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提婆达多规定出家人不吃肉有很大过失呢?
索达吉堪布:
来看一看跟提婆达多有关的公案:当年他为了出佛金刚身之身血,并破坏和合僧,且超越、胜过释迦牟尼佛所开创之传统,就规定出家人不许吃肉。但想来任何一个正信佛教徒都明白,提婆达多的禁止吃肉根本就不是大悲心的自然流露。对他来说,不吃肉虽是一种表面看来与发菩提心者相同的行为,但因发心的截然相反,他的这种行为实在是了无实义。由此看来,大乘教义之所以规定禁绝肉食,纯粹是出于大悲心想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缘故,这才是佛陀所制戒律的究竟密意。
——《藏密素食观》
小乘经典开许食三净肉,大乘经典却禁止食肉。该如何理解呢?
索达吉堪布:
若只从佛典的表面文字入手,的确会发现很多所谓的互相矛盾之处,其实这都是佛陀为使不同根基的众生尽皆趋入佛道而采取的方便说法。不这样理解的话,别说吃肉、吃素问题永远不可能搞清楚,任何一个稍微复杂点儿的问题,都不可能在佛经中得到明确、究竟的答案。让我们先来分析分析戒律中对吃肉之开遮问题的阐述:
有些大德认为小乘出家人是可以食用三净肉的,因针对小乘根基之修行人的戒律中并未对之进行遮止的缘故,而修学菩萨乘的大乘行者则当断绝一切荤腥,因大乘经典中严厉禁止饮血食肉之故。另有人认为佛陀对声闻乘行者开许食用三净肉也属权宜方便之暂时规定,后来便对其进行了遮止。故而不仅菩萨道修行人应食素,声闻乘者也不能吃荤……
面对上述种种观点,我们认为,一般而言,完整、究竟地解释佛经密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再三衡量、全面观察且融通显密。尽管在小乘自宗奉为圭臬的《毗奈耶经》中有“诸比丘,我开许食三净肉”这样的言词,而且纵观小乘经典也难见不许比丘吃三净肉的硬性条文,何况在功德光、释迦光等大律师的相关论典中也确实找不到禁绝三净肉的论述。但以大乘观点言之,特别是根据《楞伽经》、《大般涅槃经》等有代表性的了义经典来看,虽说小乘诸经中未曾明言,但大乘教义则坚定地认为,佛陀对声闻乘的开许食用三净肉之规定完全是暂时性的,其后便全方位进行了遮止。如《楞伽经》云:“大慧,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大慧,出家众不得食肉。”又《大般涅槃经》亦云:“善男子,自此之后,我不开许声闻乘行者食肉。”“所谓三净肉乃为方便众生次第入道而言,自此之后,一切血肉均不得食。”从这些佛经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实际上已将原先曾对声闻乘修行人开许过的可食三净肉之规定完全遮止了。这一点正如《学集论》所云:“律藏中开许食三净肉,此乃因密意所需而做之暂时规定。其后,则禁绝声闻、缘觉食一切肉,此等戒律之学处乃如阶梯一般层层深入。以往所言可食三净肉等规则现应摒弃不顾,此后定需强调食肉必堕恶趣之说。”
由此可见,对一些甚深、复杂之问题,不应草率求解,应深入经律论三藏仔细权衡、取舍,从中找到开遮的界限并力求通达佛陀最究竟之意趣,此诚为贯通佛经密意之关键所在。
——《藏密素食观》
在新的时代,佛教出家人为何还是如此保守?
索达吉堪布:
出家人的保守代表了他对自己人格的一种要求。
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一个组织层次越高,其内部规范就会越严格。一个成功的企业对员工要求往往很高,三星级宾馆的服务员和五星级宾馆的服务员在业务水平上肯定是有差距的,因此,出家修行人也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他的言行举止不能跟一般世间人完全相同。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很可怜,有很多约束。其实不仅仅是出家人,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国家领导可以随便去一些场合吗?不行的,他们要顾及自己的形象,很多地方是不能去的。同样的,出家戒律并不是一些无义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使人格更加完善的有效手段。
——《现观庄严论释》
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食肉的大乘佛教徒如何守持菩萨戒呢??
