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如意宝藏论02.pdf

上师课堂开示:                                                                                                                                                                                                                    课堂摘要听打仅供参考

1,弘法利生需要善巧

       我们即生当中得到这样的法门的话,一方面要广闻多学确实很重要的, 大家学五部大论也好,续部也好,一如既往的学习很重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记住两个重要的事情,一个事情,我们现在光是理论上学这样的五部大论是用不上的,以后我们怎么样用到社会上,这个大家要想。大家现在就要学会一种真正的帮助众生的,像培训也好、训练也好、锻炼也好,需要这么一个,我在这里听入行论,我在这里听定解宝灯也好,俱舍论也好,智者入门也好,这个法我自己怎么样修 ,然后用到社会上怎么用,当然我们每个人并不都有传法的资格,但是有些人确实是没有这种自私自利的心,并不是想骗别人,哪怕是前行当中有个别短短的一个道理,现在分享给别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并不是你光想了就可以。我认识的有一个堪布确实他的智慧应该是远远超过很多弘法利生事业广大的人。但是堪布的现象上,个人的交往有一种请个法,给你定一个特别难听的一句话。所以他可能是跟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那么广,以前我都是认识过一些。

       我自己也在心里这样想,我们要做人,学到这些话以后,最关键是可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没有学好,哪怕是你得到了双重学位的话,有时候是真的用不上,人际关系是比五部大论还要难我真的觉得,五部大论稍微聪明一点都可以,你稍微聪明一点也可以就使劲背,背中观、背俱舍的学。但是人际关系我们本来每个人的习气也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很多都是并不是你想到的一样,看起来的是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这种习气,要针对他们的习气对症下药,自己也是善于处理这些事情,确实不是那么容易。

       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法师堪姆堪姆可能是比较年轻,你可能想的是要是我能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机会是有的,这是非常简单的,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可能是自己没有一个前世的因缘,没有强大的发心,哪怕十个人面前讲一部法 ,不要说是常年如一日,多少年的,就两三年传一个法的,也许不一定因缘具足,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有些法师也是一样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一些上来以后马上要决定什么,但是弘法利生是要一个长期的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调解,还要自己跟自己的这种位置,在哪种状态下是什么样的是显现等等诸如此类的。我觉得我们这里很多的以后很多的僧人肯定有机会的,以后会有变化的,很多方面是有机会的,但是这个机会呢在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空间也有一些障碍,但某种意义上不管是在里面在外面都可以有的,这个的话自己平时都要想,看我们《二规教言论》当中所讲的一样的,如何要做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这方面是真的可能要比五部大论还要难,也许你们可能不承认,你看那么难,做人很简单,我只要不说话都可以,实际上也不这样的,有时候是很重要,这是第一个方面,大家要考虑,我们要弘法利生,应该是要学会善巧方面 的,不是你想弘法就弘法。

2,从现在开始要实修

       这是第二个方面,我们从现在开始的一定要实修,以前也是讲过很多,但是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落于行动上。前一段时间我跟堪姆堪姆也大概讲了,尤其是我们现在五部大论的闻思、背诵各方面可能时间都有点紧,但是像修行的实修的那些堪布堪姆和他们,今年开始,我们每天讲课时间少一点,共同打坐,参禅,就看看什么时候开始,我看你们堪布堪姆刚开始可能一两个小时,就是坐个半个小时有时候打瞌睡,这个时候一定要强行的自己要做这个,我们修行的内容可能是主要比如说像大圆满前行或者说我们每天堪布堪姆所讲到的内容,先做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就开始修。

        大家都知道在汉传佛教的禅堂里面,基本上是大家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佛像,我以前在深圳、江西去过很多禅堂,中间有一个佛像周围一直是打禅七,集体禅修,在藏传佛教当中也是有。我们从今年开始修,大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比如说身体不舒服或者打瞌睡,分别妄念起飞,刚开始几天可能会这样有点累,但是到后来自然而然的,包括我的小寺院,都是他们有一些修行班的大概20来个人,完全不同的,跟别人坐一会儿东看西看,他们长期修行的人可以安住于自己的心性当中,所以我们修加行也好,修悲心也好,修出离心也好,这是堪布堪姆自己想的,我们教务这边看到时候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们要斩断轮回,即身当中一定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付出,天天吃、喝、玩,那这样的话,其实不应该到这里来,我说实话,如果你们特别爱吃喝玩乐的,特别散乱,天天都是玩手机的这些人,不配在这个山沟,因为这个山沟里面出现很多虹化身的,那种虹光身的成就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全部都是修行大乘佛法,这里已经很多都是生起菩提心和生起大圆满觉悟的一个非常殊胜的净土,这里并不是你以为天天都是吵架,我们这些都是肯定没有的,但极少数1%、2%肯定会不会有,所以说我想这些人最好是在这里没有必要待着,也是浪费这里的资源,浪费这里的空间,你看这里的空间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山沟,小的山沟里面坏人多了还是占位置,不是很好的,应该是真正的修行的人,真正的闻思的人,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住着在这里修行也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这样,我觉得是在山沟里面承载量是有限的没有必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真的我们要做一个斩断轮回的,修出离心和修菩提心、无二慧,修密法也好,修加行也好,一定要比较有深度的、有实际的,最后真正在自己的相续当中能生起了,我以前在城市里面的时候是这么坏的一个人,现在可以说超凡入圣也好,完全的改变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得到这样的话,这里穿个出家衣服,下去的时候烦恼更重,只不过是头发暂时剃了而已,除此之外烦恼更重,造的业也不少的,这样我觉得也可能没有什么。

