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

第19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明天没有课。星期四和星期五讲《宝性论》。

我们接着讲,昨天前面讲了入城市的比喻。大家应该明白。如果不讲的话,有些不一定能明白。佛教当中有些道理的话,就没有人讲,可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力的话,有些不一定完全能明白。先应该有人来指示,然后自己去领悟,而且所讲到的内容一定要记得住,这个很重要。

我们现在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的人来这里辅导,我希望讲完了以后,自己翻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跟其他的道友研讨,里面有些不懂的地方互相提问。不管学习什么经和论,我们学的过程中要把他搞懂。刚开始学的时候,肯定有人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所以没有讲的话,确实佛教简单的比喻不一定精通。讲完了以后,最好是不要忘失。

前面讲“不舍众生,为求大乘”这个道理,讲了最主要的入城门的比喻。

信相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正念。

今天讲信相菩萨又白佛言。前面有句话,“当行正念,慈悲为首”,就刚开始的时候,也说怎么样修大乘佛法的时候,要行持正念,要以慈悲为基础来修行,这样讲的。这样的话,前面包括讲出离心,入大乘的道理,都已经讲了。这里讲什么叫正念,怎么样行持正念呢?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法。世尊。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藏文中有个“答曰”。其他当中也有。佛陀回答说,当行不生不灭。怎么样修正念呢?修正念要行持不生不灭。佛陀当时回答的是不生不灭。

信相菩萨继续问,佛陀,您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话,哪一个法不生,哪一个法不灭。具体是什么意思,这样问的。


善男子。使恶法不生。善法不灭。


佛陀又继续回答。 这个所谓的“不生不灭”,使恶法不要产生,善法不要灭。这里不是从胜义角度来分析的。从世俗角度来讲,我们相续中恶法不要让它生起,已经生起的尽量灭掉。善法没有生起的让它生起,生起的不要让它灭。我们经常说的叫“四正勤法”,四种正勤,刚才提到的这四种法。

意思是说,以正知正念来修持佛法,怎么样修呢?日日夜夜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哪怕是很小的恶法,尽量让它不要生起。一旦生起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依靠对治法尽快灭掉,根除、铲除。如果善法没有生起的,想尽一切办法在自相续中生起来。已经生起来的,又想尽一切办法,不要让它灭掉。

比如我们有一点出离心,无常观,皈依三宝的虔诚的心,这些想尽办法维护起来。不要让它消失。否则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讲的一样,有些修行人,刚开始的时候善法具足恶法少,后来慢慢恶法全部具足,善法变的没有。就像茶过滤一样。茶过滤的时候茶渣留在后面,精华已经流下去了,漏了。这个是不应理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弘法利生的人,应该是时时刻刻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的相续。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人,不可能相续中一点恶法都不生,是不可能的,但是生恶法的时候尽量忏悔,尽量的去改掉自己的习气,发现自己,这样的是很好的。否则的话,自己没啥感觉。说恶法的话无所谓的,说善法也是没有兴趣的。那性格真的是很可怕的。与法越来越遥远,越来越远离。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我们现在遇到这么好的佛法,这么好的环境的时候,如果相续不能改变,那么即生中的相续实在是刚强难化,无药可救,确实就没有办法。

比如说在喇荣这么好的道友,这么多的金刚道友,这个地方殊胜具有加持力的圣地,我们这个法也如此殊胜。在这些因缘具足的时候,相续还不断的越来越恶的话,那真的是没办法。佛陀现前的话,也没办法。所以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呵斥。以前前辈大德惩罚自己,是不吃饭,不睡觉,有时候是惩罚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来行持善法,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恶法不要生起来,善法不要泯灭的。

若修此行。行于三界。习五欲。无能为污。


如果修这样的法,行于三界。结习五欲,这里“清习”改为“结习”,“五欲”是五种妙欲,色身香味触的执着。结习的话,连同他的习气,无能为染。如果我们天天以正知正念来行持正法的话,虽然在三界轮回的苦海当中,五欲六尘不会染污你的相续。让我们在轮回中尽量的属于比较清净的。