索达吉堪布:
有人想:“汉地《梵网经菩萨戒本》中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食肉教徒对此经作何解释?”殊不知在藏地所传的两种菩萨戒,属于由龙树、无著二大菩萨所传的瑜伽部,均有别于汉地。龙树菩萨的甚深见派菩萨戒中有十八条重罪,八十轻罪,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中菩萨戒有四重罪,四十六轻罪,在其戒条中,虽未见开许处,但也未见遮破食肉。
另外,《梵网经》中此不食肉戒列为四十八轻垢罪之一,非犯根本重罪,与“别请僧”、“不行救赎”、“懈怠不听法”等轻垢罪并列,此后三条均极易犯,并未见重视,独重视此不食肉戒似亦非应理。若想:食肉过患既堕恶趣,则应非轻罪耶?答:这也不一定,因食肉过失虽堕地狱,然仍较易忏悔清净。又如《宣说轻重罪经》说:“比丘犯一白衣轻罪,亦需在复活地狱受八万年苦。”
依据措那•西绕桑波的《毗奈耶根本论•日光疏》所述,在末法时代,能保持根本戒不犯,即为戒律清净。法王如意宝的《教诲甘露明点》也云:“根本堕罪与自续,常非并存为净戒。”于食净肉者来说,别解脱戒未犯,菩萨戒中依《梵网经》也只犯轻垢罪,且此轻垢罪通过忏悔也即可清净。如汉地共称的清净比丘中,也有午后食饭或懈怠不听法者。是故,无论守持何戒,应以戒体之轻重为主,不能仅看表面形象。
总之,戒肉茹素有无量的功德,食肉则有极大过患,但在藏地,佛教徒食用三清净肉于菩萨戒与别解脱戒均不为破,更不等同于杀生与外道的行为。所以,以藏汉为主的所有佛教徒,应该团结和合,互相尊重,不得诽谤,应知都为世尊所传下的清净教派,都有解脱道。广学实证的人,由此可证藏汉互通,显密不违,各派圆融矣。
——《放生功德文》
藏地佛教徒食肉的习俗是由于学习密宗造成的吗?
索达吉堪布:
有人以为藏地食肉是密宗风行所致,事实并非如此。确实基于密宗最高的见地,吃肉与双运、降伏等一样皆属于密宗的最高行为,但这仅对于证悟很高的瑜伽师而言,非一般凡夫所能企及。如大成就者帝洛巴常吃生鱼,那若巴对此未生起邪见,如理依止后,也获得了究竟成就。又如汉地济公和尚一生吃肉喝酒,然人们依然推崇其为圣者的权巧示现,而未敢讥侮或效仿一样。藏地佛教徒食肉的习俗,即是基于高原地理不长庄稼的客观现实,以本师释迦佛在别解脱戒中的方便开许为根据而形成的。
除食用三净肉者外,藏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僧众与居士倡导并奉行素食。五明佛学院每当打斋供僧时,总要准备一大锅素饭,以方便藏汉两族吃素的僧众。在四川省红原县,有一活佛,在他第一世时,发愿七世中不进肉食,现在是第二世,从小见肉就哭泣不已,至今已成年,戒肉茹素依然如故。
——《放生功德文》
转经轮的功德如何?
索达吉堪布:
若想真正获得一些功德,一定要清楚转经轮的功德。佛经中云:“一切世间界充满七宝,以此作供养的功德可以衡量,以大发心手转一次经轮的功德却无法衡量;一切世间界大地的微尘可一一数尽,手转一次六字真言经轮的福德却不可胜数;布施给三界每一众生双目的福德可以衡量,为饶益众生而手转一次经轮的福德却不可衡量……”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藏地有位非常出名的空行母,叫西琼堪卓玛 ,她经常前往中阴界,虽然去过十八大地狱,却没有见过生前使用转经轮的人堕地狱。有些上师说:“即使你杀了十八个人,用转经轮也能遣除罪障。”革萨里尊者游十八地狱时,认识到身语的善业中没有比转经轮功德更大的。莲师说:“善男子善女人,凡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应当勤转此经轮,五无间罪也可依此得清净。”乔美仁波切也说:“造五无间罪、八堕罪以及犯淫戒杀生等重罪之人,只要使用转经轮,罪业根本不会染污自相续,且能获得圆满的解脱。”
转经轮的功德特别大,尤其人在死亡时,如果身旁有个转经轮,那就不需要破瓦法。法王接近圆寂时留下来几种教言,最后一个就是用转经轮,这是法王如意宝的临终遗嘱。上师当时也说了,在身语的所有善根中,转经轮的功德最大,大家一定要使用,千万千万不要放弃。尤其到一些偏僻地方或没有这种传统的地方,应该给众生多结缘转经轮。如果有人死亡,你实在来不及超度,或者没有人超度,或者这个人不信佛教,在他头的方向 放一个转经轮,那他根本不会堕入三恶趣。
这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不得不信服,如果还不愿意使用、不愿意弘扬,那真是太可惜了!