     我前两天也是讲过,包括这里的水也好,这里的路也好,这里的住房全部都是清净僧众所用的资源。如果不闻思的人在享用,这里的所有的行住坐卧的资源,我觉得也许可能造恶也就会这样。虽然你们自己付出自己有的私有财产,但有些时候我觉得是让给别人真正实修的人、真正去闻思的人可能比较好一点。

《如意宝藏论》第二课

(听打稿,仅供交流学习)

我们讲《如意宝藏论》的时候,我准备是把颂文每天的传承给大家念,然后注释的传承没有时间,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再说。

(师念藏文传承)

今天讲这么多,这个还是比较多。我想我们前面可能稍微少讲一点,后面到人身难得这些比较简单,简单的地方多讲一点对吧。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蒋华特杰辛拉宜拉门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今天也继续讲《如意宝藏论》。

《如意宝藏论》总共有22品,22品实际上可以包括在“闻思修”三个字当中。

首先我们要讲《如意宝藏论》的整个轮回方面的法,然后讲涅槃方面的法。其实《如意宝藏论》从所诠的意义上讲就是轮涅,轮回和涅槃,宣说了这个道理——从轮回当中怎么得到解脱,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

那么我们昨天前面,全知无垢光尊者的顶礼句和立誓句,这两个颂词已经讲完了。

那么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真正的论体,按照麦彭仁波切的科判:

乙二(所造之真实论体)分二宣说轮回自性是应舍宣说涅槃自性是应取。

应舍和应取,轮回是应该舍的,涅槃是应该取的,这里的涅槃就是获得佛果的成就,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佛涅槃了,圆寂了,不是这个意思。

丙一(宣说轮回自性是应舍)分二宣说凡所显现世如间庄严宣说彼世界之苦乐现相。

凡是我们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庄严,还有世间众生的苦和乐的显相,讲这两个道理。

丁一(宣说凡所显现世间庄严)分二显现之基显现之世界。

显现的基,《光明藏论》也好,很多的密法当中,基道果的时候,讲基,大家知道,基讲的很重视的。

首先讲:

戊一(显现之基)分二认清基法性从中如何显现之理。

己一、认清基法性:

轮回和涅槃是怎么显现的?轮回和涅槃到底是什么而显现的?我们经常说轮回是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物命从哪里来的,很多人都是有这样的很多的疑问。

在这里实际上是我们的这个起源,轮回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样呢?这个在佛教当中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显宗和密宗共同可以承认的这么一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首先认清基法性,认清基法性是什么样呢?

初始光明如来藏,义阿赖耶无为性,如日虚空本净中。

这个很重要。

“初始”的话,就是最初整个万法的开端,开端的话实际上就是这个空性,在注释当中有,它是空性的。

这个空性跟光明也是不离开的,无离无合的,自现是光明。

显现、空性光明,显现和空性,这个实际上是现空无二的法界,现空无二的法界的话,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一切的这种三生物质的来源,或者是一切清净涅槃法的来源就是这个如来藏,一切清净法依靠这个如来藏。然后一切不清净的法是依靠阿赖耶,义阿赖耶而产生的。因和缘造作的法叫做是无为法,那么这个相当于是这种显现光明分,就像太阳一样的,然后本来清净的这个空性的话,就像是虚空一样的。这个虚空当中显现日轮一样,本来是在这个清净当中这么一个缘起显现。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这个本基,也就是说我们众生也好,佛也好,本来的最原始的基是什么呢?其实叫法界。我刚才的解释是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解释方法的话,身智显现的这种根源是如来藏,轮涅的显现的根源就是阿赖耶。我们这个阿赖耶也好,或者说是这个如来藏也好,或者说是无为法也好,那这样的现空无别的话,就像是虚空当中这个太阳。当然太阳并不是说是它是一个无情法或者是光芒灿烂的一个东西,只不过就像《法界宝藏论》当中讲的一样,有一种明分,明分用太阳来比喻的;空分,空分也并不是空荡荡的这个部分,其实是一无所成的这样的清净界,就叫做是虚空。那这两个无离无合,实际上就是这个清净界。

所以有些人如果问:我们轮回的开头是什么,我们众生的开头是什么呢?其实它是这么一个无为法的,或者说是如来藏,义阿赖耶,这么一个因缘聚合,那这个就是我们的本基。

可能有些人对密法并没有特别闻思的话,那也不一定清楚,尤其是像《胜乘宝藏论》,还有《句义宝藏论》。如果闻思过这些论典的话,我们所谓的本基和基现,这个道理就比较清楚的。