善男子。欲行三界。济度众生。应以十法。

佛告诉信相菩萨,如果我们作为一个菩萨,想行在三界当中,想度众生的话,一定要十种法,不可缺少的。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也是:我以后要度众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我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度众生。我先从自己的父母开始,然后自己的邻居开始,我一定要狠狠的把他们度到极乐世界去。但你要想度的话,先要学这十法。不然你刚开始的梦想都是很好的。你在寂静的山沟里面烦恼也少,环境也比较不错,这里你想度众生也是很美好的,我们也是理解的。但是到了红尘当中,到底是你度他们,还是他们度你,也不好说。你刚开始度他们,过一段时间,他们开始教训你,度你,有可能的。

所以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菩萨来讲,度众生一定要具足这十种法。今天一定要好好的学到,你自己看有没有把握,以后能不能用这十种法来度众生。

游于三界中。顺世俗文字。说有三世。无上菩提,不在三世。

我们要游方在三界轮回当中的时候,必须随顺世俗的语言文字、世俗的习惯来开始度众生。这样肯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三界中,按世俗的语言文字,按照世俗的名言理念,一定要具有三世三界。

无上菩提,不在三世。达到最高的无上菩提的境界来讲,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了不可得的。《金刚经》也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不可得,世间也不可得。世间物理学家也认为时空都是人们的错觉。那这样的话,在无上菩提的境界来讲,那三世都是不可得的。

究竟菩提。不堕众数。何况三世三界众生中。

因为在最了义的究竟菩提境界当中,可以说是不堕任何的数字。任何一二三也好,世间的所有数字,都没有这个概念。一都不存在的话,更何况是其他的数。

更何况三世三界中。后面的“众生”两个字不用。不说敦煌本,哪一个。我们在这里需要改的话,就直接改了。不然字面上分析的话,耽误很多的时间。因为《圣大解脱经》后来有一些校对的时候,里面也加了一些字。有些不用的话,我还是有根据敦煌本,大正藏进行对照的。所以好多理由,没必要讲。

意思是说,不堕任何的数字,更何况三世三界。这些都是根本没有。这里说最究竟的意义上,确实也是三世三界数字都是没有的。在胜义当中也好,究竟菩提当中,没有这些。

前面我们讲到菩萨度众生,需要十种法,哪十种法呢?

何者为十。一者于誉于毁。心无增减。

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度众生的过程当中,难免别人对你有赞叹,难免别人对你有毁谤、诋毁。这些诋毁也好,赞叹也好,心都没有增减。这是第一个条件。这个很难很难。

我们一般来讲,很多人赞叹的时候开心。有时候旁边的人故意赞叹。能看得出来:你讲的很好啊;你长的很好啊;哇,坐在周围都是有香香的味道啊。有些人故意在有些领导,表面上领导看起来身体特别难看,就故意说:“你身体好好看啊!”很多人故意赞叹,这样也有。在度化众生过程中,难免听到各种各样对你的毁谤,对你的诋毁,对你的谣言四起,各种各样都有。

但在这个时候,真正有利他心的菩萨,不会因为赞叹而沾沾自喜,因为诋毁而痛苦不堪,不会这样的。我们以前经常用《萨迦格言》里的,不以赞叹而高兴,不以诋毁而不喜而烦恼。自己具有什么样的法相能安住,真正的一些大士也是这样的。《入行论》当中也是有,赞叹你的时候有什么可高兴的,同时也有诋毁你的;如果你收到诋毁的时候,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同时也有人赞叹你的。

所以赞叹、诋毁,对心灵起到一些作用。但是你能平衡的原因,很多的傲慢等的心态不断增上的话,也没有必要。其实“赞”和“毁”,只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我们世间的知识来讲,比如要说出的话,先有分别念,用风来振动喉咙的韧带,然后声波不断的扩大到外面,然后传到别人的耳膜当中去,这个时候接受,现在人的说法,然后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念开始取舍。 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不管是赞叹的声音也好,诋毁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微尘。但这种微尘本体上是不可能成立的,空谷声一样的。