——《六字真言转经轮之功德》
弟子是否越亲近上师越好?
索达吉堪布:
依止善知识因根基的差别而有不同的限度,如地域的远近、时间的长短等。以佛陀为例,有的弟子经常亲近他能增长信心,如阿难尊者;有的经常亲近却反生邪见,如善星比丘。大多数人在长期亲近依止善知识后便不见其功,反见其过,或视若常人,不觉其贵而生厌离。善星比丘伴佛二十四年不离左右,其精研佛法通晓诸多佛理,因此自以为佛学造诣与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差别便是世尊头顶上有个光环,而自己没有。此外他再也看不出佛有什么功德,甚至觉得佛也是凡夫,同样要吃饭、患病,最后生起很大的邪见离开了佛陀。
时值五浊恶世,人与人相处总免不了是非。有的人过分亲近侍奉上师虽未生邪见,但常遭受他人的嫉妒与诽谤,于是生起烦恼。回顾依止上师的心路历程,发现未得多大利益,便开始对上师生厌离心,此时他们即成为善星比丘的传承弟子。以前藏地的某些大德虽然信徒众多,但从不让他们过分地亲近自己,于行住坐卧皆密不人知。弟子们大多都会生起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故将之视如佛陀再世,偶尔被接见,尤感佛恩浩荡,沐浴更衣,觐见之时躬身低头以示恭敬。得受传法灌顶更是激动不已,心里如吃了蜜糖一般甜美,又如揣了只小兔久久不能平静。这些高僧之所以如是行持自有甚深的道理。因为佛菩萨度化众生示现人身,有许多方便善巧的行为常人难以理解,弟子若过分地亲近,通盘“了知”后就很容易生邪见。
世间圣者也是如此。大学者孔子功德深广,众多志士慕名前来求学,但他的邻居却未见其功德而反生邪见。好比滋味爽口、甜美的甘蔗,初次品尝或偶尔吃一次会觉得香甜可口,味道上佳,但若经常食用便觉得无甚稀奇,甚至见到就恶心。同样初次拜见高僧大德的人都会虔诚地求加持、求灌顶,但若朝夕相处,日子一久便觉得“不过如此,与我何异?”了知此理,无论做上师还是为弟子者都应适度地掌握分寸。
——《格言宝藏论》
我们所遭遇的苦乐都是从前的业造成的吗?是通过造善业来消除恶业吗?
索达吉堪布:
月称菩萨言:“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由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有情世界和器世界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别,全部是由心来安立的。而《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说:一切众生都是跟随业力所显现的。此处所说的“业”,并不是说完全由业作为主因,而是在业的辅助下,依靠心识这一主因才得以产生的。
否则,如果认为主要由业产生的话,那与裸体外道无有任何差别了。讲《俱舍论》的时候我们也说过:有些佛教徒,认为现在的一切好、坏现象都是业力现前——头痛是业力现前、快乐也是业力现前。这也不一定,有些的确是业力现前,但有些只是暂时出现的违缘,有关这方面,在《俱舍论》中分为四种类别作了详细讲述。
因此,业只是一种辅助的缘,而心才是造作一切万法的主因。如果通过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完全断除了凡夫分别心,所谓的业也就不可能再有。
虽然就胜义法性而言,没有能忏悔的人,也没有所忏悔的罪业;但在世俗如幻的境界中,能忏和所悔都是存在的。要想将罪业真正忏悔清净,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现行对治力就是以善法的力量强行灭除罪业,可以依靠菩提心的威力灭罪,或者依靠安住见解灭除罪业(即认识到,在世俗中虽然存在如梦如幻的罪业,但在胜义中罪业是离戏的空性,然后安住于这样的见解),也可通过观修本尊灭罪。还可以通过信解大乘灭罪,如《入大乘论》云:“所作重恶业,能深自悔责,敬信大乘法,拔除诸罪根。”
——《中观庄严论解说》《藏传净土法》
作为佛教徒,行为清净不犯戒律就够了吗?