如果我们这样一说的话,也确实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众生最初的如来藏也好,义阿赖耶也好,无为法的话,其实并不是在因缘造作的一个法当中显现的,这样的一个造作只是我们的基,就是本基,本基都是这样,应该是这样来理解的。

那这样的本基如果是无为法的话,那它怎么会是可以依靠呢?这个是可以依靠的,注释当中引用《宝性论》:(师念藏文)“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如是蕴界根,依于业烦恼,业惑恒常依,非理之作意。”就是说我们这个地的话,依靠水,水依靠风,这个风依靠虚空,虚空是没有任何依靠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众生的这些烦恼轮回的话,依靠业和烦恼,业和烦恼依靠这个心,心最后都是空性,这样的一种因缘法的话,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世间,这样的一种因果关系是可以的。比如说我们众生,我们众生是依靠什么呢?就是依靠这个业和烦恼而显现。业和烦恼是依靠什么呢?依靠心性,心性是依靠什么呢?这个无有任何无为法的这个法界。那这个无为法的法界它们两个之间的因缘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一种缘起。就像我们器世界,现在在空中有的,现在的说法,有地球也好,或者说以前的这种说法,所有的地水火风都是依靠这个空界,这样的话都是可以成立的。

因此我们的这个基,这个《如意宝藏论》当中还是讲了很多的——平时我们在其他的有一些佛教论典当中可能提的不多的有一些比较深的道理,讲的比较清楚。

所以首先大家要明白,我们的这个轮回的基也好,或者说最初的本基就是这样来理解。

这里面有几个特点,我也希望你们可以多看一下无垢光尊者他的注释《白莲花论》,你们自己参考,其他的话好像汉文当中也是不多的。

藏文当中的话,《如意宝藏论》的注释,有一个以前的大德叫希庆嘉措,他有一个字面上的注释;还有德巴堪布有一个注释,德巴堪布的这个注释,原来我和格热堪布我们祈请的,然后大概是05年的时候他造的这个圆满了,也是基本上是字面上解释的。

但是关键的问题,堪布也是讲的还是很好的,因为他老人家的话,以前像白玉堪布,他们的有些窍诀,白玉堪布的话,有堪布根华,堪布根华这边的话,有麦彭仁波切的窍诀。所以说我们当时就是想,堪布在世的时候,让他能不能写。结果堪布写完了以后,我都一遍都没有看。这次我想能不能那个——虽然是我祈请的,但是现在从05年到现在都是已经17年了,是吧,但是确实这边忙着没有看,也很遗憾的。

但现在讲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每天想参考,有这样想的。所以可能你们这边参考的资料都不是很多的,但是无垢光尊者的那个注释《白莲花论》的话,一定要每一天讲一个颂词的时候,下面大家都要看好。

这个看一遍、两遍肯定不懂的,因为并不是我们平时那样的像小说,或者是像故事、历史那样,没有那么简单。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是越复杂对我们懂的越深的一些道理,尤其是我看有一些讲考的,大家还是挖的比较深的,也比较有智慧的,也是年轻,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求到法。

我希望来到这里的话,真的是,哪怕是一年两年在这里的话,一定要求到正法。否则的话,你在这里的时候天天都是想着吃喝玩乐,然后回去以后,别的道友都已经得到了法,你自己那个时候没有得到的话,也许可能是,确实遗憾了。

同样的,同一个时代当中,同一个法门,然后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学的话,最后有些人是得到了,就像同时去海岛当中,有些得到如意宝,有些是空手而归,没有什么差别的。

所以在这里的话,我们除了有一些为僧众发大心以外的话,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时间用在闻思修行上面,不要用在一些区区小事,更不要用在一些是非、烦恼、痛苦。那这样的话,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是我刚才讲的基现。其他的有些经典当中也讲了,地依水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空不依任何法。其他的有些经典当中也讲到这个缘起,这个很重要的。

然后下面是讲第二个问题,从中如何显现呢?分两个方面:

己二(从中如何显现之理)分二真实如何显现之理教诲观察了知彼自性。

庚一(真实如何显现之理)分二:略说三习气显现产生之理广说。

辛一、略说三习气显现产生之理:

略说是这样的。整个我们众生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其实是三种习气而显现的,这三种习气《如意宝藏论》当中说的很清楚,大家一定要记住。其实我们闻思的时候,每天都是记一些关键的词,以后在人生当中很有用的。

遍计无明客障云,二取迷乱随眠起,

形成境义身习气,遮蔽觉性光明藏。

它这里就讲到了一个遍计无明。遍计的话大家都知道不是真实的,它是在本性上偶然出现的这样的无明。那这个无明客尘的话,实际上相当于是云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云并不是虚空的本性,它也是偶然出现的,是这样的。