以前我们学院有一个堪布,经常给老百姓讲的时候:阿底峡尊者说,“一切声音都如同空谷声,不要嗔恨,不要贪心。后来他自己遇到别人的一点诋毁的时候,就有点心里不舒服,有一次跑到我这里来了,我就故意学一学,你不是经常给老百姓面前讲:阿底峡尊者说,“一切声音都如同空谷声,不要赞叹而欢喜,不要诋毁而伤心。”他说:“是,是,是,我说是说,但是现在问题还是比较麻烦。”我们说的时候都是很容易。

实际上真正遇到事情时候,确实也是,别人赞叹的时候可能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欢喜。别人诋毁的时候有一种痛苦。很多凡夫人来讲是这样的。修行比较好一点的话,对于别人的赞叹和诋毁完全是调心。这个是很重要的。其实你要想度化众生的时候,接触一些不同的人。赞毁的声音都能听到。


在《苦才是人生》里面比如纸上面有一个黑点。黑点相当于别人对你的诋毁,如果我们心一直抓住黑点不放,本来还有那么大一块白的,你的心不专注于这里,唯一的,比如别人说你可能偷东西,这个声音一直挂在心间,可能确实修行没有办法增上去。弘法就更不用说。

自己修行我觉得稍微好一点吧,自己还是忍得住,尤其是弘法利生,要摄受众生,能忍受弟众的邪行,这个是很困难的。没有一定的心力,可能度众生还是比较难的。如果想要度众生,要有心里的准备。

《大智度论》也讲到:有一个婆罗门,对释迦牟尼佛用五百个言辞来赞叹,然后赞叹的时候,佛陀也面不改色,也没有显的欢喜。后来婆罗门用五百个攻击他的语言,他依然是面不改色,也是一样的。像佛陀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但是只要很好的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有帮助的。第一个条件,对赞毁不增不减。

二者若闻善恶。心无分别。


如果听到善和恶,刚才那个是对自己,这个是比较别人的好也好,不好也好,或者是善也好,恶也好。这个时候,心不会去分别。你会想好的不一定是好的,不好的不一定是不好。

佛经当中也经常有:“一切法各个都是无有确定相”。一切的法也没有真正的确定的相。恶可为善,善可为恶”恶可以变成善的,善可以变成恶的。有些人可能现在很好的,但是很快变成坏人也有。有些人是非常恶的,但是很快的变成善人,也有这个可能。所以善和恶不是完全能确定。所以你的心也不要过早去分别:这个好的不得了。

那天有个部门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我今天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人,就是他如何如何好。”我说:“你先暂时不要赞叹吧,再做一年。”结果干了不到一个月,这个干了是什么坏事啊。有时候我们对有为法不要因为善而欢喜,不要因为恶而伤心。没有必要听到善恶很多法不是完全能确定的。这是第二个法。

三者于诸愚智。等以悲心

这是第三个法。我们在度化众生的刚才当中,也可能有愚笨的人,有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我们平时对有智慧的人着重培养,有希望有前途的。愚笨的人就觉得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要放弃的。

实际上也不一定是这样的,看起来比较愚笨的,周立盘陀一样的,他还是后来对佛教有贡献的。看起来聪明的像善星比丘,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当时能背大象能背的这个书,还有善星比丘十二部经完全能精通。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分不出来,看起来有智慧的话,不一定是真正对社会有贡献,对你有利的。看起来是特别愚笨的,也许对你有很大的利益。

现在世间学校好多老师都这样的,比较弱智的,贫穷的,难看的这些学生,老师都看不起,看不惯。比较好的,有财富的,相貌比较不错的,智慧也比较不错的,这些人着重培养。好多老师都会这样的。但实际上,长大以后也是不是真实这样也很难说的。所以我们用平等心来对待所有的有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包括有些法师对看起来很有智慧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他诽谤也是很厉害的。刚开始有些法师也有失望过,有些是有些希望,以前有一些他如何如何,在我面前赞叹:他背诵很厉害,五部大论学的特别好。过一段时间,没有想到,这个人是这样的。有些人一点希望也是没有,精神也是有点问题,这样那样的,后面慢慢的精神也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聪明了。最后他是最有希望的。

所以华智仁波切在《前行》里不是讲嘛,有些人上半生是什么样的,下半生变成什么样的。我们平常的经验也是能看得出来。从《宝性论》的角度来讲,有如来藏的所有众生都一视同仁。这里智者和愚者同等对待。这是很好的。

