝,有了众生的话,那能满足众生的愿。

这是一个方面的。

还有一个的方面的话,佛陀将这些众生安置于三种菩提,不管是声闻、缘觉还是菩提。那么就像是商主一样的。

一般商主的话,他根据各自的爱好,他们得到不同的宝贝这样的。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话,“如来加持幻变此。”这一切的话,不管是我们毗卢遮那佛也好,或者是释迦牟尼佛也好,只要利益众生的所有的这些善巧方便的话,全是如来的加持,幻变出来的。

如来的加持是无量无边的,可以幻变出来的。

昨天我在听讲考的时候,有些道友说是佛陀能化现,这样的话,那到底是娑婆世界是怎么化的?好像在讨论。其实讨论,我看你们有一些讨论还是很有意思的,也有这样的怀疑都是可以的。因为调化众生的话,实际上是需要有一种能化的导师,是吧。那能化的导师的话,是不是化身?可以说是化身。那这些化身的话能不能度化这些众生?其实度化众生可以的。

我们续部当中,有些说清净的刹土当中,有自相的凡夫众生,清净的刹土当中有自相的凡夫众生。这个比喻的话,所有的这些众生能不能看得到这些清净的刹土和清净的能化的佛陀呢?他不一定看得到的。以前不是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婆罗门,他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具有九种丑相的人。本来佛陀是相好圆满的,但是有些众生是看不到的。

还有螺髻梵王,看到佛的娑婆世界的话,他看到是清净的,舍利子看到是不清净的。

所以佛陀幻化出这样的世界的时候,那众生可以,他有自己的这种显现。这个时候先给他幻化成不清净的刹土,然后慢慢慢慢依靠种种方式来度化这些众生,完全是可以的。

就像我们学校自己建立的话,但是学生可以来的,学生来了以后,老师我也可以安排的,老师和学校是我安排的,但是学生是外来的,这个比喻好不好?也许不好,都是你们自己想。我临时想的。不过也可以。

我要想帮助当地的教育的话,我就建一个学校。然后老师是我这边安排的,老师和学校是我的资源,这是毗卢遮那佛,我的资源。但是来了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话,以各种业力而来到世界,因为有了这些,然后就慢慢——刚开始那些学生全部都是特别愚痴的,就像我们小学一年级、幼儿园的话,他们什么都不懂。最后他们自己当老师的时候:哇,原来学校对我们来讲很重要,老师对我们来讲很重要。

所以毗卢遮那佛是不是这样的,你们再考虑一下,好不好?

我把这品讲完。

现在最后的话讲功德:

闻此理已信不畏,彼等速成世怙主。

我们有智慧的人听到上述的毗卢遮那佛的刹土,还有包括娑婆世界的千劫佛,还有其他的佛陀的时候,有些人是可能以前没有听过大乘佛理的话,特别害怕,惊慌失措:哇!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的,有些人可能有点晕,一讲到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的时候有点晕了;有些他虽然听不懂,有点雾里云里的,但是他相信这个是真理,一定会,我总有一天一定会是就知道的,所以充满信心。

那么如果你对他不但不生起邪见,而且对他产生信心的话,那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很快的时间当中的话,能获得成就。

《华严经》当中也说,听到了如海的这样的这种法理以后,自己没有产生畏惧心,而且虔诚的信心的话,这种人很快的时间当中也能获得了佛果。包括《华严经》的其他教证:“众生心微尘,海水渧可数,虚空亦可量,佛德说无尽。[9]”这个我觉得很好,众生的心各种各样的,非常复杂的,像微尘一样的,但这个也可以了知的。然后海水的话,海水滴数也是不可估量的,但也可以说的;然后虚空的话也是可以量的。当然以上是假设的,但佛陀功德无法说尽。

佛陀的功德确实是无量无边的,《华严经》当中也是这样讲。

还有《华严经》:“闻此法欢喜,信心无疑者,速成无上道,与诸如来等。”也是接着刚才的那个教证。说是听到了这样的大乘佛法,不但不生邪见和恐惧心,而且甚至欢喜如狂,就产生信心,没有任何怀疑。这种人的话,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等同如来的果位。

这个也确实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这品学了以后,大家可能也有一些感悟——我们的世界还是很渺小的,不要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小小的世界,就像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的,没有证悟空性的普京和泽连斯基,应该想一想,整个华藏世纪是这么广大,为什么要拼命,那么的受痛苦,不如还是好好的学《如意宝藏论》,那么很好的。

《如意宝藏论》的前四品有点难,然后到了第五、六品后面,什么依止上师以后的话都比较简单。可能这几天,大家要有些地方稍微可能有一点新的东西,但是其实有一些新的知识的话,也是大开眼界,很有必要的。

大乘窍诀论如意宝藏中,为利众生庄严刹土第二品终。

——————————————————————

[1] 《白莲花释》:“《白莲经》中云:‘业感难忍故谓娑婆。’”

[2] 见《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3] 早斋念诵。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

“二时临斋仪”在佛门中俗称“供养偈”和“结斋偈”,是出家人在早斋和午斋前必须念诵的偈咒。其全文如下: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早斋念诵)……摘自网络。

[4] 全称《大悲白莲华经》。

[5]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梵大师法护等奉诏译。

[6]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五卷于无毁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神力所化。彼时法慧童子。于无比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尸弃梵王。

[7] 见《华严经》80卷,第09卷,光明觉。

[8] 见《经律异相》慈力王刺血施五夜叉第七。

[9]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华严卷》第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