那么遍计的无明客障云,实际上是它将能取和所取的迷乱随眠,让它开始起现。本来我们这个阿赖耶上面或者是众生的本基上面也有这种二取的迷乱习气。随眠和习气基本上一样的。它是一种沉睡的习气,这种障碍。这样的时候,遍计无明相当于是一种因缘,让这个二取的迷乱现象、这种随眠的话让它开始起现,它起现以后变成了什么呢?“形成境义身习气”,形成了什么呢?就是境和义和身,这三个是下面会广讲的,我这里不解释。

遍计无明,遍计无明以后让迷乱随眠习气现前,然后就形成了境义身三个习气。

这样以后,遮蔽了我们众生本来具有的这种光明藏,光明如来藏也好,真实义阿赖耶也好,这样的这种清净的本体的话,实际上也是已经被遮蔽了。

这一点的话显宗当中也是讲了,《释量论》当中经常引用的:“心性为光明,诸垢客尘性[1]。”(师念藏文)这个心性是光明的,但是因为客尘是偶然性的,它是忽然性的,也是这样的。

像以前的憨山大师,其实憨山大师确实是一个开悟者,他的有一些禅宗,有些讲的话,我们后人看的话,真的是他讲的有些道理是很有深度的。他也说过:一个动念的话,其实这个清净当中各种各样的这种显现,包括山河大地也好,身体也好,现象也好,各种各样的显现。其实它是一种遮蔽的云,比如说这个云里面降下雨,在地上有一些这种成熟的随眠的种子,让它成熟起来。这样的话,某种意义上面,有一些本性就遮障。

但这个比喻的话有不同的比喻。

所以这里刚开始的话,我们众生为什么是迷乱的呢?迷乱的原因也没有什么。现在很多人说我为什么迷乱了,我为什么这样迷乱?我有如来藏的话,为什么迷乱?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虚空界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出现云?为什么是下雨?为什么这个地方遮障?这个方面有很多的比较相似的地方。

所以它这里刚开始像我们的这个如来藏光明的话怎么会遮障,这个道理讲了。

然后下面讲:

如云遮障虚空日,迷现苦乐不显德。

刚才云一样的这个客尘,实际上遮蔽了我们心的本性、这种虚空一样的本性。还有显现光明的日月一样的这种光明也遮蔽。

你看空中云出现的时候,整个虚空也已经遮住了。虚空本来是像我们看见的蓝色的,但是一下子就看不到了。然后这个月光也好,日光的话也被遮挡,就像今天下午的天气一样,还要吹风,吹风就吹得很冷,这样的。好像冬天来了一样的感觉。

我看我们这边的好多人都有穿大衣,又开始冬天的衣服翻出来了。是吧。

这样的话这个云就遮障了虚空,说明这个迷乱的障碍、偶然的这种障碍就像云一样的,它遮蔽了我们的这个佛性,遮蔽了我们的这个光明的这种相。

然后“迷现苦乐”,迷乱的这些显现,痛苦、快乐。

其实我们觉得这个,怎么讲?就是轮回世间当中的话,一会儿哭,一会儿乐,这些说明我们没有见到这个本来面目,即使见到的话,马上被遮蔽了而已。

“不显德”,不会显现什么?不会显现那种色身和法身的这种圆满的功德。

我们讲了64个色身和法身的功德,这些都是不显——色身和法身的这些功德显不出来。本来是我们都已经具足了如来藏,大家都知道,学过《宝性论》都知道,每个人都是已经有这样的功德,不然的话,我们不可能,学习过程当中有开发的这种智慧。但是因为障碍的原因,就是不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我为什么那么笨的话,其实这个偶然的这种障碍把我们已经遮住了。

就像今天下午为什么天气那么冷呢?因为云雾把这个太阳和整个虚空已经遮障了。遮障以后的话,那世间的这种狂风也好,世间的这种寒冷也好,都是此起彼伏的现前,是这样的。

接下来下面讲:如云。

如云降雨庄稼增,无明二取心云涌,

下面是对比的比喻:

降善恶业雨所生,果即三界轮回性。

它这里是说:就像云从空中降下雨来,那春天的这个庄稼,不断的增长,很快的时间当中也会成熟的。同样的道理,无明的这种云,或者无明二取的心的云,在我们法界的心间当中如果涌现的话,那降下什么呢?就是降下善业和恶业的这个雨出现。

我们有了无明的这种二取,有了这个无明二取的话,可能我们一会做随福德分的善事,一会的话造各种各样的恶业,造了这个善业和恶业。那么有了这个善业和恶业的话,它的果就是“三界轮回性”。

这个果的话一定会出现三界轮回性。这个时候就像《宝鬘论》当中:“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整个轮回也会这样转的。还有《圆觉经》当中也说:“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圆觉经》当中也是有这样的道理,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这个佛性被云遮障以后,可能造各种各样的业,造了业以后的话,在轮回当中,无始无终一直的流转。