以前法王如意宝,除了特殊情况以外,对弟子没有特别赞叹的,没有特别诋毁的。没有说过失的。平等的给大家讲经说法。有弘法利生愿力的人,依靠他自己的力量,自然在公众面前会出现的。也是很好的,不然为我们刚刚培养人的时候,对个别人希望也是特别大,结果现在有些法师,包括佛教当中堪布堪姆对个别的人特别有希望的,后来呢,有一些离开了,还俗了,就是法师也是一段时间吃不下去,睡不着觉。也有这样的。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的,比如自己希望很大的人,突然离开了,并且做了很难想象的事,很伤心。现在孔子说的五十知天命,所以我就基本知道是什么样的。你太赞叹没什么用的,坏也坏不了多少,好也好不了多少。对轮回看的比较清楚。但有些年轻的法师认为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我的某个弟子非常的好的,将来肯定是他有希望的。

四者见上下众生。意常平等。

见到上等的众生也好,下等的众生也好。都要平等的。上等的,比如上师、活佛这些。下面的乞丐也好,最低贱的。我们的行为,上等者来的时候,拿着哈达,恭恭敬敬的。下等者来的时候,送送送,去去,连门都不让进来。实际上哪一个是上等的也不好说。也许上等是一个魔的化身,下等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也很难说。

因为我们有时候众生,确实前辈的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的话,很多的大德,刚开始显现的也是很低劣的。世间当中有时候也很难发现,哪些是上等的,哪些是下等的,很难发现的。

以前德格印经院,刚开始的创始人,当时的一个法王,君主,叫丹巴泽仁。他微服私访,视察民情。经常要求不要收官税,不要收过大的税,这样的。有一次他装着百姓去码头去看,那些人特意的收很多税,增肌很多路费。其中有一个人,他看过国王,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说:“这个人的头很像国王,狠狠的打他。”实际上就是国王,那时所谓的电视也没有,丹巴泽仁没有头发的,头比较光光的,以前那个人在高座上是看过的,这个人很像国王,狠狠打他。国王回去以后,很伤心的。下来命令让他们不要收老百姓很多的税,但是下面都不听的。所以他装着这样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不了。以前康熙皇帝和乾隆也经常这样的。从大乘佛教诸佛菩萨的化现,更不能发现。那天有一次我去哪里啊,有一个门卫把我的批单拿下来,不要上去,很凶的。我用批单蒙着头,他反而拿下来了。很厉害的,凶的很。

对所有人的平等的心,这个是很好的。有些人一说领导来了,发疯了一样,对下面的人特别恨,表情马上就凝固了,这样很不好的。像喇荣都是平等的。包括有些供品买的东西,这个是上师的;这个是活佛们的。有些买个花,好吃的东西是给上师留下来的,你们不要过来,不要过来。下去——下去。

五者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

别人对你轻毁也好,别人对你做供养,心不要有分别。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做得到,像其他人,一个天天诋毁你,一个天天供养你,要平等的话,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的。看到诋毁你的人一个态度,供养你的对你特别好的人另一个态度。

就像佛陀当时因地的时候,《大庄严论经》:“右以旃檀涂,左以利刃割,与此二人中,其心等无异。”比如罗睺罗那样的,以赞叹的妙香来涂你到身体,还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的人,以利刃开始割你的身体,像佛陀对两个人同样的对待。

我们完全做到这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尽量的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因为别人对你好,对他特别贪执,很多行为偏向于他,对你有点不好,你就非要当面也好,暗地也好就害他。我们藏地有一个说法:对不喜欢的人,连身上有一个小虱子故意扔到他的身上。有这种说法。有些人一直想害他,但是其他没有办法,只有自己身上找到一个小虱子,把它拿出来,扔到他的身上,这个是害别人的一种表现。这样不是很好的。

真的有些人心很坏的,一直想报仇,其他实在没有能力的话,就说他坏话,到处造谣。作为大乘佛教徒真的是很不应理的。没有完全的无二心,很难做到。但是自己学了那么多大乘佛法,至少也是有一种这方面的修行。

六者于他缺失。 莫见其过

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直指指点点看着别人。对自己身上的过失根本看不到,对于别人什么样的过失都能找出来。