索达吉堪布:
曾有两个比丘去向阿底峡尊者求法,尊者先讲小乘法门,他们都非常欢喜。后来讲《般若心经》的时候,两人便捂着耳朵跑了。阿底峡尊者非常感慨、悲伤地说:“仅仅拥有清净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甚深的见解!”
作为大乘行者,一个是空性见,一个是大悲心。这两者是始终都要依止、不能离开的,这就像不能离开上师一样,一旦离开就可能入于世间法,最终失去解脱的希望。
——《现观庄严论释》
听闻佛法的功德如何?
索达吉堪布:
现在许多人都不了解闻法的功德,所以希求闻法的人非常少,故学佛的人首先应当了解闻法的功德。那闻法有哪些功德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讲了闻法的五种功德:一、“未曾闻者,便得闻之”,没有听闻过的有听闻的功德。二、“以得闻者,重讽诵之”,已经听过的可以再次讽诵。三、“见不邪倾”,即无有邪见。四、“无有狐疑”,即去除心中的疑惑。五、“即解甚深之义”,意为当即就能理解甚深法义。
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讲了八种功德:一、端正好色,闻法后相貌会端严;很多人都喜欢漂亮,那就要好好听法。二、力势强盛。三、心悟通达,闻法以后可以了悟佛法。四、得妙辩才。五、获诸禅定,通过闻法可以调伏躁动的心。六、智慧明了。七、出家殊胜,即出家学道。八、眷属强盛。
此外,亦有颂云:“以闻可入法,闻法能除罪,三门得清净,故闻为最胜。”意思是说,依靠闻法可以趋入正法,依靠闻法能去除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闻法能使身语意三门清净,所以闻法最为殊胜。
《宝鬘论》亦云:“能增智即闻,及思若兼具,从中定生修,获无上成就。”意谓:能增上智慧的就是闻法和思维,如果在闻思之后还能兼具修行,那从中一定能产生修所生慧,如此必将获得无上成就。
《宝积经》还说:一个人以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另一个人受持其一句一偈,后者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前者。
不仅如此,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如果某人听闻佛法,他起码也知道要生起一点信心,因此定会获得极大功德。
关于“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你想去听法,但走了一步路后就打消了闻法的念头,虽然你并没有真正去听法,但这样迈一步的福德也等同梵天的福德。
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梵天的福德有多大,在宋代法贤译师翻译的《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中,对梵天的福德讲得很清楚:“所有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持十善法所获福德,如是挍量于彼福德积成百倍,是即一金轮王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金轮王福德,于彼众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乃至千倍,是即一帝释天主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魔王福德,于彼众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无数百千倍,是即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于二千世界所有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于彼所有福德,如是挍量无数百千倍,是即一三千大千世界主大自在天及梵天福德。”可见梵天的福德不可思议,一般人很难积累这样的福德,但是想听法而向讲法处迈一步,这个福德就等同梵天的福德,那真实参加听法的福德就更不可思议了。
——《藏传净土法》
"法油子"是怎样造成的?
索达吉堪布:
《华严经·菩萨问明品》云:“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意思是,有人被大水所冲,他因为害怕溺水而死,所以不敢喝水,最终渴死在水中;同样的道理,虽然在佛法的大海中听闻了许多道理,但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则必定会双手空空离开人间,那以前所学的广博知识也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华严经》中,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比如:“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可见,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修行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闻思和修行必须结合起来。
因此,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或仅学到一颂半偈,也应落实在身心上。为了能将自己的身心纳入正道,我们还应随时随地这样提醒自己:我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已经听闻了那么多佛法,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而只一味注重广闻博学,那就很有可能成为佛法油子。有些人虽然听了很多佛法,也懂得显宗密宗的教理,但自相续一点都不调柔,完全与正法背道而驰,这就是所谓的法油子。如此之人,还有对佛法不起信心者,他们必将成为善星比丘那样,十分危险。
有些人闻法后生起傲慢心,成为难以调化的法油子,而有些人闻法后相续完全改变,就像氆氇染过色一样,这非常好。我们闻法也应该这样,如果闻法之前自己是个坏人,那闻法之后就应变成好人。在这方面,奔公甲格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出家之前他的言行举止非常不如法,随身携带的是众多锋利的刀子,但听闻佛法后,他却成为一位极为出色的大修行人。
——《藏传净土法》
为什么当一名成功的修行人并不容易?