我们为什么是漂泊在轮回当中呢?在这里用简明扼要的道理来说得比较清楚。

有些人经常问,我们的这个本基到底是怎么样?到底当中为什么是这样。其实刚开始众生的佛性,它的本性是光明,我们自己想的话也是这样的,它是无为法,就是如来藏。但是因为被偶然的这种障碍所遮,这一点的话,不仅是我们密法当中,显宗当中也是会讲的,哪一个宗派的话,没有什么差别的——我们无始以来都是以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二障客尘来遮蔽。然后众生漂泊于三界轮回当中,这个没有什么其他的差别。

那下面就是讲三界轮回当中是怎么样以习气而显现的呢。

辛二(广说)分二真实宣说三现自性遮破于彼邪分别。

壬一(真实宣说三现自性)分三略说广说摄义

这个很关键。这个有略说和广说,麦彭仁波切科判里面没有分。

癸一、略说

尽所迷现三习气。

所有三界轮回的这些迷乱显现的话,实际上是依靠这三种习气而出现的。

那怎么出现这三种习气的,下面每一个都已经讲了。

癸二、广说

境之习气器世间,依彼色等五种境。

义之习气八识聚,依彼一切善恶业。

身之习气六趣色,依彼一切诸分支。

这个很重要的。我们在学其他论典的时候,经常是境、义、身,这三个字不是很好解释的,但在这里讲得很清楚。

我们在轮回当中是怎么样漂泊?实际上是有三种习气作为因。

三种习气里面第一个习气就叫做境的习气,外境的习气。外境的习气,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山河大地的器世界,包括地球也好,大海也好,或者说是整个这个世界的话,我们经常承认的这个我们众生存在的这个世界,就叫做是器世界。这是一个。

还有“依彼”,依靠这个器世界的话,有情世界。有情世界的话,我们六道轮回的这些众生都是可以说。

然后“色等五境”,色、身、香、味、触,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或者说整个外面的这个世界,这个可以叫做是一种所取分别。

我们的这个习气,是一种习气因,但是它显现为外境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这种色、身、香、味、触的这个部分,这叫做是境习气。

第二个是义习气。义习气的话,有些是意识的意,也有这样的。但实际上藏文当中是敦,敦的话也是这个义,这个义可能比较适合。

“义之习气八识聚”,大家都知道吧,八识聚的话,我们的这个阿赖耶,阿赖耶识,然后阿赖耶当中开始出现五种根识,这就六个了;在这个上面加上意识和染污意识,这样的话总共是八识聚。那依靠八识聚出现什么呢?一切善和恶的业。

其实它是能取分别念,怎么依靠这个能显现呢?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阿赖耶上面它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种子,接受一些习气,这个将来可以成熟无色界的一切显相。

然后阿赖耶识上面也是显现各种显相,这个是色界的,包括它的五根识的话,在这里也可以取受。意识和染污意识的话,它的这种习气慢慢现前欲界。这样一来,这个八识聚实际上是所有轮回的根本,这个叫做是义之习气。

为什么叫义之习气呢?要会讲,这个义就是指能取分别念,能取分别念的话,依靠它,可以造善的业,善的业转生于善趣;恶的业就转生到三恶趣当中。所有的这些心和心所要中断的话,其实需要般若空性。如果没有般若空性的话,我们整个阿赖耶和阿赖耶习气,或者说是八识聚的这种习气带来的这种外面的各种各样的三界的显现,很难以断除。

这个叫做什么?就是义之习气。

然后第三个的话,身之习气。身之习气的话,实际上就是六趣的色。色的话指的是身体,地狱、饿鬼、旁生,然后人和非天,天界的这种色身的身体。依靠这样的色身的身体——其实这样的、依靠色身的身体,实际上也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本体,是各种各样的支分组成的。

我们知道这个身体的话,手啊、脚啊、头啊,各种各样的,像车的话,就像《入中论》里面讲的一样的,就是各种零件和各种支分集聚成,称之为是车。

我们这个身体的话,也是各种片段,各种零散的东西集聚成这个身体。其实身体它是一种皮壳,是我们假立的一种名称而已。连梦中的话,我们有时候也是执着自己有这个身体,实际上梦中的身体,跟我们现有的这种身体的话,应该在某种意义上面是没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个境是外面的世界,义就是内在的心识;身的话,就是我们六趣众生自己的身体。其实这三个字能包含所有的一切法。

所以唯识宗对这个名词,这三个字也是很重视。但是唯识宗跟我们的中观的有些说法还是略有不同。

那么接下来就是刚才三习气的道理,有一个略摄,一个总结。

癸三摄义

阿赖耶上三习气,无始留存串习彼,

生生世世如是现。

我们这个阿赖耶上面的话,其实有三种习气。阿赖耶上面也有外境的习气,也有内在的这种八识聚的习气,阿赖耶本来也是其中一个。然后还有我们身体的习气。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长得也不相同,这个习气也不相同,然后性格也不相同,身体形状也不相同,身体的这种质量也不相同,有些是天天多病,有些是长的也可以,各方面的话,显的也比较不错。