作为世间人不可能一点过失没有,佛名经》中云:“人生居世,谁能无过?”人住在这个世间,哪有没有过失的?经中又云:“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夫,而当无过?”像阿罗汉他也有习气,包括身体和语言的业,比如哈哈大笑、身体跳跃等。更何况凡夫,凡夫人肯定有很多的过失,没有必要特意找出别人的过失。这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尽量观清净心。

《宗镜录》:“心若正,万法皆正。心若邪,万法亦邪。”如果我们心很正,看到这个世界就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错误;如果心有问题,那你所看到的世界也是有颜色的。

从喇荣来朝拜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心很清静:“哇!这里是清净的刹土,红色的世界,这是不是莲花生大士的红色净土啊?是不是极乐世界啊?”有些心不正的人:“啊!这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气候也不好。”有各种各样的。我们身边的人也有,如果心很正,不管是谁,修行都是很好的,各方面都很善良;如果自己修行不好,周围也有一种气场全部被染污了,世界也变的很丑恶。

所以看到别人的缺点,首先应该想到是自己的过失,别人不应该会有这样的过失,要这样想。

七者见种种乘是一乘。

佛陀所宣说的各种大乘、小乘、密乘,或者说九乘:声闻、缘觉、菩萨乘,事续、行续、瑜伽续,玛哈约嘎乘、阿纳约嘎乘、阿底约嘎乘,还有很多乘。这些乘究竟来说,就像前面讲的一样,认识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如来藏的本体究竟为一乘。

各种各样的法门,最终了悟心性只有一乘。

八者若闻三恶。亦勿惊怖。

如果听到了地狱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意思是地狱方面各种各样的事,还有恶鬼和旁生,这时候你不应该产生恐惧。

这里的恐惧不是像现在没有信仰的人:“我不怕死,下地狱也无所谓,生恶鬼也没什么,转旁生也没什么,也许根本没有三恶趣。”等等。这是很愚蠢的不害怕。如果他真的遇到三恶趣,最后还是会害怕。

真正没有恐怖,就像大圆满中讲的对净土没有希求,对恶趣没有担忧,达到这种最高的境界,无忧无虑,这时候对三恶趣没有恐怖,所以菩萨达到这样最高的境界,对三恶趣没有任何的惊怖。否则对三恶趣害怕,对人世间这个也害怕,那个也害怕,如此连度众生的勇气都没有。有些人特别害怕这个事,害怕那个事,特别害怕下世堕落,这样的话,在度众生的时候,他就没有勇敢心。

九者于诸菩萨。生如来想。

对所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都要如来想。有些经论中讲到,菩萨是如来的因。在印度的习惯是对月亮的满月不顶礼,会对初月顶礼。行人应该对菩萨顶礼,顶礼菩萨就是对如来的顶礼。

凡是对菩萨,对发了菩提心的,到底哪些是发了菩提心,哪些是没有发菩提心的很难说,所以对于看到的众生应该想:这是佛的化现,是佛的现相。如果能这样想自己就不会造业。

十者佛出五浊。生希有想。

像这样五浊的时候,佛陀已经出世,并且转了法论,而且佛法也留住于世间,这是非常难得和希有,自己要经常这样想。

我也经常这样想:我们生在南瞻部洲佛法兴盛的时候,尤其遇到了这么好的大乘佛法,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有时候看到烦恼重,整个世界不管什么群体的众生都很乱;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乱世中,遇到了佛陀出世,而且佛法还没有隐没,传承还具足,在这样的世界是非常难得。

在座的各位也可能会这么觉得:我这一辈子的人生,也许在多少万年中是最有意义的,因为遇到了大乘佛法。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念。这些很重要。

菩萨如是。具足十法。断除愚痴烦恼结习。无能为障。

菩萨如是已经具足了这十法,如果菩萨具足这十种法,烦恼和烦恼结的习气就不会对你有障碍,或者说不会有害,烦恼不会对你有染污。作为一个菩萨,因为具足这十法很重要。如果具足这十法,无论在哪个世界中,不论在哪里,都不会有痛苦和染污。