索达吉堪布:
嘉杰仁波切在《喜乐与空无》一书中说:“在背后推动我们造恶业的力量如巨石滚落一般,无法抵挡;在背后推动我们造善业的力量,却如赶驴子上山一般困难。”确实是如此啊,无始漂泊于轮回的众生,他们造恶业的力量,如同周围的炎热,而造善业的力量如同我用扇子制造的凉爽,力量相差太大了。很多人虽然对三宝有信心,但造善法并不是很圆满,而往往在不经意中,却会造下严重恶业;每个想做佛教徒的人,很希望自己能名副其实,自己所作所为对众生能有利益,然而在巨石滚落般的恶习推动下,有谁能顺顺当当轻易地修行成就呢?
——《泰国游记》
为什么很多人体会不到佛法的殊胜功德和加持?
索达吉堪布: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的确确是这样,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世间的荣华富贵等,一切都带不走。你会发现,当你生病的时候,只有身边比较亲近的几个人照顾你;而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不要说身边的人,连身体都要留在人间,只有意识孤零零地离开。到那时,如果你有善法的种子之外你一无所有。
所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每个人过着比较特殊的生活。如果不深入思考,会觉得人生很美好、幸福,但是你要想一想,人活在这个世间能有多少年?有些人年轻时死,有些人年老时死,不管怎样,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时会发现,佛法的功德和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
——《药师七佛功德经释》
世间事都存在有利和有弊的方面,佛法的情况会例外吗?
索达吉堪布:
世间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观待的,对某方面有利,而对另一方面则会有一定的危害。如古人有言:“有利必有弊。”比如说密法很殊胜,是一个方便、迅捷的法门。对具足信心而且是密乘根基的人传授密法的确如此,有可能今生获得成就,如果不能即生成就,那么在中阴或下一世也能得到解脱。然而如果将密法传给不具足信心和不持守密乘戒的非法器之人,则是误人误己,上师和弟子都会堕入金刚地狱。又如传授别解脱戒,如果求戒的人懂得戒律的学处,发心持守则利益很大,传戒师即是交给他一把开启解脱大门的钥匙。如果求戒的人不懂得戒律学处,不持戒反破戒毁戒,则传戒师无疑是将一把利刃交给了疯狂之人,后果不堪设想。求戒人会堕恶趣不说,传戒师也因此而造了罪业。
就佛法和世间法两方面讲,行事都要从大局出发,看有无大的利益和功德,再三衡量,趋利避害。比如修布施和持戒,一般都讲持戒的功德远远超胜布施的功德,但经中也说,如果是利益极大的布施,暂时可以舍弃微细戒相(非根本戒)。所以了知上述道理后正确抉择是很重要的。
——《格言宝藏论》
为什么不能随便供奉鬼神?
索达吉堪布:
如果对鬼类和邪魔外道的神灵去恭敬供养,反而会遭到种种危害。古代炉霍有一位国王,死后转生为饿鬼道的大魔王,它常常残害牲畜。当地有些人供奉它,以求人畜的平安,虽然暂时起到一些作用,过不了多久更会变本加厉地作危害。人们屡遭灾祸,供奉它也不灵验,就请具有神通的人观察或询问善于占卜、打卦的人,所得的回答都是因那恶魔的违害。世间的鬼神护法不能随便供养,否则总有一天会倒大霉,因为供养它们就必须天天供,而且供品要洁净,如果你因事忘记供养或供品不清净等,这类鬼神护法就会发怒对你制裁。
相反,出世间的护法神都是佛菩萨的化现,比如格萨尔王以及宁玛巴的三大护法神等,不管供养与否,他们都会精勤地护持佛法和修行人。所以应对他们恭敬供养。
——《格言宝藏论》