其实我们每个众生的阿赖耶上面很多的因缘,变成一个很细微的这种习气。就像我们现在手机里面很小的一个芯片,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但是其实它也是一个很小的一种因缘。

我们这个阿赖耶上面也有这样的一种——将来可以产生外境的,产生身体的,产生各种心态,我们这样的一种习气。

所以依靠这个习气的话,无始以来留存在这个上面,就像是三种不同的种子一样的。三种不同的种子的话,种子的时候你就看不出来,好像三个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三个种子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完全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是讲,我为什么那么穷,我为什么那么难看呢?我为什么是那么烦恼重,我为什么是那么倒霉,我为什么是那么痛苦,我为什么是那么焦虑,我为什么是那么的走投无路……,等等。很多人都是负面的也是很多。

也有些人说:我为什么那么富裕,我为什么是那么好看呢?我为什么是那么快乐?我为什么是那么坚强?我为什么是那么有智慧?我为什么是那么有悲心呢?其实这些应该是不同的习气,包括身体也好,真的不同的。

两个双胞胎的话,有时候还是是不同的。两个双胞胎的话,我们外面看来,这两个各方面的因缘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他们长大之后,一个特别难看。我以前看到过两个双胞胎,后来给他们配的是两个一模一样的衣服,但实际上衣服是一样而已,因缘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个人的习气、长相,好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我们阿赖耶上面的各种习气,真的是不同的。

因此这样的话呢,生生世世当中也是如是显现的。在这个轮回当中的话,生生世世也是,我们又不断的造善业,不断的造恶业,就是各种各样的习气,自己不断的在那造业,这样以后,以这个因缘就一直在轮回当中漂泊。

我们即生当中遇到这样的法门,前两天也在讲,一方面要广闻多学,确实很重要的,大家学五部大论也好,学续部也好,一如既往的去学习,这个很重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记住两个重要的事情。

一个事情,我们现在光是理论上学这样的五部大论是用不上的,以后我们怎么样用到社会上,这个大家也要想。现在大家要学会一种真正的帮助众生的,培训也好、训练也好、锻炼也好,需要这么一个——我在这里听《入行论》,我在这里听《定解宝灯论》也好,《俱舍论》也好,《智者入门论》也好,这个法我自己怎么样修持,然后到社会上怎么用。当然我们每个人并不都是有传法的资格,但是有些人确实是没有这种自私自利的心,并不是想骗别人,哪怕是前行当中有个别短短的一个道理,现在分享给别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个并不是你光想了就可以。

我认识的有一个堪布,确实他的智慧应该是远远超过很多很多弘法利生事业广大的人。但是堪布的显现上,跟人的交往有一种,说什么,请个法的话,反而给你顶一个特别难听的话。所以他可能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那么广。以前我都是认识过一些,我自己也在心里这样想。

我们要做人,学到这些话以后,最关键是可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没有学好,哪怕是你得到了双层学位的话,有时候是真的用不上,人际关系是比五部大论还要难,我真的觉得,五部大论稍微聪明一点都可以,你就使劲背,背中观、背俱舍……。

但是人际关系,我们本来每个人的习气也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很多都是并不是你想到的一样,看起来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这种习气,要针对他们的习气对症下药,自己也是善于处理这些事情,确实不是那么容易。

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法师、堪布、堪姆可能是比较年轻,你可能想的是:只要是我能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机会是有的,这是非常简单的。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可能个人自己没有一个前世的因缘,没有强大的发心,哪怕十个人面前讲一部法,不要说是常年如一日、多少年的,两三年传一个法的,也许不一定因缘具足。刚开始觉得特别——自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有些法师也是一样的,新官,新师上任三把火,有些一上来以后马上要决定什么什么的。

但是弘法利生是要一个长期的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调节,还要自己跟自己的这种位置,在哪种状态下显现什么样的形象等等,诸如此类的。

我觉得以后,我们这里很多的僧人肯定有机会的,以后会有变化的,很多方面是有机会的。但是这个机会呢,在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空间也有一些障碍,但某种意义上不管是在里面、在外面都可以有的。但这个上面,自己平时都要想,看我们《二规教言论》当中所讲的一样的,如何要做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这方面是真的可能要比五部大论还要难,也许你们可能不承认——你看那么难,做人很简单,我只要不说话都可以。实际上也不这样的。

这个很重要,这是第一个方面。大家要考虑,我们要弘法利生,应该是要学会善巧方便,不是你想弘法就弘法。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实修。

以前也是讲过很多,有些事情一定要落于行动上。前一段时间我跟堪布、堪姆也大概讲了,尤其是我们现在五部大论的闻思、背诵各方面可能时间都有点紧,但是像修行的、实修的,那些堪布、堪姆和他们,今年开始,我们每天讲课时间少一点,共同打坐,参禅,看看什么时候开始。我看你们堪布、堪姆刚开始可能有一点,不要说一两个小时,就是坐个半个小时,有时候打瞌睡,这个时候一定要强行的自己要那个……。