我想这里一定会有很多弘法利生非常伟大的人,有些也许不是特别出名,但是在自己的地方,他的修行很好,有很不错利益众生的事业。但是在学的时候这些一定要记住,否则像很多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在闻思中成长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一旦接触世间人才发现很复杂,心就开始变得脆弱,最后什么事情都没办法面对,得抑郁症,或者自杀。

作为佛教徒,尤其是弘扬大乘佛法的人,应该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就像披上铠甲一样,否则别人的诋毁、诽谤,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段时间,最后没有一点结果,可能会很伤心,如果心力不足,在浊世弘法利生是真的很难很难。

有时候我也在想法王如意宝、前辈大德们真的很了不起,否则在浊世弘扬正法,摄受众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如果具足这十种法,烦恼习气等各种业障,对你不会有损害。

菩萨大士。游三界中。以大悲为本。处此秽土。 和光不同尘。是名难思议。

菩萨大士。游三界中。以大悲为本。具有这样十种法的菩萨大士,云游在三界轮回中,以大悲心为前提,既然处在五浊恶世,各种各样会晤的世界中,和光不同尘。是名难思议。这样的菩萨,虽然身体住在五浊恶世,在凡夫野蛮的群体当中,但是心不会被染污。

有的地方叫“和光同尘”,这是个中性词,意思是和光一起,和它的尘也一起。但是菩萨跟浊世的众生一起,一方面会随顺他们,“和光”,把自己的光和他们融合在一起,否则,一直高高在上,你的光环众生享受不到,那就没办法度化他们。应该相应、适应众生。

又不同尘,不能和他们完全同流合污,因为凡夫人有很多贪嗔痴的习性,如果完全和他们一味一体,最后自己也无法自拔。所以我们经常说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污。自己应该有一种很清净的生活。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云:“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以前在第五品中讲到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说,如果有人问到上师的法相,因为上师为了引导世间中的这些众生,很多地方要和众生相同,不管吃饭、走路,包括生病、发脾气等,和众生要有同样的习气、行为、生活,要有同样的感受等,这些一定要跟众生相应。但是因为他的境界,和世间人的行为不同,因为他已经超出世间的缘故,和一般的众生又与众不同,因为他的三门和众生的三门不同,他的三门是为了利益众生,经常处于清净的状态中,所以是和光不同尘。

以前慧远大师在《涅槃经》的注释中,还有有很多汉代的、古代的大德们,经常会引用这个和光不同尘的名词。道教的《道德经》中有:和其光,同其尘的说法。整个意思有不同的解释。

大家要记住的是:以后度化众生,我们的光要和众生和合,不然没办法度化众生。但是也不能完全和他们打成一片。有些法师去弘法,结果永远不回来了,他的光和尘都融入这个地方了。我相信刚开始光是和的,尘不同,最后慢慢的因为尘的力量比较大。有些法师说:我要去弘法利生去。最后不知道弘法成不成功。

作为菩萨弘法利生应该和光不同尘,这个很重要。就像无垢光尊者讲的一样,有共同的地方,也要有不共的地方,共同的地方就是随顺众生;不共的地方是我们作为佛教徒,和外道徒或者其他世间人一起,应该有共同的生活,不能像有些人,和他一起吃饭的时候也要拿个转经轮一直转,就像疯疯癫癫的,真正应该修行的时候却又看电视。不需要的地方和别人完全同尘,应该和别人和合的地方又自己装着一套,好像自己很有修行境界一样,最关键的修行境界却没有,不需要的又装着有,这是不合理的。

我也经常和大家讲,尤其是对于身边没有信仰的,刚开始不要有很多的否定,不能这样戴帽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稍微学一点戒律的人,自己不好好做,对自己不约束,对别人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作为菩萨一定要看场合,哪些地方能说,哪些地方不能说,不一定你懂得的在任何地方都去运用,作为菩萨应该要了解事和止事,了解地方,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况下可以说佛教的道理,在哪些地方不能说,这个一定要分清。


和光不同尘有很多的意义,希望大家过后再想一想,在以后度化众生的时候是和光同尘、不合光不同尘,不和光同尘,还是和光不同尘,一共有四种类,自己应该观察。

佛教主要讲的是和光不同尘。这是菩萨度化众生很好的一个方法。所以菩萨在三界中度化众生是真实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一个人依靠菩提心,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是真的不可思议,菩萨一定有和光不同尘的特殊行为。否则,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些菩萨有这么大的心力?有些再怎么样也没办法,这个原因是什么?这方面也值得观察。