那么我们修行的内容,主要比如说像《大圆满前行》或者说我们每天堪布、堪姆所讲到的内容,先做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就开始修。

大家都知道在汉传佛教的禅堂里面,基本上是大家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佛像。我以前在深圳、江西去过很多禅堂,中间有一个佛像,周围一直是打禅七,集体禅修。在藏传佛教当中也是有。

我们从今年开始修,大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比如说身体不舒服或者打瞌睡,分别妄念纷飞,刚开始几天可能会这样,有点累,但是到后来自然而然的,包括我的小寺院,他们有一些修行班,大概20来个人,跟别人完全不同的——别人坐一会儿,东看西看,他们长期修行的人经常可以安住于自己的心性当中。

所以我们修加行也好,修悲心也好,修出离心也好,堪布、堪姆自己想,我们教务这边到时候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们要斩断轮回,即身当中一定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那样的,天天吃、喝、玩,那这样的话,其实不应该到这里来。我说实话。如果你们特别爱吃喝玩乐的,特别散乱,天天都是玩手机的这些人,不配在这个山沟。这个山沟里面出现很多虹化身的,那种虹光身成就的地方。这里应该全部都是修行大乘佛法,这里已经很多都是生起菩提心和生起大圆满觉悟的这么一个非常殊胜的净土。这里并不是你以为天天都是吵架,我们这些都是肯定没有的,但极少数,1%、2%肯定会不会有?所以说我想这些人最好是在这里没有必要呆着,呆着也是浪费这里的资源,浪费这里的空间。你看这里的空间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山沟,这个小小的山沟里面坏人多了还是占位置,不是很好的。应该是真正修行的人,真正闻思的人,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聚在这里修行也是可以的。

如果没有这样,我觉得是在山沟里面承载量是有限的,没有必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真的我们要做一个斩断轮回的,修出离心和修菩提心,无二慧,修密法也好,修加行也好,一定要比较有深度的、有实际的,最后真正在自己的相续当中能生起了:噢,我以前在城市里面的时候是这么坏的一个人,现在可以说超凡入圣也好,完全都是改变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得到这样的话,这里穿个出家衣服,下去的时候烦恼更重,只不过是头发暂时剃了而已,除此之外烦恼更重,造的业也不少的。这样离开的话,我觉得也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我前两天也是讲过,包括这里的水也好,这里的路也好,这里的住房全部都是清净僧众所用的资源。如果不闻思的人享用这里的所有的行住坐卧的资源,我觉得也许可能造恶业,会这样的。虽然你们自己付出自己有的私有财产,但有些时候我觉得是让给别人真正实修的人、真正去闻思的人可能比较好一点。

下面再讲一个颂词。

壬二、遮破于彼邪分别:

下面讲这个。

无知者谓皆是心,于三现义极愚昧,

咎多互乱太过分,请弃牧人恶劣见。

无垢光尊者又生气了,开始——他说:现在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对自性光明也一无所知的、显现境也不知分析的这些愚者们,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山河大地也好,我们经常也说是万法唯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这样的。

这种说法的话与“三现义”,与前面我们讲的三现,一个是境习气,一个是义习气,一个是身习气,对这三个显现的意义非常的愚昧不知,一无所知。

因为我们知道是如果三现都是心的话,这个义习气全部是八识聚,但是身体跟外境不是心,这在名言当中完全是分开的:外境就是外境,内心就内心。你说外境是你的心的话,那他的身体是你的心,然后外面的柱子是你的心,这样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所以无垢光尊者说对三现习气的意义一无所知,一窍不通。

这样承认的话,“咎多”,过失特别多;还有过失“互乱”,过失混乱;还有“太过分”,有三大过失:过失特别多,互相混乱,还有太过分的。

所以说请舍弃牧人的恶见。不知道无垢光尊者以前是牧人还是农民,他家庭是,刚日托嘎是他后来修行的地方,依止革玛燃匝的地方,他居住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前藏的嘉玛普还是什么,那个地方。

然后他说牧人一般都是很愚笨的,也没有什么智慧的,就像牦牛牧人的话,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就是像那个,反正没有什么——这样的劣见应该舍弃。

这里大家可能要知道,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是:这些显现的外境不是心。外境如果是心的话,比如说我们外面的山河大地,可以看得见的,又可以听得见的,它可以看得着、摸得着的。如果它是心的话,那我们的心也应该看得见、摸得着。有这样的这种过失,有这样的过失。

心是看不着、摸不着一样的话,那么这个外境也是应该看不着、摸不着的,因为外境是心的缘故,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我们的这个心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体性,那这样的话,如果是外境是心的话,那外境也不要有什么颜色、形状,还有体相,这些也不应该有,等等。这个意思。

应该过失很多的,还有一个众生成佛的话,那所有众生也应该成佛,因为在心上面是一体的;一个众生堕恶趣的话,所有众生也应该堕恶趣了,因为在心上面是一体的,等等,这样的来讲的。

然后第二个,互相混乱,互相错乱的过失。

因为外境是无情法。那外境无情法的话,我们这个内心也应该就变成无情法。

还有这个外境是存在于外面,那我们的心也应该存在于外面;或者是我们的心在众生的里面,那这样的话,外面的山河大地也应该变成在里面。也有这样的这种过失。

这好像是互相的过失,反正注释当中的有。

然后第三个,太过分。

太过分的话,比如说一个人转生在这里,他没有来之前的话,实际上也应该在这里。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这个世界以前都是有的。比如说我转生在某个地方的话,其实我还没有转生到那个之前的话,那个地方是有的;那地方有的话,因为这些外境如果是心的话,那我没有转生之前我应该在转生在那里等等。有很多太过分的。或者是身体灭的话,那心也灭,外境灭的话,那心也灭;或者说就像以前《心性休息》里面讲外面的这个山已经起火的话,那自己的心也应该起火啊;如果外面出现大地震的话,那我的心也是应该大地震等等,有非常多的这种过失。

这样的话,那有些人问:“不是佛经当中已经讲,说是诸佛子,万法唯心。万法唯心不是大乘佛法当中不是已经同时承认的,这个难道不承认吗?”

实际上无垢光尊者说在这个地方要分析,分析什么呢?万法唯心,可以在佛经当中有这样的,但是这个指的是显现是心,并不是显境是心。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说,显现和显境,以前好像《法界宝藏论》也好,《心性休息》也好,还有其他的一些论典当中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也讲过很多。

他认为,显现可以说就是境,像我们吃了一些莨菪。莨菪知道吗,就是我院子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那个,那个叫莨菪。它熬了以后——我应该到时候看一下,现在还没有长,到了秋天的时候长,我门口上的那个。然后莨菪熬了以后,吃了以后,就显现各种各样的外面的显相,但这些显相也不是自己的心,也不是外面的这个境,就像是这样的,显而无自性的这个迷乱显相,可以说是自己的心的一种浮现。

显现可以是心,佛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万法唯心也是这样说的。

但是我们不能承认唯识宗所承认的那样的万法唯心。为什么呢?因为唯识宗它承认一个实有的心,这是宗派的一个过失。

而如果我们承认像唯识宗一样的万法唯心的话,那有很大的过失,就像刚才无垢光尊者说的那样,有很多过失:互相混乱、太过分等这个过失,等等。

所以说我们要承认什么呢?我们承认是外境不是心,就像《入中论》里面讲的一样:《般若经》当中境和心都承认为是空性的。然后这个《对法论》当中就是,境和心都有。月称论师是中观派当中最厉害的人,但是他要讲最后诸法的法相的时候,由色声香味触一直到乃至遍知佛果的所有的法相都一一的安立。是在自相空,自相空里面讲的,《入中论》里面讲自相空的时候:一法是为自相空。自相怎么空?其实色的自相是什么?声的自相是什么?每一个法名言当中是有自相的,但是这个自相实际上也是空性的。他也是这样承认的,并没有承认像刚才讲的一样,外境的这些法全部是心,这样的话,就没必要给它安立任何的法相。

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面,可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有部分的大德都认为是万法唯心,包括我们学大手印和大圆满的这些人的话。

显现为心,显现为心是对的。

但是显境为心的话,无垢光尊者肯定把你当作是牧童了,不是学五部大论的人,更不是学大圆满的人呐,从来没有学过任何宗派的牧人一样这样的这个恶见呢,你最好是远离,不要在这里用,不然这是极其愚笨的一种说法。

这个也是应该无垢光尊者也是会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大家也要好好的思考,显现是心,这个是承认的,但显境不是心。

我们这样承认的时候,有时候学唯识宗也好,学《入中论》的开头的时候,好像是不是显境也是唯心的,有好多教证。但是到最后,所有的这个包括《十地经》也好,《楞严经》也好,这些经里面的这种显现唯心的道理都一一的解释,最后确定显和境在名言当中是同等存在的,在胜义当中同等都是没有的。

那佛经里面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心为主,或者是心作为因,等等,以这种方式来解释的,这个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的话,大家也应该知道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是什么样的,对吧?

这个《如意宝藏论》讲到这里。


[1] 《释量论成量品讲解》第36课:下面讲“现前永久无能力”这一科判最后一颂:

心性为光明,诸垢客尘性,

故前无能力。转依彼本性,尔后无能力。

此颂非常重要,前辈高僧大德经常引用,大家应熟记于心。因为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因明,而囊括了整个大乘佛法的要点,甚至密宗中的有些窍诀。其意是说:心的本性是光明,贪嗔痴等烦恼障和所知障是客尘,就像一匹白布沾染了污垢,布是本性,污垢是客尘。或脸上染了污垢,脸是本性,污垢是客尘。所以,光明心性是永恒真实的,障垢客尘是暂时而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