下面是以偈颂的方式宣说,这个比较好懂,在字面做个简单的解释。

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 此土须臾间。行慈及大悲为最胜


如果有人在清净的国土中,持戒满一个劫,这个功德非常大,自然不必说。但是有些人能在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在短暂的须臾之间,短短的一瞬间,行持慈悲心最胜,就是超过在清净国土修行的功德。


身语及意业。悉皆获清净。若人与此土。起身口意罪。应堕三恶道。现世受得除。

如果有人在这个五浊恶世的刹土中,生起了身口意的罪业,身体造杀盗淫,口说妄语,离间语等,这样的罪业一定会堕入三恶道当中。如果你在现世受了慈悲心,刚才所说的罪都得以消除,全部遣除。

菩萨生此土。不应怀忧怖。 设有恶道罪。头痛则得除。

如果有些菩萨在娑婆世界中,不应该特别恐怖和担忧:我度不了众生怎么办呢?现在考试不及格怎么办呢?背书没办法,发心也不成功,负责人不满意,早上吃的不好,晚上睡得不好……有些菩萨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担忧,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怎么办呢?

这里说你不用担忧,为什么呢?如果你有了堕入恶道的罪业,南瞻部洲是业地,如果造一些善业,在很快的当中就可以消除,比如念观音心咒,闻思修行等,如果来世要堕恶道的罪业,在今生中的头疼,或者胃疼,把来世的很多恶道的罪业都已经消除了,就像《金刚经》所讲的,后世的罪业,在即生中依靠简单的头痛、胃痛或者简单的一个病痛可以遣除,在即生中重报轻受。如果你们头痛、胃痛等,不用吃头痛药,如果吃了头痛药来世会不会堕恶趣也不知道,因为马上不痛了好了。(笑)开玩笑。

所以者何。若人欲断缚。灭除诸烦恼。虽生此恶土。护法增智慧。

‘所以者何’藏文中是在下面,在这里也可以。汉文里也是在这里。

如果有人想断除轮回中各种各样的束缚,别人对你的控制,你的权利或者业力等很多的束缚,想断除所有的贪嗔痴满溢的烦恼,如果你转生在这样的恶土中,好好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增长智慧,因为智慧的宝剑,会把所有的束缚和烦恼统统毁灭掉,所以不用担心。

尤其我们应该尽量护法,弘扬佛法,对佛法不造染污,尽量护持正法的话,你的业力烦恼等这些统统都会消掉。护法的功德非常大。,

亿劫(十万劫)在净土。常受净戒。不如在此土。从旦至明日。

亿劫,藏文是说十万劫,意思差不多,表示数多。

如果很多劫转生在清净刹土,常常受持戒律,不如在娑婆世界中,从今天到明天之间受一次的戒律,受八关斋戒,或者其他简单的戒律,这个戒律远远超过清净刹土的功德。

在娑婆世界修持善法有很多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见阿閦佛国。西方安乐土。二国甚清净。亦无苦恼名。于作功德。 未足以为奇。

佛陀说我曾见过东方阿閦佛国,西方的极乐国土,这两个国土非常清净,也没有烦恼的名词,在那里做功德,没有什么稀有,因为那里非常清净,也没有烦恼,做功德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值得稀有的。能在娑婆世界做功德,那是非常稀有的。

若人于此土。能忍不可事。亦教人忍。 其福最为胜。

在娑婆世界,能安忍不可忍的事,别人的诋毁、诽谤,谛察忍,说空性的法,对于这些忍无可忍的事,自己能忍受,而且也教他人忍,有时间你们看一下,有一部叫《思益梵天所问经》里面大多数和这里一模一样,翻译也非常相同,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里的偈颂,我大概对照了一下,好多非常相同,那里面也讲到是‘于彼做功德’,还有讲到的是‘亦教他人忍’,‘前人’也是‘他人’的意思,如果在娑婆世界忍受这些不可忍的事情,让别人也是这样安忍,这个福德不可思议,非常大。

是故菩萨。行于此恶土。济度诸众生。勿怀烦恼忧。坚固菩提心。必得无上道。

所有的这些菩萨,在五浊恶世的刹土中,要想度化众生的话,不要有烦恼的担忧。在这个五浊恶世,烦恼特别多,如果天天烦恼深重的话,不值得。一定要有坚定的心,如果没有坚定的心,很多事就很难说。

《付法藏因缘传》中:当时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他去了一个地方,有个人在念一个偈颂:“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不知道水老鹤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他在这百岁当中,没有见到水老鹤的话,不如一日中见到它好。当时阿难听到,觉得他念错了,佛陀圆寂还不是很长,如果这些都念错了很可惜,他就马上给这个人纠正,说你背错了,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阿难就把他的偈颂纠正过来,就离开了。

那个人回去和他的老师讲阿难尊者说他的偈颂念错了,他的老师也许不高兴,就说阿难已经老了,糊涂了,他教的不对,你还是念自己的。后来他还是念自己的偈颂。 阿难再次过来,听到他还是念诵错的偈颂,阿难就说不是给你纠正了吗,你为什么还念这个错的?那个人说:“我的老师说阿难你现在已经老糊涂了。”阿难听到这个话以后就生起了厌离心,把佛法交给别人,自己就示现了圆寂。那时候阿难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别人说他老了糊涂了,他马上就示现了圆寂,可能我们很难想象。

如果因缘具足的时候,不管是阿罗汉、大菩萨,就像世亲论师当时看到出家人种地,他就觉得佛教没有意义,是末法时代了,所以就示现了圆寂。所以阿难和世亲论师的行为,一般人看到会想他们没必要这么伤心,如果我是世亲论师,我造的《俱舍论》那么有道理,即使看到出家人在种地,也会想在末法时代这样的人多的很。

但是因缘具足的时候,世亲论师是这样圆寂,阿难尊者听到这个人说:阿难老了,现在糊涂了。他也不听话,还是念诵自己的一套,阿难因此示现圆寂的。有时候因缘不可思议。

这里说,诸菩萨你们在恶世度众生的时候,不要怀有这种烦恼,一定要坚强,要坚持菩提心,如果坚固菩提心,外面的世界,不管是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改变。

今天主要讲的是心要坚定,在弘法利生中,就像前面讲到以十种法为主,当然有些是大菩萨的境界,可能我们暂时很难做到,比如对三恶道不害怕等,有些境界确实难以想象,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利益众生肯定会成功。

这里讲到“勿怀烦恼忧,坚固菩提心,必得无上道。”如果能做到这样,很快就可以得到无上道。


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


附原文

圣大解脱经ཐར་མདོ།


卷 中


信相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法。世尊。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善男子。使恶法不生。善法不灭。若修此行。行于三界。习五欲。无能为污。善男子。欲行三界。济度众生。应以十法。游于三界中。顺世俗文字。说有三世。无上菩提。不在三世。究竟菩提。不堕众数。何况三世三界中。何者为十。一者于誉于毁。心无增减。二者若闻善恶。心无分别。三者于诸愚智。等以悲心。四者见上下众生。意常平等。五者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六者于他缺失。莫见其过。七者见种种乘是一乘。八者若闻三恶。亦勿惊怖。九者于诸菩萨。生如来想。十者佛出五浊。生希有想。菩萨如是。具足十法。 烦恼结习。无能为障。菩萨大士。游三界中。以大悲为本。处此秽土。和光不同尘。是名难思议。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间。行慈最为胜若人与此土,起身口意罪,应堕三恶道。现世受得除。菩萨生此土。不应怀忧怖。设有恶道罪。头痛则得除。所以者何。若人欲断缚。灭除诸烦恼。虽生此恶土。护法增智慧。亿劫(十万劫)在净土。常受净戒。不如生此土。从旦至明日。我见阿閦佛国。西方安乐土。二国甚清净。亦无苦恼名。于作功德。未足以为奇。若人于此土。能忍不可事。亦教人忍。其福最为胜。是故菩萨。行于此恶土。济度诸众生。勿怀烦恼忧。坚固菩提心。必得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